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CIS 50MG重机枪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STK(CIS) 50MG重机枪
2007年新加坡陆军开放日期间的CIS 50MG展出枪
类型重机枪
原产地 新加坡
服役记录
服役期间1991年—[1]
使用方参见使用国
生产历史
研发者新加坡特许工业[2][1][3]
研发日期1980年代后期
生产商
生产日期
基本规格
重量
长度
枪管长度枪管总成:1,143毫米(45寸)[1]
宽度无输弹槽:190毫米(7.48寸)[1][3]

子弹12.7×99毫米北约口径(.50 BMG)[3][4]
口径12.7毫米(.50寸)[1][3][4]
枪管1根,标准膛线缠距为1:15,右旋,膛线8条,右旋[3][4]
枪机
发射模式全自动
射速400—600发/分钟[1][3]
枪口初速890米/秒(2,920.01英尺/秒[1]
供弹方式M15A2可散式弹链
机匣左右两侧装上了双向输弹槽使其可以左右两边同时供弹[1][3]
瞄具

CIS 50MG(现称:STK 50MG)是一款由新加坡国防企业新加坡特许工业公司(现改称为新加坡科技动力)在1980年代后期自主研发和生产的气动式操作、气冷及弹链供弹式重机枪,发射12.7×99毫米(.50 BMG)北约口径制式步枪子弹

历史

CIS 50MG重机枪是因应新加坡国防部(英语:Ministry of Defence,简称:MINDEF)需要取代旧型号的12.7毫米口径勃朗宁M2HB重机枪的要求而研发,然后在新加坡武装部队的各个部队的服役。[3][5]

CIS 50MG重机枪的设计目的是一挺全新的重机枪的设计,发射与勃朗宁M2HB重机枪相同.50口径步枪子弹弹种,而且有充足的枪械零件以便更容易从新加坡武装部队的角度缓和物流供应链两方面的紧张。[1]

设计细节

新加坡特许工业公司的工程师们从美国研发失败的“多佛恶魔通用重机枪”(英语:Dover Devil General Purpose Heavy Machine Gun,简称:Dover Devil GPHMG)计划的经验教训,建立适合现代战术理论和生产技术的新型模块化武器。[4]经过两年的开发和测试阶段以后,新加坡特许工业公司在1988年推出了新型12.7毫米重机枪,并且将其恰当地命名为CIS 50MG[3]

CIS 50MG是一挺气动式操作、气冷及弹链供弹式武器,这机枪采用双气动活塞操作,并将两根导气管安装在枪管的两侧。枪管通过具有多个径向锁耳(英语:Lug)的转拴式枪栓闭锁,在进入枪管后端的闭锁槽内直接闭锁,消除了顶空调整的需要。CIS 50MG也装有一根可以快速拆卸的枪管,配备一个与枪管整合了的提把,即使不需要戴上隔热石棉手套也可以在作战或是实战演习在情况下很方便地更换过热或损毁的枪管。[3]

CIS 50MG并采用了与Ultimax 100轻机枪相同的恒定后坐(英语:Constant Recoil机匣运作原理,采用加长的机匣和复进簧,使枪机组后座行程大辐度加长。这枪机的优点是令射速和后座力比其他重机枪为低,相对地精度也较高;而缺点亦是射速比其他重机枪为低(甚至比勃朗宁M2HB重机枪更低),而低射速武器安装在载具(例如直升机只)上使用时的效果较低。

CIS 50MG的一个独特的功能就是它的双向弹链供弹系统,该系统让这机枪快速和容易的转换发射弹药。例如由原来发射标准圆头实心弹改为发射另一边的Mk 211 Mod 0英语Raufoss Mk 211高爆燃烧英语High Explosive Incendiary/Armor Piercing Ammunition穿甲弹(英语:High Explosive Incendiary Armor Piercing,简称:HEIAP)或是脱壳式轻型穿甲弹(英语:Saboted Light Armor Penetratorg,简称:SLAP),后者具有在1公里(0.62英里)的范围内贯穿板厚为25毫米(0.98轧压均质装甲破坏力。[3][4]

这种系统在现代化机炮,例如M242“巨蝮式”25毫米链炮Mk 44“巨蝮二式”30毫米链炮上亦是常见,这两者都装在新加坡陆军的两代比奥尼克斯步兵坦克(英语:Bionix,简称:BX)上使用。

使用国

国家 组织名称
 印度尼西亚 印尼武装部队(由PT Pindad英语Pindad于1994年开始授权生产,命名为Pindad SMB-QCB[1][6]
 马来西亚 马来西亚武装部队
 尼日利亚
 新加坡 新加坡武装部队[1]
警察海岸保卫处[1][7]

参见

注释及资料来源

网站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Richard J, 2008.
  2. ^ 现改称为新加坡科技动力(英语:Singapore Technologies Kinetics,简称:ST Kinetics)
  3. ^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3.11 3.12 3.13 3.14 3.15 3.16 3.17 50MG Product Brochure (PDF). ST Engineering. [2008-09-11].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09-02-19). 
  4. ^ 4.0 4.1 4.2 4.3 4.4 4.5 4.6 Andrew C, 1989.
  5. ^ Maximum Firepower: The Machine Guns of the SAF. Singaporean Defence Ministry. 2008-06-07 [2010-07-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8-04). 
  6. ^ Un repaso a las armas ligeras de Pindad. ARMAS. [2010-07-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4-02) (西班牙语). 
  7. ^ Muhammad Juffry, Bin Joihani. PCG upgrades with new fleet and training centre. Police Life Monthly (Singapore: Singapore Police Force). Jul/Aug 2009, 35 (7) [2010-11-10]. ISSN 0217-869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6-22). 
参考书目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