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话文论战
台湾话文 | |
汉字 | 台灣話文 |
---|---|
白话字 | Tâi-oân ōe bûn |
闽南语书写系统 |
---|
汉字 |
十五音 |
拉丁化 |
汉罗混写文 |
其他拼音 |
列表 |
台湾话文论战,又称台湾话文运动、乡土文学论战(争),受言文一致运动影响,肇始自1930年,黄石辉于新文协外事媒体《伍人报》刊登的〈怎样不提倡乡土文学〉。其以基层弱势族群角度,强调台湾话与文字合一后,能照顾到农工等基层族群所关心的议题。
此论战持续将近四年,直到1934年才稍稍平息。其中正反两方论战内容包括:对“乡土文学”定义的岐见;台湾文学应用“台湾话文”或“中国白话文”表现;如何建设、表记台湾话文。[1]除此之外,此论战与1924年由张我军发起的台湾新旧文学论战息息相关,亦有日治时期台湾话文运动的称呼。
背景
1895年,台湾进入日治时代,台湾总督府开始以国语传习所与公学校等官方教育机构推广日语与日文。以漳泉闽语为主的台湾话在遭到可能被新语言所取代的危机外,在文字方面,也再度面对比汉文书写“台湾母语”更为“言文不一致”情况。在两相权衡下,促使台湾文学界自觉而欲将台湾人民的生活语付诸书面语,因而产生以汉文建构台湾话文的主张。
1924年,连温卿发表〈言语之社会的性质〉一文;1929年,《台湾民报》先后刊载连雅堂〈台语整理之头绪〉、〈台语教理之责任〉二篇文章,两人的论点都已经论及了台湾本土语言的重要性。不过仍没有提出解决的方法,也未从普罗使用者角度著眼,因此该数篇文章被视为台湾日治时期新旧文学论战的后续发展,另外也可看成,在新旧文学论战中趋于弱势的旧文学代表,从台语汉文化的新领域中,重新思考古典文学的价值与地位。[2]
发轫
1930年,左派团体新文协中常委黄石辉于该团体的外事媒体《伍人报》上,发表〈怎样不提倡乡土文学〉,以台湾民众为主体[3],提出三点意见:一、用台湾话写成各种文艺;二、增读台湾音;三、描写台湾事物。[4]并阐释其文学观点:
你是台湾人,你头戴台湾天,脚踏台湾地,眼睛所看见的是台湾的状况,耳孔所听见的是台湾的消息,时间所历的亦是台湾的经验,嘴里所说的亦是台湾的语言;所以你的那枝如椽的健笔,生花的彩笔,亦应该去写台湾的文学了。 台湾的文学怎样写呢?便是用台湾话做文,用台湾话做诗,用台湾话做小说,用台湾话做歌曲,描写台湾的事物,却不是什么奇怪的一件事。[5]
翌年七月,其复于《台湾新闻》发表〈再谈乡土文学〉,坚持作家应该建设台湾白话文。其认为,应该在既有的汉字基础上表达台湾,若是遇到无字可用时,则“采用代字”或“另创新字”[3]:
我们为什么要提倡乡土文学呢一不用说。就是因为乡土文学能够充分地状物达意。因为文学是代表说话的而依地方有一地方的话。所以要乡土文学。
此两篇文章皆明白表示,黄石辉认为台湾文人应该用台湾话描写台湾事物,,另外,也主张用汉字表记台湾话的言文一致运动。[6]黄石辉这两篇文章的明白揭示主张,立即引起了全岛的注目,有人赞成,也有人反对,因而展开了继“新旧文学论争”之后的另一场“乡土文学论争”大论战。
台湾话文提案
1931年,黄石辉的台湾话文提议,在《台湾新闻》上获得郭秋生为文支持。郭秋生以两万馀字的〈建设“台湾话文”一提案〉,明白主张以汉字为主架构,于日本文学和北京话白话文学之外,将台湾话文字化。郭秋生强调此举不但可启蒙无产大众,并可凝聚台湾民族意识。另外在此篇文章中,也具体指出,若汉文无法周延显示多音节的台湾话,则应该在有音无字情况下另造新字,更主张改造台湾话文,言文一致,统一读音等实行方法。[1]
论战经过
