嫔,又称皇嫔,是中国古代皇帝妃嫔的一种位号,亦见于东亚其他地区,如古代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等。嫔最早见于上古时期周礼中的记载:“一后(嫡妻)、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凡一百二十一人”,而在之后的朝代对于嫔的使用仍时有可见:
中国
魏、晋时期
南北朝时期
隋、唐时期
- 隋朝初年因皇后独孤伽罗善忌,因此后宫位号俭朴,虽有设置但并不实际作为皇妾,其中有:
在独孤伽罗崩后,隋文帝才又增加后宫位号,并将嫔扩充到定员九人。隋炀帝继位后,自治嘉名以充实后宫,其中有九嫔:顺仪、顺容、顺华、修仪、修容、修华、充仪、充容、充华,品正第二。
宋、金时期
- 宋朝的宫制,经过几代皇帝的经营之下日渐完善,而后宫位号中有一阶级为九嫔,但和其他朝代不同的是,以往的九嫔是的确只有九位,但宋朝的九嫔却有整整十八位:太仪、贵仪、妃仪、淑仪、婉仪、顺仪、顺容、淑容、婉容、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
- 金朝宫制虽几经修改,但仍沿用九嫔的规制: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正二品。
元、明、清时期
- 元朝时期后宫位号朴素简单,只设有简单的皇后、妃、嫔三等级,但人数不定。
- 明朝前期后宫自后妃下杂置诸宫嫔,间以婕妤、昭仪、贵人、美人等位号。中期嘉靖帝时,初设九嫔。其后有多有册封,嫔位人数无定,位在皇后之下的第四等。
- 清朝初年后宫体制较为简单,入关前和顺治朝用妃、福晋、格格等封号。康熙朝渐定制为:皇后以下为皇贵妃、贵妃、妃、嫔、贵人、常在、答应。此时定制是嫔位在皇后之下的第四等,并定员六人。[4]
日本
- 日本平安时代前期,嫔是天皇嫔御的位阶之一,为四等级中最低等的,定员四人,但到后期代称嫔的女御一词逐渐独立出来,且取代嫔的位号,之后嫔的位号便不再使用。
朝鲜半岛
- 朝鲜半岛在朝鲜王朝时期,嫔为地位仅次于王妃(国王正妻)的后宫位号,由王妃决议赐封给该后宫的封号,封号一般以寓意吉祥或代表美德的字。
越南
- 越南阮朝时,嫔是后宫一个位号,分别为后宫第三级的三阶嫔(越南文:Tam Giai Tân)和第四级的四阶嫔(越南文:Tứ Giai Tân)、五阶嫔(越南文:Ngũ Giai Tân)三个等级[5]。
参看
参考文献
- ^ 霍斌. 《唐代前期内官制度研究》. 乾陵文化研究 (陕西省咸阳市: 乾陵博物馆). 2015: 234-236 [2017-12-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18) (简体中文).
- ^ 《明实录·世宗实录·卷一百二十二》嘉靖十年二月[……]○庚辰上亲祀大明于朝日坛上谕大学士张璁朕奉章圣慈仁皇太后慈训于选中淑女三十人内慎选九人以充九嫔所有应行礼仪卿可传谕礼部趣令开具进览于是礼部尚书李时等言[……]则唐以前九嫔之礼甚重皇朝原无册立九嫔之仪礼始今日臣等窃拟[……]传制官称制曰嘉靖十年三月初二日册某氏为某嫔命卿等持节行礼[……]
- ^ 《明实录·世宗实录·卷一百二十三》嘉靖十年三月[……]○丁亥册淑女方氏郑氏王氏阎氏韦氏沈氏卢氏沈氏杜氏为九嫔告于祖庙[……]礼成上御奉天殿百官致词称贺[……]
- ^ 《清史稿‧后妃》,卷214,曰:“康熙以后,典制大备。皇后居中宫;皇贵妃一,贵妃二,妃四,嫔六,贵人、常在、答应无定数,分居东、西十二宫”。
- ^ LES FAVORITES DE LA DYNASTIE DES NGUYEN. [2007-08-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