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浆岩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火成岩”的各地常用名称
岩浆凝成的浮石
中国大陆岩浆岩
台湾火成岩

火成岩(igneous rock)又称岩浆岩(magmatic rock),是指岩浆或熔岩冷却和凝固后(地壳里喷出的岩浆,或者被熔化的现存岩石)所形成的一种岩石。火成岩是三种主要岩石类型之一,其他两种类型分别是沉积岩变质岩。现在已经发现700多种岩浆岩,大部分是在地壳里面的岩石。常见的岩浆岩有花岗岩安山岩玄武岩等。

  • 玄武岩:是岩浆借由火山口流出地面、快速冷却而成。
  • 安山岩:是岩浆经缓和喷发而出,快速冷凝形成的。
  • 花岗岩:岩浆并不喷出地面,而是在地底下慢慢冷却形成。

一般来说,岩浆岩易出现于板块交界地带的火山区。

地质学意义

火成岩和变质岩构成地球地壳的顶部16公里90-95%的体积。[1]其中火成岩占全部的64.7%的体积。

  • 它们的矿物和化学结构提供很多关于地壳结构的知识。学者可以从岩浆岩的存在地点,形成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以及原有的岩石种类中推断地壳结构。
  • 它们的年龄可以从各种各样辐射测量断代法测量,以此和临近地层年代比较,可以推断事件发生顺序。
  • 它们的特点通常是一个具体构造环境的典型,允许大地重新构造,可以研究板块构造(见板块构造论)。
  • 在一些罕见情况下,它会含有重要矿物,例如,在花岗岩闪长岩中通常可能有

分类方式

火成岩以形成方式、结构、纹理、所含矿物化学成分和岩体的几何形状分类。其结构包括形成地点、几何形状、包含的矿物粒度等。

许多不同类型火成岩的分类可以向我们提供关于它们在形成条件下的重要信息。用于火成岩的分类有两个重要的变量是粒度尺寸,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冷却历史,和岩石的矿物成分。

形成时的深度

  • 喷出:在火山爆发后,岩浆喷出地面,再经冷却形成,所以又名喷出岩,由于冷却较快,所以一般形成细粒或玻璃质的岩石。例如:流纹岩凝灰岩玄武岩
  • 侵入
    • 浅成岩(火山岩),是岩浆在地下,侵入地壳内部3-1.5千米的深度之间形成的火成岩,一般为隐晶质,细粒、斑状结构。例如:辉长岩。
    • 深成岩,是岩浆侵入地壳深层3千米以上,缓慢冷却形成的火成岩,一般为全晶质粗粒结构。例如:花岗岩。

以酸性和基性分类

前者主要来自隐没带下熔化的地壳,二氧化矽含量较高,金属氧化物含量较少,故较浅色;后者主要来自于张裂性板块边界上涌出的地幔岩浆,性质相反。

  • 例如:花岗岩和辉长岩、流纹岩和玄武岩。

结构和构造

岩浆岩最明显的分别是纹理,主要与组成结晶颗粒的大小和形状相关。

粒度

根据结晶颗粒的大小,岩浆岩分成五类:

  1. 伟晶岩--有非常大的颗粒
  2. 晶岩--只有大的颗粒
  3. 斑晶--在一堆微小颗粒中出现一些较大的结晶颗粒
  4. 隐晶质--只有小颗粒
  5. 玻璃质--没有颗粒结晶

晶体结构

晶体形状也是纹理的一个重要因素,以此分成三类:

  • 全形:晶体形状完全保存
  • 半形:晶体形状部分保存
  • 他形:认不出晶体方向

其中以第3项居多。

构造

  • 块状结构和条带状结构:常见于各类侵入岩。
  • 流纹结构:常见于酸性喷出岩。
  • 气孔结构和杏仁结构:常见于基性喷出岩。
  • 枕状结构:常见于海底基性喷出岩。

化学成分

岩浆岩的主要化学成分有SiO2、Al2O3、Fe2O3、FeO、MgO、CaO、Na2O、K2O和H2O等氧化物。其中SiO2含量最多,其含量多少直接影响矿物成分的变化,并直接影响岩浆岩的性质。[2]

二氧化矽的含量

  • 酸性火成岩含量>66%
  • 中性火成岩含量66%~52%
  • 基性火成岩含量52%~45%
  • 超基性火成岩含量45%~40%

石英碱长石似长石的含量

  • 长英质:含量很高,一般颜色较浅,密度较低。
  • 铁镁质:含量低,颜色深,而且密度较高。

Na2O+K2O和二氧化硅的含量

二氧化硅含量 酸性 中性 基性 超基性
>72% 72%~66% 66%~52% 52%~45% 45%~40%
镁铁含量 长英质 铁镁质 高铁镁质
色率 浅色 中色 暗色
侵入岩 深成岩 极粗粒 伟晶岩 玻基辉橄岩
粗粒 >5mm 花岗岩 花岗闪长岩 闪长岩 辉绿岩 辉石岩 橄榄岩 斜长岩
中粒 1~5mm
细粒 <1mm 辉长岩
浅成岩   细晶岩   辉绿岩 金伯利岩 钾镁煌斑岩
喷出岩 火山熔岩 隐晶质 流纹岩 英安岩 安山岩 玄武岩 苦榄岩
多孔状 浮岩 火山渣
玻璃质 黑曜岩
火山碎屑岩 粗粒 集块岩
中粒 火山角砾岩
细粒 凝灰岩

相关条目

参考资料

  1. ^ Prothero, Donald R.; Schwab, Fred. Sedimentary geology : an introduction to sedimentary rocks and stratigraphy 2nd. New York: Freeman. 2004: 12. ISBN 978-0-7167-3905-0. 
  2. ^ 胡, 厚田; 白, 志勇. 土木工程地质 (第二版).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14. ISBN 9787040248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