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尾鲷科
刺尾鲷科 化石时期:始新世到现代
| |
---|---|
红海刺尾鱼(Acanthurus sohal) | |
科学分类 | |
界: | 动物界 Animalia |
门: |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纲: | 辐鳍鱼纲 Actinopteri |
目: | 刺尾鱼目 Acanthuriformes |
科: | 刺尾鱼科 Acanthuridae Bonaparte, 1832[1] |
属 | |
分布
深度
从0公尺的潮池、潮间带到深数十公尺之岩礁及珊瑚礁海域,但有些鱼种可达50至60公尺深。
特征
本科鱼类体呈橄榄型至延长且侧扁,尾柄瘦而有力。口小端位,具一列小而密生的门齿状之齿,齿缘有锯齿或波状缘,亦有细长的刷毛状齿。背鳍1枚,连续且长。侧线1条且完整连续。体被栉鳞,鳞片小且固生于皮肤,使得表皮粗糙如砂纸。尾鳍后缘稍凹入。一般体长约20至30公分之间,但亦可达70公分。本科鱼大部分被俗称为“外科医生”、剥皮羊或打铁婆。在尾柄之硬棘及骨板[2],在挣扎或受威胁时,会使入侵者造成既深且疼痛得伤口,故须小心。另外本科部分鱼种有黄化现象,即体色变成黄色或黄色调。
分类
刺尾鲷科其下分8个属,如下:
刺尾鱼属(Acanthurus)
栉齿刺尾鱼属(Ctenochaetus)
- 双斑栉齿刺尾鱼 Ctenochaetus binotatus :又称双斑栉齿刺尾鲷。
- 青唇栉齿刺尾鱼 Ctenochaetus cyanocheilus :又称青唇栉齿刺尾鲷。
- 黄尾栉齿刺尾鱼 Ctenochaetus flavicauda :又称黄尾栉齿刺尾鲷。
- 夏威夷栉齿刺尾鱼 Ctenochaetus hawaiiensis :又称夏威夷栉齿刺尾鲷。
- 缘栉齿刺尾鱼 Ctenochaetus marginatus :又称缘栉齿刺尾鲷。
- 涟纹栉齿刺尾鱼 Ctenochaetus striatus :又称涟纹栉齿刺尾鲷。
- 扁体栉齿刺尾鱼 Ctenochaetus strigosus :又称扁体栉齿刺尾鲷。
- 印尼栉齿刺尾鱼 Ctenochaetus tominiensis :又称印尼栉齿刺尾鲷。
- 截尾栉齿刺尾鱼 Ctenochaetus truncatus :又称截尾栉齿刺尾鲷。
鼻鱼属(Naso)
副刺尾鱼属(Paracanthurus)
- 副刺尾鱼 Paracanthurus hepatus (Linnaeus, 1766):又称黄尾副刺尾鱼。基异名: Teuthis hepatus Linnaeus, 1766
多板盾尾鱼属(锯尾鲷属)(Prionurus)
高鳍刺尾鱼属(Zebrasoma)
生态
本科鱼类为浅水珊瑚礁区中最显眼且数量较丰的鱼族。属日行性,夜间以礁穴为躲蔽的休息处所。大部分种类以吃底栖藻类的草食者,但亦有吃浮游生物及碎屑的滤食者。其生殖的尖峰发生于冬季或早春期间,且配合月阴周期,但有些整年皆生产。一般产卵于黄昏,以成对或成群方式。本科鱼类之稚鱼飘浮期甚长,且型态较一般鱼种特殊,在藉著长时期的飘送期,使本科鱼的地理散布较广泛且快速。
经济利用
本科于在某些热带岛屿区是重要的食用鱼类,一般体色较美丽的鱼种是重要的观赏鱼。很多都是海水观赏出口的大宗,当然除了艳丽的体色之外,因为本身以海中的藻类为食,在珊瑚海水缸中可以利用来有效控制藻类蔓延。
参考文献
- ^ Institute for Biodiversity Science & Sustainability | California Academy of Sciences. Research.calacademy.org. 2014-07-27 [2016-10-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10).
- ^ Sorenson, L., Santini, F., Carnevale, G. and Alfaro, M.E. (2013) "A multi-locus timetree of surgeonfishes (Acanthuridae, Percomorpha), with revised family taxonomy". Molecular phylogenetics and evolution, 68(1): 150–160. doi:10.1016/j.ympev.2013.03.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