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龙田村 (澳门)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龙田村 (葡萄牙语:Povoação de Long Tin),是一个位于澳门半岛的古村落,已消失。香山县税契证明其属中国领土,于光绪五年(1879年)始被葡萄牙人侵占。[1]

昔日龙田村位于香山县前山寨之南,澳门城外,望厦村南,琴山护其东。今澳门地理位置约在文第士街罗沙达街巴士度街飞良绍街一带。古村后有大龙泉及二龙泉两山泉,供村民灌溉食用。

名称来源

龙田村之名相传来自宋朝风水大师赖布衣。当赖布衣游历至广东,见龙脉分为二:一支向香港附近的宝安县属,曰“九龙”;另一支向濠镜澳莲峰山下,见其冈陵环蜷低陷盘地,曰“龙环”及“龙田”。

沿革

得胜花园内的战胜荷兰纪念碑

龙田村相传起源于宋代,逐渐发展成为澳门两大村落之一,属香山县所管理。荷兰军队曾于1622年(天启二年)入侵澳门,在㓥狗环登陆后很快便攻至龙田村,就在大龙喉和二龙喉汇流处被城内居民击退。为纪念事件,故建《战胜荷兰纪念碑》留念。[2]而具文献实证出现“龙田村”之名则是嘉庆十三年(1808)十一月十三日两广总督吴熊光进呈的〈澳门形势图〉,另外,葡萄牙东波塔档案馆所藏的税田单显示,龙田村在嘉庆年间已存在土地买卖的情况。[3]

其后,澳门逐步被葡萄牙侵占。葡萄牙人占领龙田村,并编入西洋户籍后,开始勒收租钞。[3]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澳门总督亚马留实行扩张殖民政策。结果在1849年8月,龙田村村民沈志亮联同郭安、李保、张先、郭洪、周有、陈发等7人在关闸附近埋伏将阿马留刺杀。及至1879年,清政府已无力保护澳门地区,龙田村已落入葡萄牙的控制范围。据《查覆澳门新旧租界情况疏》记:“查龙田村民房一百余家,系光绪五年占去,将村左村后两处,改造马路。光绪九年,编入西洋户籍,设立门牌。”可见1883年,龙田村终被澳葡政府强行编入户籍。自此以后,澳葡富人相继在此买地,并促村民搬迁。据《香山县志》载:“光绪三十三年,葡欲增辟马路,焚龙田村民居三十余家,逼迁家具,违者被殴;事后略补屋价,托名购取。居人迁徙流离,莫名其苦,今龙田村已为墟矣。”有学者认为,龙田村开展的各项现代化建设,呈现澳葡政府对龙田村的空间权力。[3]自村被焚以后,部分富有村民移居望厦村,其余流离失所的村民后迁往大炮台山脚。不幸在山区再遭火灾,后有善长筹建巴波沙坊,村民才有砖屋安身。

当龙田村空置,澳葡政府将低陷的田地填高,使之与塔石连成广场。早期广场用作葡兵操练、学童蹴球和赛马之用。1918年,澳葡政府将该区改为民房和马路,称马路为龙田村街。其后,该区发展为富人住宅区。为追念支援政府入主龙田村之葡籍富人,澳葡政府更将龙田村街改为文第士街,其余街道亦以葡籍人士取名,如:罗沙达街、巴士度街及飞良绍街。自此,龙田村之名已淡化消失于时间之流:“沈志亮等人的家园,逐渐被入居于此的葡人富商名字取代,变成今日的文第士街、罗沙达街、飞良绍街……龙田村,连同义士们的名字一起,慢慢湮没于历史的蒙尘”[4]

历史遗迹

现今龙田村旧址已不为人认识,只遗留下龙田庙福德祠土地武帝神像和永兴、建隆社古碑作历史见证。龙田土地庙、武帝庙乃龙田村民被迫迁后,情商望厦村坊众才迁至普济禅院侧;永兴社与建隆社的古碑则得观音古庙许可竖立于庙前。

龙田村土地上亦不少澳葡名人停居,其中包括华人富商卢华绍在此建有卢园(即今卢廉若公园)和孙中山胞兄孙眉在文第士街斥资建一洋房(即今澳门国父纪念馆)等著名人士。

参考文献

  • 《澳门掌故》,澳门教育出版社,1999年12月。ISBN 972-97840-1-9
  • 关俊雄〈龙田村历史初探 〉,《文化杂志》第111期。
  1. ^ 葡萄牙侵占澳門. [2007-07-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2. ^ 澳門百科全書:荷蘭進攻澳門. [2010-03-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14). 
  3. ^ 3.0 3.1 3.2 關俊雄〈龍田村歷史初探 〉,《文化雜誌》第111期 (PDF). [2021-1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2-02-14). 
  4. ^ 沈志亮與亞馬留·十九. [2015-1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