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奥利弗·克伦威尔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奥利弗·克伦威尔
Oliver Cromwell
萨缪尔·库珀作画像,1656年绘
第1任英格兰共和国护国公
任期
1653年12月16日—1658年9月3日
前任国务会议
继任理查德·克伦威尔
议员
剑桥
任期
1640年—1649年
君主查理一世
议员
亨丁顿
任期
1628年—1629年
君主查理一世
个人资料
出生(1599-04-25)1599年4月25日
英格兰王国亨廷登郡亨廷登
逝世1658年9月3日(1658岁—09—03)(59岁)
英格兰共和国伦敦白厅
墓地伦敦泰本英语Tyburn
配偶伊丽莎白·鲍彻尔英语Elizabeth Cromwell
母校剑桥大学悉尼学院
职业农民、国会议员、军事指挥
宗教信仰福音派(独立)
签名
军事背景
效忠圆颅党
服役东部协会(1643–1645);新模范军(1645–1646)
服役时间1643–1651
军衔上校(1643–1644)
骑兵中将(1644–1646)
指挥剑桥郡铁骑队(1643–1644);东部协会(1644–1645);新模范军(1645–1646)
参战英国内战

奥利弗·克伦威尔(英语:Oliver Cromwell;1599年4月25日—1658年9月3日),英国圆颅党政治家,在英国内战中击败了保王党,1649年处斩查理一世后,克伦威尔废除英格兰的君主制,并征服苏格兰爱尔兰,在1653年至1658年期间出任英格兰共和国护国公,成为事实上的“无冕之王”。

克伦威尔是英国历史中最具争议性的人物之一。一些历史学家,如大卫·休谟克里斯托弗·希尔指责他是“大逆不道”的人物。[1][2]他在苏格兰与爱尔兰屠杀旧教信徒的行为,被人批评是与种族灭绝无异的行为。[3][4]另一方面,一些学者视他为英雄,如托马斯·卡莱尔塞缪尔·罗森·加德纳。在2002年由英国广播公司(BBC)发起的《最伟大的100名英国人》票选中,克伦威尔名列第十。[5]

生平

1599年4月25日克伦威尔生于亨廷登[6] 父母分别是罗伯特·克伦威尔(Robert Cromwell)和伊丽莎白·斯图亚特(Elizabeth Steward)。他是托马斯·克伦威尔的姐姐凯瑟琳·克伦威尔(Katherine Cromwell)的后裔,宗教改革期间克伦威尔家族攫取了大量的财富。凯瑟琳与威尔士军人理查德·威廉姆斯(Richard Williams)结婚,从这一代向下是理查德亨利·威廉姆斯[7] 然后就是奥利弗的父亲罗伯特(约1560–1617),其父和其母伊丽莎白(约1564–1654)很可能是在1591年结婚。他们十个孩子,奥立佛·克伦威尔是老五,也是唯一一个未夭折的男孩。[8]

克伦威尔出身中层士绅,祖父亨利是亨廷登郡内最富有的两个地主之一,其父自己身分虽然还不差,却只继承了亨廷登的一座房子和少量土地。其地产年收益为300英镑,逼近当时贵族收入的底线。[9] 1654年9月4日克伦威尔说“我生为绅士,如今却身分低微”。[10]

1599年4月29日在圣约翰教堂受洗[11] 后在亨廷登语法学校读书。之后进入剑桥大学悉尼·萨塞克斯学院学习。1617年其父去世后,克伦威尔没有毕业,就中辍离校而去[12] ,克伦威尔也有可能回过家,因为当时他母亲新寡,而七个姐妹尚未结婚,需要克伦威尔的帮助[13],有一些早期传记作家宣称克伦威尔之后进入了林肯律师学院,虽然他的祖父、父亲及儿子都曾在此学院读书,但该学院的档案中并无克伦威尔的入学记录。他可能确实是去过伦敦的一所律师学院读书,但未必是林肯律师学院。[14]

在继承叔父遗产之前,他的生活都和普通农民一样。当时宗教改革运动正盛,克伦威尔也受此影响,成为了清教徒。他是一个虔诚的独立清教徒,深信上帝指引他走向胜利。虽然他从未表明自己的宗教立场,但他强烈赞成容忍各种新教教派。[15]

他曾在1628年的国会担任亨廷登议员,在1640年的短期国会长期国会担任剑桥郡议员,才开始声名鹊起。在英国内战中,他支持圆颅党,并成为了党内重要军事领袖。外号“老铁骑军”的他,很快地由一支骑兵部队的指挥官,晋升为总司令。1649年,他与其他圆颅党领袖一起,做出处死查理一世的决定,他大权在握,罢黜了反对派的议员,使国会变成残缺议会。在1649年至1650年间,他征服爱尔兰,在1650年至1651年间,他又率领军队入侵苏格兰,1653年4月20日,他用武力解散残缺议会,建立了成员完全由他选择的新议会——小议会。他推行了积极有效的内外政策,在相当程度上塑造了英国的未来。

