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托马斯·劳伦斯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托马斯·劳伦斯爵士
Sir Thomas Lawrence
托马斯·劳伦斯自画像,1788年
出生(1769-04-13)1769年4月13日
英国布里斯托尔
逝世1830年1月7日(1830岁—01—07)(60岁)
英国,伦敦
国籍 英国
知名于绘画
运动浪漫主义

托马斯·劳伦斯爵士 RA FRS(Thomas Lawrence;1769年4月13日—1830年1月7日),英国肖像画家、皇家艺术研究院院长。

生平

托马斯·劳伦斯出生于布里斯托尔红十字街6号(6 Redcross Street),是家中活下来的最小的儿子。其父托马斯·劳伦斯(同名)和其母露西·里德共育有16个孩子,但只有五个活过婴儿期。他出生后不久,父亲在布里斯托尔的宽街开办了一家名叫“白狮子”(White Lion Inn)的旅馆,但生意不太好,于是全家搬到迪韦齐斯经营另一家名叫“黑熊”(Black Bear Inn)的旅馆,伦敦前往巴斯的游客经常在此停留。[1]

老托马斯经常让小托马斯给他们念诗或者绘制肖像画,以此赚取一些外快。小托马斯只在6至8岁时于布里斯托尔的堡垒学校(The Fort)读过两年书,此外便没有接受过什么正式的教育[2]。但他10岁时就已经小有名气,丹尼斯·巴林顿曾说他这个时候就已经能很好地复刻一些历史画了[3]。他复制的一幅拉斐尔的《圣容显现》曾获得皇家艺术学会银奖及5基尼奖金[4]

但其父的生意又失败了,老托马斯在1779年破产,全家搬到巴斯阿尔弗雷德街2号,小托马斯在此正式成为肖像画家,一幅12×10英寸的圆形半身像可以收到3基尼,顾客包括德文郡公爵夫人乔治亚娜·卡文迪什萨拉·西登斯第六代男爵亨利·哈珀沃伦·黑斯廷斯伊利亚·英庇[5],他由此逐渐知名[6]

夏洛特皇后像,1789

在18岁生日前不久,他抵达伦敦,住在约书亚·雷诺兹工作室旁边不远。他被人引荐给雷诺兹,雷诺兹建议他研究自然,而非一味复刻古代大师作品。他在伦敦定居下来,1787年在皇家艺术研究院展出作品,并进入研究院学习。自1787年至去世,他只有1809年(抗议自己作品的摆放方式)和1819年(出国)两年没有参加皇家艺术研究院的年展。1789年,他首次开始绘制全身像,在研究院展出了13幅作品[7],受到评论家们的好评,并接到皇家委托,为夏洛特皇后阿米莉亚公主绘制肖像[8]。虽然公主对他印象不错,但皇后觉得劳伦斯很不礼貌,因此画作完成后就一直放在劳伦斯的工作室里。1790年,这幅画曾在皇家艺术研究院展出,但评价也不是很理想[9]。同年展出的伊丽莎白·法伦像倒是颇受好评[10]

1791年,劳伦斯成为皇家研究院副院士。次年约书亚·雷诺兹去世后,乔治三世任命他为首席宫廷画家 [11][12]。1794年,他正式成为皇家艺术研究院院士[13]。不过虽然事业上十分成功,但他却欠下了大量的债务,一度几近破产。他生活也不是十分奢靡[14],因此其经济窘迫的原因一直是个谜[15]

晚年

1820年3月本杰明·韦斯特去世后,劳伦斯在当月30日获选皇家艺术研究院院长,并担任此职位直至逝世。1822年2月28日,他当选皇家学会院士[16]。他在1820年代一直有王室成员资助[17]罗伯特·皮尔后来也成为了他的赞助人。