黄郭两人接连以不同角度发起台湾话文的新看法之后,在台湾文坛引发支持与反对两种声音。支持阵营中,以赖和、庄遂性与李献璋最为知名。该阵营认为台湾话文为特殊区域,应在台湾现实情况下,建设新的台湾话文。
不过该台湾话文主张除了支持外,也引来廖毓文的《给黄石辉先生——乡土文学的吟味》(刊登于《昭和新报》)、林克夫《乡土文学的检讨》(《台湾新民报》)及朱点人《检一检乡土文学》等反击。反对阵营的论点,则认为台湾话粗俗杂沓,无法成为文学语言。他们除了强调单纯汉文之外,也强调让基层族群文化提升的方法,则应从普及中国白话文著手。[4]
1934年,该论战因无法获得交集而落幕。之后,庄垂胜、郭秋生等人创办《南音》,并在杂志内开辟专栏,以汉文直译书写台湾歌谣的尝试,来实践台湾话文字化的努力。不过,随后因为台湾总督府实行皇民化政策、中日战争爆发、官方禁绝汉文等因素,该台语文运动被迫停止。
来源
- 陈柏寿,2003,台语文的笔迹。台南市:复文。
- 洪惟仁,1992,台语文学与台语文字。台北:前卫出版社。
- 蒋为文,2004,海洋台湾:历史与语言,国立成功大学台湾文学系台湾语研究室编辑。台南市:国立成功大学。
- 林央敏,1996,台语文学运动史论。台北:前卫出版社。
- 吕兴昌,1994,白话字中的台湾文学资料。台北:前卫。
- 吕兴昌、林央敏主编,1999,台语文学运动论文集。台北:前卫出版社。
- 方耀干,2005,台语文学的起源与发展。台南:方耀干。ISBN 957-41-3117-3
- 沙卡布拉扬(A. D. Sakabulajo),2003,台语文学语言生态的合观想。台北:前卫出版社。
- 曾金金计划主持,1997,台语文学出版物收集、目录、选读编辑计画(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委托专题研究计划成果报告),郑良伟、李樱计划合作。台北:国立台湾师范大学。
- 张春凰、江永进、沈冬青,2001,台语文学概论。台北:前卫出版社。
- 张素华编,1990,台语文学特辑。台北:前卫出版社。
- 郑良伟, 1989,走向标准化的台湾话文。台北:自立晚报。
- 杨允言,1993,《台语文字化的过去合现在。台湾史料研究》 1:57-75。
- 国史馆,2004,《台湾历史人物小传》,台北,国史馆。
- 刘宁颜编,《重修台湾省通志》,台北市,台湾省文献委员会,1994年。
- 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台湾历史辞典,台北市,远流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
- 中岛利郎编,2003,1930年代台湾乡土文学论战资料汇编。高雄:春晖出版社。
参考文献
- ^ 1.0 1.1 柳, 书琴. 日治時期台灣現代文學辭典. 台北市: 联经. 2019: 524–525. ISBN 978-957-08-5255-4.
- ^ 陈鸿逸. 臺灣話文論戰. 文学好台志. [2023/07/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20).
- ^ 3.0 3.1 陈, 芳明. 《台灣新文學史》. 2021: 98–99.
- ^ 4.0 4.1 陈淑容,〈一九三0年代乡土文学‧台湾话文论争及其馀波〉,台南师范学院乡土文化研究所,2001年。
- ^ 中岛利郎. 《一九三零年代臺灣鄉土文學論戰資料彙編》. 2003.
- ^ 国立台湾文学馆. 8月,黃石輝〈怎樣不提倡鄉土文學〉發表於《伍人報》第9到11號,引發鄉土文學論戰. 2020-09 [2023-06-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