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恩洛厄家族
霍恩洛厄伯国(亲王国) Grafschaft (Fürstentum) Hohenlohe | |||||||||
---|---|---|---|---|---|---|---|---|---|
1450年—1806年 | |||||||||
地位 | 神圣罗马帝国诸侯 | ||||||||
首都 | 厄林根 | ||||||||
宗教 | 罗马公教 新教 | ||||||||
政府 | 君主制 | ||||||||
勃兰登堡藩侯 | |||||||||
• 1157–1170 | 阿尔布雷希特一世 (勃兰登堡) | ||||||||
• 1797–1806 | 腓特烈·威廉三世 | ||||||||
历史 | |||||||||
• 建立 | 1450年 | ||||||||
• 编入法兰克尼亚行政圈 | 1500年 | ||||||||
• 提升为亲王国 | 1744年5月21日 | ||||||||
1806年7月12日 | |||||||||
|
霍恩洛厄家族是德意志贵族家庭,来自法兰克尼亚地区,此家族在1450年成为伯爵,后又升格为亲王国;最终在1806年成立的莱茵邦联中分割并入巴伐利亚、符腾堡两个王国。在霍恩洛厄被兼并之际,他们拥有1,760平方公里的领土,以及108,000人口[1][2]。莱茵邦联的成立虽然终结了亲王国,但并未夺取家族的财产,直到德意志帝国垮台前,霍恩洛厄等贵族家庭仍然拥有部分政治特权,如在巴伐利亚、普鲁士、符腾堡等邦国,霍恩洛厄家族都可世袭帝国议会议员资格;他们在1825年时更由德意志邦联议会授予了“殿下”(Durchlaucht)的尊称[3]。
历史
霍恩洛厄家族最早的纪载可以追溯到1153年,魏克尔斯海姆领主康拉德之子小康拉德,自称继承了乌芬海姆附近的霍拉赫城堡(Hohlach,又作Hohenloch 或 Hohenlohe),他的影响力也逐步在科赫尔河、雅格斯特河、陶贝尔河一带发展,这个地区也被称作霍恩洛厄高原[4],但该地在1378年被售予纽伦堡城堡伯爵[5]。
于1183年逝世的海因里希一世(Heinrich I)是第一位以霍恩洛厄为姓氏的领主;到1230年,他的两个孙子哥特弗里德(Gottfried)、康拉德(Conrad))因支持皇帝腓特烈二世而获得封地,以他们所领的城堡命名为霍恩洛厄─霍恩洛厄(Hohenlohe-Hohenlohe)与霍恩洛厄─布劳内克(Hohenlohe-Brauneck),但后者在1390年绝嗣,领地辗转由勃兰登堡藩侯接收。
霍恩洛厄─霍恩洛厄往后又形成数个分支,其中以霍恩洛厄─魏克尔斯海姆(Hohenlohe-Weikersheim)与霍恩洛厄─乌芬海姆─斯佩克菲尔德( Hohenlohe-Uffenheim-Speckfeld)较值得一提。霍恩洛厄─魏克尔斯海姆始于伯爵克拉夫特一世(Kraft I, 1266–1313),在往后也出现多个分支,特别在1551年阿尔贝特(Albert)与格奥尔格(Georg)两位伯爵去世之后,霍恩洛厄─诺伊恩斯坦因(Hohenlohe-Neuenstein)与霍恩洛厄─瓦尔登堡(Hohenlohe-Waldenburg)支系分别由格奥尔格的子嗣创立。霍恩洛厄─乌芬海姆─斯佩克菲尔德则于1412年绝嗣,其领地透过复杂的联姻而被分割兼并。出身霍恩洛厄家系的另一位格奥尔格曾于1418至1423年间出任匈牙利埃斯泰尔戈姆大主教,也是匈牙利国王(后来兼任波希米亚国王及神圣罗马皇帝)西吉斯蒙德的廷臣
1450年,罗马人的国王腓特烈三世(他在1452年加冕为帝)授予霍恩洛厄家的克拉夫特五世(Kraft V, 1429–1472)与阿尔布雷希特(Albrecht)兄弟分别担任霍恩洛厄伯爵与齐根海恩伯爵的头衔与封地。阿尔布雷希特的母亲伊丽莎白来自哈瑙,透过继承方式取得了莱茵河中游的齐根海恩[6],但该地始终由黑森伯国控制,霍恩洛厄家族最终放弃了对齐根海恩的声称。
霍恩洛厄家族的财产大都位于弗兰肯行政圈,并在此区的帝国议会中拥有两个席位[7]。而他们在法兰克尼亚的帝国伯爵院中也拥有六个席位[8],在帝国议会中的投票权与影响力也使霍恩洛厄家族跻身高等贵族之列。
现存的霍恩洛厄家族支系来自于诺伊恩斯坦因、瓦尔登堡两家,分别在1551年由格奥尔格的两个儿子路德维希·卡希米尔(Ludwig Casimir, 1568年逝世)与埃贝哈德(Eberhard, 1570年逝世)建立[9],前者为新教徒,后者则信奉罗马公教。
