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日韩合并条约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日韩合并条约
日韩并合李完用的全权委任状
类型吞并条约
条文日韩合并
盖章日1910年(明治四十三年)8月22日
生效日1910年8月29日
失效日1965年6月22日
签署者李完用
寺内正毅
缔约方 大韩帝国
 大日本帝国
语言韩语
日语
日韩合并条约
朝鲜语名称
谚文한일병합조약
한일합방조약
한일합방늑약
汉字韓日倂合條約
韓日合邦條約
韓日合邦勒約
日语名称
汉字 日韓併合条約
韓国併合条約
韓国併合ニ関スル条約

日韩合并条约(日语:韓国併合ニ関スル條約かんこくへいごうにかんするじょうやく朝鲜语:한일 병합 조약韓日倂合條約),是大韩帝国内阁总理大臣李完用大日本帝国代表寺内正毅于1910年8月22日签订的条约,将朝鲜半岛主权割与日本,同月29日公告,大韩帝国正式覆灭,归日本统治。[1]

大韩民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方面认为,该条约基于之前日本军逼宫情况下朝鲜高宗所签《乙巳条约》,故而两个条约“缔结时就是无效的条约”,签约时纯宗亦拒绝签名;日本则认为《日韩合并条约》符合当时的国际法。1945年8月15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昭和天皇发表接受《波茨坦公告》后,日本无条件投降,由同盟军占领朝鲜,日本失去对朝鲜半岛的实质统治权。1945年9月2日,日本签署《降伏文书》,结束对朝鲜半岛的统治,并于随后放弃主权。而合并条约之相关条款,后因1965年的《日韩基本条约》而失效。[2][3]

背景

在1905年第二次日韩协约之后,韩国成为日本的保护国;1909年7月日本内阁会议决定合并韩国的方针,1909年10月26日伊藤博文被韩国刺客安重根暗杀之后,主张立刻合并韩国的一派成为日本对朝鲜政策的主流。韩国出现的李容九宋秉畯等人为首的卖国组织“一进会”亦积极主张日韩合邦。不久统监府下了集会演说的禁止令,于1910年8月22日吞并韩国。

内容

  • 大韩帝国皇帝朝鲜半岛全部的统治权让予日本国皇帝
  • 大日本帝国接受大韩帝国的要求将韩国并入大日本帝国;
  • 大日本帝国保障保护旧大韩帝国皇帝与皇族的尊严与权益及经济开销;
  • 大日本帝国可以对于有勋功的朝鲜人赐爵赐勋;
  • 大日本帝国必须保护朝鲜人的生命与财产并增进其福祉;
  • 大日本帝国可以将对新制度认同、又具相当能力的朝鲜人用为帝国官吏。

影响

由于日韩合并条约的实行,大韩帝国宣告灭亡,大日本帝国韩国统监府改制为朝鲜总督府,成为统治朝鲜半岛的机关;朝鲜总督府之后开始进行长达三十五年的殖民统治。韩国社会视之为国耻,称作“庚戌国耻”(경술국치庚戌國恥 Gyeongsul Gukchi),将条约缔结之日称为“国耻日”(국치일國恥日 Gukchi-il[4]。而赞成、协调签定日韩合并条约的八位韩国内阁大臣也被韩国人称为庚戌国贼

参考文献

  1. ^ 1910年8月22日 日本吞并朝鲜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历史上的今天
  2. ^ Hook, Glenn D. (2001). Japan's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Politics, Economics, and Security, p. 491.,第491页,载于Google图书
  3. ^ 1965年6月22日 日本和南朝鲜建交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历史上的今天
  4. ^ Choi, Soyoung. '경술국치' 이후 87년 구석구석 파고든 '왜색옷에 왜색춤'. Kyunghyang Shinmun. 29 August 1997 [16 January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17). 

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