跳转到内容

萧维梅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萧维梅
个人资料
性别
出生1912年
 中华民国 广东省梅县
逝世1964年6月4日(1964岁—06—04)(51—52岁)
籍贯广东省梅县
国籍 中华民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
政党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 1927年
学历
经历

萧维梅(1912年—1964年6月4日),广东省梅县人,中国共产党员,中共梅县县委和共青团梅县地委,松源梅蕉六甲联立初中教务主任,中国知名缅甸华侨,缅华文化工作者协会副主席,1964年逝世[1][2][3]

生平

萧维梅,原名萧桐英,字蔚然,1912年生于广东省梅县,1922年进入梅县东山中学就读,受到五四新文化运动冲击,很快萧桐英就接触了共产主义,1926年,萧桐英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转为共产党员,1927年四一二事件时,中共梅县县委和共青团梅县地委联合成立武装斗争委员会,萧维梅任武装暴动副总指挥,与共产党员陈剑吾一同组织暴动[1]

萧桐英辗转闽、粤、赣、沪等地,当地下交通员,1931年染疟疾返回梅县,经人介绍认识了朱玉贞,两人相恋,齐赴上海从事地下秘密活动[3]

1936年全国抗日救亡运动蜂起,萧桐英接受中共秘密安排任职松源梅蕉六甲联立初级中学,校长即党员陈剑吾,萧桐英担任教务主任,积极宣传抗日,发起阅读《救国时报》等活动[1],1937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后,萧桐英积极发展组织,在梅蕉六甲联立初中吸收许多学生加入共产党,如王锦良、王立俊、王立朝、余育生黎达陈定昌郑新忠、江佐才等[4],由于在校发展共党组织,1939年保密局搜捕萧桐英,萧桐英只能躲藏过日,1940年萧桐英与妻子经香港到达缅甸,在岳父开设的酒厂工作[3]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缅甸沦陷,许多华侨纷纷逃离缅甸,萧桐英回国后经姐夫介绍在汕头担任税务课长,以此身份继续从事地下活动,1945年返回家乡梅县,1946年萧桐英改名萧维梅前往缅甸[1][3]

由于战后国共内战态势日益明显,为了争取广大侨界支持,萧维梅担负起中共海外侨领的重任,侨界各领域团体相继恢复或成立,侨校的兴建与复办也蓬勃兴起。萧维梅协助中华人民共和国主管华侨文教,组织筹建缅甸华侨教师联合会。保障了全缅百余所中小学的百分之九十以上师资、教材、生源都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掌控之下。萧维梅并担任缅华文化工作者协会副主席,筹建全缅发行量最大的华文报刊《人民报》。1964年6月4日萧维梅病逝于缅甸仰光[3]

参考资料

  1. ^ 1.0 1.1 1.2 1.3 林婉萍 严伟涛. 緬甸著名愛國華人僑領 蕭維梅. 梅州日报. 2020-01-30. 
  2. ^ 萧介达 萧湄琬. 他,客家人,缅甸著名华侨领袖. 梅州侨乡月报. 2022-04-06. 
  3. ^ 3.0 3.1 3.2 3.3 3.4 林萧介达 萧湄琬. 梅花香自苦寒來:紀念愛國華僑蕭維梅百年誕辰. 中国文史出版社. 2012-04. 
  4. ^ 国防部后备司令部 台湾省保安司令部 台湾警备总司令部. 余育生等案. 国家档案管理局. 1954-03-03~1967-05-08 [2022-10-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