霍恩洛厄─诺伊恩斯坦因家系随后历经了多次分家与合并,并于1631年时继承了格莱亨的城堡;然而,诺伊恩斯坦因家系的嫡系在1805年绝嗣,旁系于1701年时一分为三:兰根堡(Langenburg)、英格尔芬根(Ingelfingen)、基希贝格(Kirchberg)。除了基希贝格家系在1861年绝嗣,其余两支都延续至今,只是英格尔芬根家的嫡系也已在1960年绝嗣,改由旁系的霍恩洛厄─厄林根(Hohenlohe-Öhringen)取代。
同时,信奉罗马公教的霍恩洛厄─瓦尔登堡家系也分为三支,但其中两支已在1729年绝嗣,仅存部分又分作希灵斯菲斯特(Schillingsfürst)、巴尔腾斯坦因(Bartenstein)两支。目前,霍恩洛厄家系仍存瓦尔登堡、希灵斯菲斯特、雅格斯特贝格(Jagstberg)、巴尔腾斯坦因四支;其中,希灵斯菲尔斯特曾经继承了拉蒂博尔公国,也从1834年起继承了科尔菲的帝国修道院领地。
神圣罗马皇帝在1744年授予霍恩洛厄─瓦尔登堡家族亲王头衔,其领地在1757年时也被提升为亲王国[10];诺伊恩斯坦因(厄林根)则在1764年取得亲王头衔[11]。1772年,诺伊恩斯坦因与兰根堡领地也升格为亲王国[10]。
著名家族成员
- 海因里希·冯·霍恩洛厄(Heinrich von Hohenlohe):13世纪时曾任条顿骑士团大团长
- 戈特弗里德·冯·霍恩洛厄(Gottfried von Hohenlohe):14世纪时曾任条顿骑士团大团长
- 腓特烈·路德维希·冯·霍恩洛厄-英格尔芬根(Friedrich Ludwig von Hohenlohe-Ingelfingen, 1746–1818):普鲁士将领
- 路德维希·阿洛伊斯·霍恩洛厄-瓦尔登堡-巴滕施泰因:(Ludwig Aloys zu Hohenlohe-Waldenburg-Bartenstein, 1765–1829):法国元帅
- 奥古斯特·冯·霍恩洛厄-厄林根(Prinz August von Hohenlohe-Öhringen, 1784–1853):符腾堡公国将领
- 亚历山大·霍恩洛厄-瓦尔登堡-希灵斯菲斯特(Hohenlohe-Waldenburg-Schillingsfürst, 1794–1849):神学家
- 克拉夫特·霍恩洛厄-英格尔芬根(Kraft zu Hohenlohe-Ingelfingen, 1827–1892):普鲁士将领、作家
- 维克多·霍恩洛厄-希灵斯菲斯特(Victor zu Hohenlohe-Schillingsfürst, 1818–1893):拉蒂博尔公爵
- 克洛德维希·霍恩洛厄-希灵斯菲斯特(Chlodwig zu Hohenlohe-Schillingsfürst, 1819–1901):德意志帝国首相
- 古斯塔夫·阿道夫·冯·霍恩洛厄-希灵斯菲斯特(Gustav Adolf von Hohenlohe-Schillingsfürst, 1823–1896):枢机主教
- 康拉德·霍恩洛厄-瓦尔登堡-希灵斯菲斯特(Konrad zu Hohenlohe-Waldenburg-Schillingsfürst, 1863–1918):奥地利帝国首相
- 腓特烈·法兰兹·霍恩洛厄-瓦尔登堡-希灵斯菲斯特(Friedrich Franz von Hohenlohe-Waldenburg-Schillingsfürst, 1879–1958):奥匈帝国军人,同时也是德国情报人员;他的妻子史蒂芬妮·冯·霍恩洛厄(Stephanie von Hohenlohe)也曾担任德国间谍。
- 霍恩洛厄-朗根堡的戈特弗里德(Gottfried zu Hohenlohe-Langenburg, 1897–1960):英国菲利普亲王的姐夫
现存支系的家长
诺伊恩斯坦因系
- 朗根堡分支:第10代霍恩洛厄-朗根堡亲王菲利普(1970–),拥有朗根堡城堡
- 厄林根分支:第9代霍恩洛厄-厄林根亲王、第5代乌耶斯特公爵克拉夫特(1933–),拥有诺伊恩斯坦因城堡
瓦尔登堡系
- 巴尔腾斯坦因分支:第10代霍恩洛厄─巴尔腾斯坦因亲王斐迪南(1942–),拥有巴尔腾斯坦因城堡
- 雅格斯特贝格分支:第2代霍恩洛厄─雅格斯特贝格亲王亚历山大(1937–),拥有哈尔腾贝格斯特腾城堡
- 瓦尔登堡─希灵斯菲斯特分支:霍恩洛厄─瓦尔登堡─希灵斯菲斯特亲王弗里德里希‧卡尔(1933–),拥有瓦尔登堡城堡
- 希灵斯菲斯特分支:第12代霍恩洛厄─希灵斯菲斯特亲王康斯坦丁(1949–),拥有希灵斯菲斯特城堡
- 拉蒂博尔与科尔菲分支:第5代拉蒂博尔公爵、第5代科尔菲公爵、霍恩洛厄─希灵斯菲斯特─梅特涅─山多尔亲王维克托(1964–),拥有科尔菲帝国修道院、格拉芬内格与诺伊艾根等城堡(位于下奥地利)
霍恩洛厄军团
霍恩洛厄军团(Legion de Hohenlohe)为法国波旁王朝复辟期间存在的一支部队,由反抗拿破仑的外籍士兵组成(主要是瑞士卫队),并以担任法国元帅的路易·阿洛瓦·德·霍恩洛厄─瓦尔登堡─巴尔腾斯坦因命名,成立于1815年,1831年解散,余留的官兵改编至新成立的法国外籍兵团。