他在1830年1月7日友人伊丽莎白·克罗夫特(Elizabeth Croft)、阿奇博尔德·凯特利到访时猝死,死前曾感到胸痛[18]。死后解剖发现可能是心血管问题,但劳伦斯的传记作者D·E·威廉姆斯说这并不足以致死,死因应该是其医生采用的水蛭吸血法[19]。1月21日,他在圣保罗大教堂下葬[20]J·M·W·透纳参加了他的葬礼,并绘制了简单的草稿以作纪念[21]

遗产

劳伦斯死后,他的朋友请求汤玛斯·坎贝尔为他写一部传记,但坎贝尔把工作交给了D·E·威廉姆斯,后者写成的传记在1831年出版,但内容有很多错误[22]。1900年,罗纳德·高尔勋爵再度为他作传。

伊莉莎白·法伦像

劳伦斯的名气在维多利亚时代开始下降,后来通过艺术批评家罗杰·弗莱的努力得到了一定的改善[23]。他一度在美国和法国比在本地更有名,他给伊莉莎白·法伦等人绘制的肖像使得20世纪初美国人对英国肖像画产生兴趣[24]

他的作品现藏于国家肖像馆泰特不列颠等重要美术馆。2010年,国家肖像馆专门为他举办了回顾展,时任国家肖像画廊馆长说他“是一位伟大的人物,但应当得到更多的关注”[25]。2018年12月,他的一幅作品以229万英镑的价格成交,成为他最贵的作品[26]

参考资料

  1. ^ Goldring 1951: 28
  2. ^ Goldring 1951: 29
  3. ^ Goldring 1951: 40
  4. ^ Levey 2005: 56
  5. ^ Levey 2005: 49–59
  6. ^ Levey 2005: 43
  7. ^ Levey 2005: 77–79
  8. ^ Levey 2005: 76–77
  9. ^ Levey 2005: 85–90
  10. ^ Levey 2005: 92
  11. ^ Seymour, C.C.B. Self-made men. Harper. 1858: 371 [1 May 2019]. In the catalogue of 1792 he is described as "Thomas Lawrence, a principal painter in ordinary to his majesty." The year previous he had been elected an associate of the Royal Academy. 
  12. ^ The Art Journal. British periodicals in the creative arts. Virtue and Company. 1902: viii [1 May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21). ... On the death of Sir Joshua Reynolds in 1792, Lawrence had been elected painter to the Dilettanti Society, and at the same time the King appointed him to succeed the late President as Principal Painter in Ordinary. During the ... 
  13. ^ Lawrence is shown second from left seated (number 6) in Henry Singleton's The Royal Academicians in General Assembly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795
  14. ^ Lawrence, Sir Thomas Dictionary of national biography, vol. 32, 1892: 278–285
  15. ^ Levey 2005: 137
  16. ^ Library and Archive Catalog: Lawrence, Sir Thomas (1769–1830). London: The Royal Society. [6 July 2010]. [永久失效链接]
  17. ^ Levey 2005: 263
  18. ^ Levey 2005: 296–99
  19. ^ Goldring 1951: 330
  20. ^ "Memorials of St Paul's Cathedral" Sinclair, W. p. 468: London; Chapman & Hall, Ltd; 1909.
  21. ^ 'Funeral of Sir Thomas Lawrence: A Sketch from Memory', Joseph Mallord William Turner. Tate Etc. 
  22. ^ Levey 2005: 302–3
  23. ^ Roger Fry (Reflections on British Painting, 1934) quoted in Levey 2005: 309
  24. ^ Levey 2005: 312–13
  25. ^ Brown, Mark. National Portrait Gallery shines light on forgotten artist Thomas Lawrence. The Guardian. 4 August 2010 [24 April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09). a huge figure. But a huge figure who we believe deserves a great deal more attention. 
  26. ^ Old Masters Evening Sale. Christie's. 6 December 2018 [14 February 2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03). 
  • D Goldring 1951 Regency portrait painter: the life of Sir Thomas Lawrence, P.R.A. London: Macdonald
  • M Levey 2005 Sir Thomas Lawrence. New Haven and London: Yale University Press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