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孝珩
高孝珩(6世纪—577年),勃海郡蓨县(今河北省景县)人,追尊齐神武帝高欢之孙,追尊齐文襄帝高澄第二子。封广宁王[1],历位司州牧、尚书令、录尚书[2]、司空、司徒[3][4]、大将军[5]、大司马。
生平
高孝珩爱赏人物,学涉经史,好缀文,有伎艺。曾经于厅事壁自画一苍鹰,看见的人皆以为是真的,又作朝士图,亦为当时之妙绝。
当后主高纬自晋州兵败投奔邺时,诏王公议于含光殿。高孝珩以大敌既深,事借机变。建议使任城王高湝领幽州道兵入土门,扬声攻打赠州;独孤永业领洛州兵赴潼关,扬声攻打长安;高孝珩本人请领京畿兵出滏口,鼓行逆战。敌军闻南北有兵,自然溃散。又请出宫人珍宝赐将士,但是高纬不能用。幼主高恒即位,以高孝珩为太宰。
高孝珩与呼延族、莫多娄敬显、尉相愿同谋,当时是正月五日,高孝珩定计于千秋门斩高阿那肱,尉相愿在内以禁兵呼应,呼延族与莫多娄敬显自游豫园勒兵而出,立高孝珩为帝。既而高阿那肱从别宅取便路入宫,事败不果。高孝珩乃求出师拒西军,谓高阿那肱、韩长鸾、陈德信等云:“朝廷不赐遣击贼,岂不畏孝珩反耶?孝珩破宇文邕,遂至长安,反时何与国家事。以今日之急,犹作如此猜疑。”高、韩恐其生变,调高孝珩出为沧州刺史。
至沧州,以五千人会任城王高湝于信都,共为匡复计谋。北周齐王宇文宪来攻伐,兵弱而不能敌北周军。高孝珩怒曰:“由高阿那肱小人,吾道穷矣!”
齐叛臣乞扶令和以桕刺高孝珩坠马,家奴白泽以身捍之,高孝珩犹伤数处,遂被虏。齐王宇文宪问高孝珩齐亡的因由,高孝珩自陈国难,辞泪俱下,俯仰有节。宇文宪为之改容,亲为洗创傅药,礼遇甚厚。高孝珩独自叹曰:“李穆叔言齐氏二十八年,今果然矣。自神武皇帝以外,吾诸父兄弟无一人得至四十者,命也。嗣君无独见之明,宰相非柱石之寄,恨不得握兵符,受釜钺,展我心力耳。”
至长安,依例授开府、县侯。后周武帝宇文邕在云阳,宴请北齐君臣,自弹胡琵琶,命令高孝珩吹笛。高孝珩推辞曰:“亡国之音,不足听也。”武帝执意命之,举笛裁至高孝珩口,高孝珩泪下呜咽,周武帝乃止。其年十月,重病时奏请归葬山东,周武帝恩准。死后令还葬邺。
延伸阅读
[在维基数据编辑]
参考资料
- ^ 《北齐书补·废帝纪》:〔乾明元年三月〕壬申,封文襄第二字孝珩为广甯王,第三子长恭为兰陵王。
- ^ 《北齐书补·后主纪》:〔天统四年〕三月乙巳,太上皇帝诏以司徒、东平王俨为大将军,南阳王绰为司徒,开府仪同三司徐显秀为司空,开府仪同三司、广甯王孝珩为尚书令。……冬十月辛巳,以尚书令、广甯王孝珩为录尚书
- ^ 《北齐书补·后主纪》:〔武平元年〕夏六月乙酉,以广甯王孝珩为司空。……冬十月辛巳,以司空、广甯王孝珩为司徒
- ^ 《北齐书补·后主纪》:〔武平二年十一月〕丙寅,以徐州行台、广宁王孝珩录尚书事。庚午,以录尚书事、广宁王孝珩为司徒。
- ^ 《北齐书补·后主纪》:〔武平三年〕八月庚寅,废皇后斛律氏为庶人。乙太宰、任城王湝为右丞相,太师、冯翊王润为太尉,兰陵王长恭为大司马,广甯王孝珩为大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