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司马错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司马错(?—?),秦惠文王时期将领,程伯休父之后[1]秦国夏阳(陕西韩城)人[注 1],学属纵横家,亦能领兵战斗。秦灭蜀战役的统帅。

生平

平蜀

秦惠文王更元九年(公元前316年,周慎靓王五年),蜀王弟苴侯私自与巴结交,蜀王大怒攻苴,苴侯逃至巴,均求救于秦[注 2]秦惠文王想伐蜀,而韩国又来侵犯,秦惠文王犹豫应当先伐韩还是先伐蜀[2][3]。司马错主张先伐,与主张先伐张仪发生激烈争执,最终秦惠文王采用了司马错建议[4][5][注 3]。该年秋,司马错与张仪、都尉墨从石牛道上纵横千里,在葭萌击败蜀王芦子霸王,蜀王逃至武阳,被秦军所杀,蜀相与蜀太子逃至逄乡,死于白鹿山,蜀国开明氏灭亡[6]。同年冬十月,司马错等乘机攻取苴与巴[7],擒拿巴王归秦[8]。司马错率巴蜀兵十万,自巴涪水顺流直下攻打楚国,取商于之地,设立黔中郡[9][10][注 4]

秦惠文王更元十一年(公元前314年,周赧王元年),封陈庄为蜀相,贬蜀王为蜀侯,蜀国成为秦的藩属,秦国更加强盛[11]

秦惠文王更元十四年(公元前313年,周赧王二年),蜀相陈庄杀蜀侯降秦[12][13]

秦武王元年(公元前310年,周赧王五年),甘茂杀蜀相陈庄,蜀国彻底归属秦国[14][15][16][注 5]

秦昭襄王六年(公元前301年,周赧王十四年),蜀侯宁煇叛秦(或称为其后母陷害[17]),司马错前往平定,赐宁煇剑,宁煇夫妇自裁[18][19]

司马错三次[注 6]平定蜀地,相传成都的楼观、城池、门屋都是他主持修建的,直到晋朝都有其遗存[20][21][注 7]

伐魏

秦昭襄王十二年(公元前295年,周赧王二十年),为国尉的司马错攻打魏国襄城[22]

秦昭襄王十六年(公元前291年,周赧王二十四年),为左更的司马错攻打魏国的轵与韩国的邓[23]

秦昭襄王十八年(公元前289年,周赧王二十六年),为客卿的司马错攻打魏国的垣、河雍,司马错决桥攻克两城[24],之后与大良造白起一起攻打魏国,直到抵达轵,攻克了大小六十一城[25]

秦昭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86年,周赧王二十九年),司马错攻打魏国河内。魏国献秦国安邑求和,秦出其人归魏[26]

征楚

秦昭襄王二十七年(公元前280年,周赧王三十五年)秋,司马错率陇西二十万人南下东攻楚国,迫楚献出汉北上庸地(今湖北西北部)[27][28][注 8]

家族人物

司马错之孙司马靳,为武安君白起副将,起获罪,靳遂同遭赐死。司马靳之孙司马昌为秦国主铁官 [29]。 司马昌之子为汉市长司马无泽,司马无泽之子为五大夫司马喜,司马喜之子为太史公司马谈,司马谈之子为汉朝史记》作者司马迁[30]

参考资料

参见

注释

  1. ^ 据《史记》,司马错为客卿,非秦人。
  2. ^ 据《华阳国志》,则仅有巴向秦国求救。
  3. ^ 据《华阳国志》,则秦王在伐楚与伐蜀之间犹豫不决,群臣建议伐,司马错与中尉田真黄则建议伐蜀。
  4. ^ 《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此次攻楚时间为秦武王三年(公元前308年,周赧王七年),但据孙常叙于《古籍整理研究学刊》一九八六年第三期中《〈华阳国志·蜀志〉司马错伐楚取商于之地系年刊误》考证,当为舛误。
  5. ^ 据《华阳国志》,则张仪、司马错参与此次伐蜀,但据孙常叙于《古籍整理研究学刊》一九八六年第三期中《〈华阳国志·蜀志〉司马错伐楚取商于之地系年刊误》考证,当为舛误。
  6. ^ 三次包括了之前秦武王元年(公元前310年,周赧王五年)的伐蜀行动,则张仪、司马错参与此次伐蜀,《华阳国志·蜀志》中记载张仪、司马错参与此次伐蜀,但据孙常叙于《古籍整理研究学刊》一九八六年第三期中《〈华阳国志·蜀志〉司马错伐楚取商于之地系年刊误》考证,此次张仪、司马错未能参与伐蜀,则仅有两次伐蜀。
  7. ^ 据《华阳国志·蜀志》,则是张仪与蜀守张若主此事。
  8. ^ 按公元前277年白起为主将、蜀郡郡守张若为副将,夺取了楚国的巫郡和黔中郡。此间黔中郡可能为楚国所夺取(一说为楚将庄𫏋)。又司马错此后无记载,可能在这几年中去世。