霍恩洛厄家族城堡
(*) 仍属于霍恩洛厄家族
-
兰根堡城堡*
-
诺恩施泰因城堡*
-
厄林根城堡
-
瓦尔登堡城堡*
-
巴滕施泰因城堡*
-
希灵斯菲斯特城堡*
-
英格尔芬根城堡
-
普费德尔巴赫城堡
-
下施泰滕城堡*
-
基希贝格城堡
-
西里西亚鲁迪,现属于波兰
-
下奥地利纽艾根城堡*
注释
- ^ Hölzle. Der deutsche Südwesten am Ende des alten Reiches (Stuttgart : 1938) : page 102.
- ^ Map of Baden-Wurttemberg 1789 - Northern Part. hoeckmann.de. [2017-09-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3-19).
- ^ Almanach de Gotha : 1910; pages 140-148.
- ^ Europäische Stammtafeln: Neue Folge; Band XVII (1998); table # 1
- ^ Stokvis. Manuel d'histoire, de généalogie et de chronologie (Leiden : 1887–1893): tome III; pages.354-356.
- ^ Europäische Stammtafeln: Neue Folge; Band XVII (1998); table # 3; Almanach de Gotha, 1941; page 216.
- ^ Berghaus. Deutschland seit hundert Jahren (Leipzig : 1859–1862): Abtheilung I; Band I; page 165.
- ^ Lancizolle. Uebersicht der deutschen Reichsstandschafts- und Territorial-Verhältnisse(Berlin : 1830) : page 8, 46
- ^ Europäische Stammtafeln: Neue Folge; Band XVII (1998); tables # 4,6,15
- ^ 10.0 10.1 Frank. Standeserhebungen und Gnadenakte für das Deutsche Reich und die österreichischen Erblande (Senftenegg : 1967–1974): Band 2; page 221.
- ^ Frank. Standeserhebungen und Gnadenakte für das Deutsche Reich und die österreichischen Erblande (Senftenegg : 1967–1974): Band 2; page 221
参考资料
- Genealogy of the House of Hohenloh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公有领域出版物的文本: Chisholm, Hugh (编). Hohenlohe.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13 (第11版). 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572–575. 1911. 本条目包含来自
- See generally A. F. Fischer, Geschichte des Hauses Hohenlohe (1866–1871),
- K. Weller, Hohenlohisches Urkundenbuch. 1153–1350 (Stuttgart, 1899–1901), and
- Geschichte des Hauses Hohenlohe (Stuttgart, 1904). (W. A. P.; C. F. A.)
- European Heraldry pag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The House of Hohenloh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