1653年12月16日起,克伦威尔自命为护国公,1658年逝世,葬于西敏寺,并把护国公的宝座传位给他的儿子理查德·克伦威尔。但是理查德·克伦威尔并无其父的政治与军事实力,立刻被迫流亡,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身后

1658年克伦威尔去世,由其子理查·克伦威尔继位为护国公。理查无力镇压反叛的贵族与军官,英国政坛混乱,国会声明由君主制复辟,理查流亡法国,查理二世因此得以返回英国。

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查理二世即位,下令把克伦威尔的遗体从西敏寺的墓地掘出以英式车裂之刑戮尸:首先命人拖着它穿过伦敦城,然后送到了日常处决普通犯人的泰伯恩法场,在那里被吊上绞刑架,与其他两具尸体一同示众一整天。执刑者把吊尸体的绳子砍断后,就把克伦威尔的头颅给砍下来,并把那颗头颅挑在长矛上游街示众,而尸身则被扔进了坑里草草掩埋。护国公自此和前国王一样身首分离,再难团聚。克伦威尔的头颅被挑在长矛上四处游街。最后,克伦威尔的脑袋被一根长钉子钉在了西敏寺的屋顶上,在上面一待就是25年。后来一场风暴把它刮了下来,这时它已经完全干燥,胡子仍然长在下颌上。后来克伦威尔的首级不知怎么流落民间,竟成了私人收藏品,并且一度被颇懂生意经的英国人拿去当作古董,辗转贩卖。18世纪后期,罗塞尔家族(Samuel Russell)开办了一个小小的博物馆,克伦威尔的头颅成了这个小小博物馆的中心展品。14年后,一个名叫约西亚·亨利·威尔金森的人花230英镑买下了这颗头颅英语Oliver Cromwell's head,并开始抱着它到处炫耀。当时看过这个人头的玛利亚·艾吉沃斯写道:“威尔金森先生是这个人头现在的持有人,他一直以此为荣。那是个极可怕的人头,头上面盖着干透的黄皮,就跟别的木乃伊一样,上面还有栗色的头发,眉毛和胡须都保存得很好,那颗头颅依然枭首插在一个铁杆上。”艾吉沃斯还描述说,客人们可以排着队轮流到窗边抱一抱那个东西。人们可以在它的脑后部看到笨手笨脚的刽子手留下的“斧砍的痕迹”,“有一只耳朵已经按要求砍掉了,他头颅左眼上面还有克伦威尔的独特标志“一个硕大肉疣的痕迹”。”直到多年后的1960年,克伦威尔的头颅才离开了巡回展览,由克伦威尔的母校剑桥大学悉尼学院收回,葬在牛津的一座小教堂旁,这流浪的灵魂总算有了栖身之地。[16]

纪念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英国陆军设计了一款轻型战车,以其名命名为克伦威尔战车

参考文献

引用

  1. ^ Sharp, David. Oliver Cromwell. Heinemann. 2003: 60. ISBN 9780435327569. Christopher Hill puts it bluntly when he writes that, in the last resort, Cromwell's power "rested on bayonets" ... ... ... as a symbol of military dictatorship 
  2. ^ Hill, Christopher. God's Englishman. Penguin. 1972: 148. ISBN 9780140214383 (英语). in the last resort he was sitting on bayonets and nothing else 
  3. ^ Brendam O'Leary and John McGarry, Regulating nations and ethnic communities, p. 248, Breton Albert, 1995. Nationalism and Rationalit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4. ^ ó Siochrú, Micheál. God's executioner. Faber and Faber. 2008. ISBN 9780571241217 (英语). 
  5. ^ Ten greatest Britons chosen. BBC. 2002-10-20 [2015年6月1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年12月22日) (英语). 
  6. ^ David Plant. Oliver Cromwell 1599–1658. British-civil-wars.co.uk. [2015年6月1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11月14日) (英语). 
  7. ^ Noble 1784,第11–13页
  8. ^ Thomas Carlyle, ed. Oliver Cromwell's letters and speeches. 1887: 17 vol. 1 [2015-0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15) (英语). 
  9. ^ Gaunt, p.31.
  10. ^ 原文:I was by birth a gentleman, living neither in considerable height, nor yet in obscurity;(Roots 1989,第42页).
  11. ^ British Civil Wars, Commonwealth and Proctectorate 1638–1660
  12. ^ Cromwell, Oliver (CRML616O). A Cambridge Alumni Database.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13. ^ John Morrill, (1990). "The Making of Oliver Cromwell", in Morrill, ed., Oliver Cromwell and the English Revolution (Longman), ISBN 978-0-582-01675-0, p.24.
  14. ^ Antonia Fraser, Cromwell: Our Chief of Men (1973), ISBN 978-0-297-76556-1, p. 24.
  15. ^ Oliver Cromwell, 2003, p. 68.
  16. ^ 存档副本. [2021-12-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20). 

书目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