文献

  1. ^ 王蘧常. 秦史.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0年12月: 170. ISBN 7-5325-2815-4 (中文). 司马错者,周程伯林父之后,事惠王,以为客卿。 
  2. ^ 《史记·张仪列传》:苴蜀相攻击,各来告急于秦。秦惠王欲发兵以伐蜀,以为道险狭难至,而韩又来侵秦,秦惠王欲先伐韩,后伐蜀,恐不利,欲先伐蜀,恐韩袭秦之敝。犹豫未能决。
  3. ^ 《华阳国志·蜀志》:蜀王别封弟葭萌于汉中,号苴侯,命其邑曰葭萌焉。苴侯与巴王为好,巴与蜀仇,故蜀王怒,伐苴侯。苴侯奔巴,求救于秦。
  4. ^ 《华阳国志·蜀志》:蜀王别封弟葭萌于汉中,号苴侯,命其邑曰葭萌焉。苴侯与巴王为好,巴与蜀仇,故蜀王怒,伐苴侯。苴侯奔巴,求救于秦。秦惠王方欲谋楚,群臣议曰:“夫蜀,西僻之国,戎狄为邻,不如伐楚。”司马错、中尉田真黄曰:“蜀有桀、纣之乱,其国富饶,得其布帛金银,足给军用。水通于楚,有巴之劲卒,浮大舶船以东向楚,楚地可得。得蜀则得楚,楚亡则天下并矣。”惠王曰:“善”。
  5. ^ 《史记·张仪列传》:仪曰:“亲魏善楚,下兵三川,塞什谷之口,当屯留之道,魏绝南阳,楚临南郑,秦攻新城、宜阳,以临二周之郊,诛周王之罪,侵楚、魏之地。周自知不能救,九鼎宝器必出。据九鼎,案图籍,挟天子以令于天下,天下莫敢不听,此王业也。今夫蜀,西僻之国而戎翟之伦也,敝兵劳众不足以成名,得其地不足以为利。臣闻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今三川、周室,天下之朝市也,而王不争焉,顾争于戎翟,去王业远矣。”司马错曰:“不然。臣闻之,欲富国者务广其地,欲强兵者务富其民,欲王者务博其德,三资者备而王随之矣。今王地小民贫,故臣愿先从事于易。夫蜀,西僻之国也,而戎翟之长也,有桀纣之乱。以秦攻之,譬如使豺狼逐群羊。得其地足以广国,取其财足以富民缮兵,不伤众而彼已服焉。拔一国而天下不以为暴,利尽西海而天下不以为贪,是我一举而名实附也,而又有禁暴止乱之名。今攻韩,劫天子,恶名也,而未必利也,又有不义之名,而攻天下所不欲,危矣。臣请谒其故:周,天下之宗室也;齐,韩之与国也。周自知失九鼎,韩自知亡三川,将二国并力合谋,以因乎齐、赵而求解乎楚、魏,以鼎与楚,以地与魏,王弗能止也。此臣之所谓危也。不如伐蜀完。”惠王曰:“善,寡人请听子。”
  6. ^ 《华阳国志·蜀志》:周慎王五年秋,秦大夫张仪,司马错、都尉墨等从石牛道伐蜀。蜀王自于葭萌拒之,败绩。王遁走至武阳,为秦军所害。其相及太子退至逢乡,死于白鹿山。开明氏遂亡。凡王蜀十二世。
  7. ^ 《华阳国志·蜀志》:冬十月,蜀平。司马错等因取苴与巴。
  8. ^ 《华阳国志·巴志》:蜀王弟苴侯私亲于巴。巴蜀世战争,周慎王五年,蜀王伐苴。苴侯奔巴。巴为求救于秦。秦惠文王遣张仪、司马错救苴、巴。遂伐蜀,灭之。仪贪巴、苴之富,执王以归。
