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海道署
徐海道署 | |
---|---|
清道光十一年(1831)《铜山县志》所载道署图 | |
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 |
地址 | 徐州市泉山区 |
分类 | 古建筑 |
时代 | 清 |
编号 | 601(第六批) |
认定时间 | 2006年6月 |
徐海道署又称道台衙门,位于中国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文亭街东端,为明清徐州地区至民国徐海道的最高行政机关,民国以后亦作为高级军事机关驻地,始建于明洪武十一年(1378),原为东察院,正德六年(1511)改为道署,清乾隆八年(1743)扩建[1][2]。
原建筑分东中西三路,中路自南至北依次为照壁、大门、大堂、二堂、三堂和后楼,左右配以厢房,现仅存照壁(为一字型,位于街南)、大堂五间(一说为二堂)、大堂东耳房三间和西式洋楼,建筑均已年久失修,其中大堂正面檐柱位置已被水泥墙封堵,斗栱、彩画多半不存,西侧梁架结构裸露于外(其梁架采用双木成梁法,檐部四角采用龙头木支撑,较为罕见),原歇山式屋顶被改为硬山,其上绿琉璃瓦件、脊兽等也均已无存[3]。
图集
参考文献
- ^ 民国·余家谟等修,王嘉诜、王开孚纂,《民国铜山县志·卷十一·建置考》:徐州道署在城西南,即明东察院故址,洪武十一年建,为巡按御史莅事之所。正德六年改建道署,嘉靖二十五年副使王梴拓修之。万历末避水患迁城东大察院,寻圮于水,崇祯元年兵备唐焕仍于故址建署。清初仍明制,曰淮徐道,雍正七年以淮徐道专管河务,十年移驻宿迁,旧署止存照壁大门构数楹于废基上,为淮徐道行署。乾隆八年兼理淮徐海地方事务,移驻郡城,因旧署增修,即今署(以上旧志同治府志,其后数有分并,详官司表)。光绪三年专辖徐州,十一年徐海道段喆重修。
- ^ 《住宅土地使用产权70年,房屋设计使用年限50年,而平均使用寿命只有30年建筑“短命”引发一些担心》. 谭歌. 彭城晚报. [2013-0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6-06).
- ^ 《徐州道台衙门:衰败的容颜是沧桑历史的见证》. 卢川川. 徐州日报. [2013-0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