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赤点石斑鱼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赤点石斑鱼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辐鳍鱼纲 Actinopteri
目: 鲈形目 Perciformes
科: 鮨科 Serranidae
属: 石斑鱼属 Epinephelus
种:
赤点石斑鱼 E. akaara
二名法
Epinephelus akaara
(Temminck & Schlegel, 1842)
异名
  • Serranus shihpan
    Richardson, 1846
  • Serranus variegatus
    Richardson, 1846
  • Epinephelus lobotoides
    Nichols, 1913
  • Epinephelus ionthas
    Jordan & Metz, 1913
  • Serranus akaara
    Temminck & Schlegel, 1842

赤点石斑鱼学名Epinephelus akaara),俗名为石斑、红斑,为辐鳍鱼纲鲈形目鲈亚目鮨科的其中一个。2006年获选为世界自然基金会海洋十宝的其中一员。现时有赤点石斑鱼养殖业。

分布

本鱼分布于西太平洋区,包括中国南部和东海日本南部(九州本州)、韩国南部、台湾沿岸。越南的记录有可能并不是赤点石斑鱼,而是拟青石斑鱼〔Epinephelus fasciatomaculosus〕,而菲律宾印度小笠原群岛有可疑记录。

深度

水深4至50米。

特征

本鱼体呈红褐色,头、背较深,腹部颜色较淡,头部及体侧密布与瞳孔等大之橙红色斑点;口大,上下颌前端具少数大犬齿,两侧齿细尖,背鳍最后数棘下方有一大型黑斑,其余鳍无显著之斑点。背鳍硬棘11枚,软条15至17枚,臀鳍硬棘3枚,软条8枚,胸鳍圆形,中央之鳍条长于上下方之鳍条,且长于腹鳍。体被细小栉鳞,有孔侧线鳞片数约50至53枚。前鳃盖骨后缘一般具锯齿,下缘光滑。鳃盖骨后缘具3扁棘。体长可达50公分。

生态

幼鱼期栖息在较浅之礁区水域,长大后在较深水域。常可在岩礁外围见其踪迹。一般不呈大群体活动。幼鱼具高度洄游性。肉食性,以鱼类软体动物甲壳动物类等为食。

繁殖于夏季。

经济利用

高经济价值的食用鱼,肉质鲜美,清蒸或煮姜丝清汤均宜。香港有活鱼作海鲜销售,是香港出售的石斑中最昂贵的。 由于鱼身为中国文化中象征吉祥的红色,曾是中式喜宴中受欢迎的食用鱼

威胁

高经济价值导致的过度捕鱼令赤点石斑鱼数量大减,除了捕捉赤点石斑鱼令其数量直接大减外,过度捕鱼令赤点石斑鱼的食物减少。 一些鱼苗被捉去进行养殖,在人工环境将野生鱼苗养大出售,也令能长大至有繁殖能力的成鱼数量减少。 各地的沿岸发展和污染也令赤点石斑赖以为生的生境受破坏。

保护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于2003年列为“濒危”。 在香港,并没有法律上的保护,但政府亦建立人工鱼礁来增加赤点石斑鱼产卵和栖息的地方,而作为禁捕区的鹤咀海岸保护区也提供保护,近年因数量下降而评估为“极危”。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