  9. ^ 《华阳国志·巴志》:司马错自巴涪水取楚商于地为黔中郡。
  10. ^ 《华阳国志·蜀志》:七年,封子恽为蜀侯。司马错率巴、蜀众十万,大舶船万艘,米六百万斛,浮江伐楚,取商于之地为黔中郡。
  11. ^ 《史记·张仪列传》:卒起兵伐蜀,十月,取之,遂定蜀,贬蜀王更号为侯,而使陈庄相蜀。蜀既属秦,秦以益强,富厚,轻诸侯。
  12. ^ 《史记·秦本纪》:蜀相壮杀蜀侯来降。
  13. ^ 《华阳国志·蜀志》:六年,陈壮反,杀蜀侯通国。
  14. ^ 《史记·秦本纪》:武王元年,与魏惠王会临晋。诛蜀相壮。
  15. ^ 《资治通鉴·赧王五年》:秦王使甘茂诛蜀相庄。
  16. ^ 《华阳国志·蜀志》:秦遣庶长甘茂、张仪、司马错复伐蜀,诛陈壮。
  17. ^ 《华阳国志·蜀志》:赧王十四年,蜀侯恽祭山川,献馈于秦昭襄王。恽后母害其宠,加毒以进王。王将尝之,后母曰:“馈从二千里来,当试之。”王与近臣,近臣即毙。王大怒,遣司马错赐恽剑,使自裁。恽惧,夫妇自杀。秦诛其臣郎中令婴等二十七人。蜀人葬恽郭外。
  18. ^ 《资治通鉴·赧王十四年》:秦人取韩穰。蜀宁煇叛秦,秦司马错往诛之。
  19. ^ 《华阳国志·蜀志》:王大怒,遣司马错赐恽剑,使自裁。恽惧,夫妇自杀。秦诛其臣郎中令婴等二十七人。蜀人葬恽郭外。
  20. ^ 王蘧常. 秦史.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0年12月: 170. ISBN 7-5325-2815-4 (中文). 错常三定蜀,相传成都之城池、门屋、楼观皆其所修,至晋时犹存云。或曰:蜀守张若实主其事。 
  21. ^ 王羲之《成都城池帖》:往在都,见诸葛显,曾具问蜀中事,云:成都城池、门屋、楼观,皆是秦时司马错所修。令人远想慨然。为尔不?信一一示,为欲广异闻。
  22. ^ 《资治通鉴·赧王二十六年》:秦尉错伐魏襄城。
  23. ^ 《史记·秦本纪》:十六年,左更错取轵及邓。
  24. ^ 《史记·秦本纪》:十八年,错攻垣、河雍,决桥取之。
  25. ^ 《资治通鉴·赧王二十六年》:秦大良造白起、客卿错伐魏,至轵,取城大小六十一。
  26. ^ 《资治通鉴·赧王二十九年》:秦司马错击魏河内。魏献安邑以和,秦出其人归之魏。
  27. ^ 《资治通鉴·赧王三十五年》:又使司马错发陇西兵,因蜀攻楚黔中,拔之。楚献汉北及上庸地。
  28. ^ 《史记·楚世家》:十九年,秦伐楚,楚军败,割上庸、汉北地予秦。
  29. ^ 《史记·太史公自序》:在秦者名错,与张仪争论,于是惠王使错将伐蜀,遂拔,因而守之。错孙靳,事武安君白起。而少梁更名曰夏阳。靳与武安君坑赵长平军,还而与之俱赐死杜邮,葬于华池。靳孙昌,昌为秦主铁官,当始皇之时。
  30. ^ 《史记·太史公自序》:昌生无泽,无泽为汉市长。无泽生喜,喜为五大夫,卒,皆葬高门。喜生谈,谈为太史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