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世奇人 (系列1)
《超时空奇侠》系列1 | |
---|---|
Doctor Who (Series 1) | |
主演 | |
国家/地区 | 英国 |
故事数 | 10 |
集数 | 13 |
播映 | |
首播频道 | 英国广播公司第一台 |
播出日期 | 2005年3月26日 | —6月18日
附加信息 | |
网站 | 英国广播公司 |
《异世奇人》是一部英国科幻电视剧,系列1于2005年3月26日至同年6月18日在BBC One播放,共有13集。这个系列的其中8集是拉塞尔·T·戴维斯编写的,其馀数集分别出自马克·加蒂斯、罗伯特·谢尔曼、保罗·康奈尔及史蒂芬·莫法特。祖利亚·加德纳和马利·杨格和拉塞尔·T·戴维斯是系列的执行制作人。保罗·康奈尔还担当剧集的监制。
同时,系列1是《异世奇人》自1989年暂停制作后事隔16年再次回归,以及1996年的电视电影版上映后9年再度重现。故此,这个新的系列被称为复活版的《异世奇人》。剧情方面,则讲述类人外星人博士(基斯杜化·艾克斯顿饰)与他的同伴罗斯·泰勒(比莉·派佩饰)、安迪·米切尔(布鲁诺·兰里饰)及杰克·夏尼斯队长(约翰·巴洛曼饰)穿越时空、周游宇宙的故事。整个系列最高峰时共有1081万人收看,又得到正面的评价和多个奖项,其中包括英国电影学院奖的最佳季度剧集奖。
剧集
第九任博士于〈罗斯〉一集首次登场。在这一集,他与19岁的百货公司售货员泰勒相遇,二人合力击退名为塑料人的外星生物[1]。此后,博士邀请泰勒乘坐TARDIS,一同冒险。随后,博士带泰勒到50亿年后的世界,见证太阳把地球烧成焦土的一刻。在剧中,博士透露他是硕果仅存的时间领主,其同类早于他儿时已灭绝[2]。然后,他们回到1896年的卡迪夫,并遇上作家查尔斯·狄更斯[3]。博士之后与泰勒返回当代的伦敦,却在阴错阳差之下迟了一年才归来,这令泰勒的男友米基·史密夫被警方认为是杀害泰勒的凶手[4]。同时,博士发现外星人Slitheen意欲入侵地球,但他们的阴谋最终在米基的协助下被化解。为感谢米基,博士请他一同游历,但遭到拒绝[5]。在〈仇人碰面〉一集,博士重遇其仇人戴立克,一种发动时间战争、导致时间领主近乎灭族的外星生物[6]。
在击败戴立克后,博士邀请少年安迪·米切尔登上,并前往公元20万年的一太空站[6]。在这儿,米切尔企图把当时的科技带回他身处的年代,这使他最终被博士逐走[7]。之后,博士随泰勒回到她父亲彼德离世当天。博士警告泰勒不可轻举妄动,否则后果会非常严重。然而,泰勒还是没有理会博士的劝告,坚持救回其父。这使得悖论产生,时间为之大乱。幸而,彼德决心一死以修复时间线[8]。来到1941年的伦敦,博士遇到来自51世纪的“时间特工”杰克·夏尼斯队长。一部载满“纳米基因”的飞船将会被炸毁,届时全球人类变得一模一样[9]。最终,在博士和杰克的力挽狂澜下,终于化解这场灾难[10]。此后,杰克成为TARDIS的坐上客。三人未几不明不白的被一道白光吸走,原来这是戴立克的阴谋,目的是为了消灭博士[11]。最终,博士虽然战胜对手,但为了救回泰勒一命而死去,最终重生为第十任博士[12]。
每集详情资料
故事 | 集数 | 标题 | 译名 | 导演 | 编剧 | 首播日期 | 制作 代码 | 英国收视 (百万) [13] | 指数 [13] |
---|---|---|---|---|---|---|---|---|---|
157 | 1 | Rose | 罗斯 | 基思·保克 | 拉塞尔·T·戴维斯 | 2005年3月26日 | 1.1 | 10.81 | 81 |
158 | 2 | The End of the World | 世界末日 | 伊云·罗兰兹 | 拉塞尔·T·戴维斯 | 2005年4月2日 | 1.2 | 7.97 | 79 |
159 | 3 | The Unquiet Dead | 借尸还魂 | 伊云·罗兰兹 | 马克·加蒂斯 | 2005年4月9日 | 1.3 | 8.86 | 80 |
160a | 4 | Aliens of London | 撞毁大笨钟 | 基思·保克 | 拉塞尔·T·戴维斯 | 2005年4月16日 | 1.4 | 7.63 | 81 |
160b | 5 | World War Three | 第三次世界大战 | 基思·保克 | 拉塞尔·T·戴维斯 | 2005年4月23日 | 1.5 | 7.98 | 82 |
161 | 6 | Dalek | 仇人碰面 | 祖·艾荷尼 | 罗伯特·谢尔曼 | 2005年4月30日 | 1.6 | 8.63 | 84 |
162 | 7 | The Long Game | 第五帝国 | 拜恩·格兰特 | 拉塞尔·T·戴维斯 | 2005年5月7日 | 1.7 | 8.01 | 81 |
163 | 8 | Father's Day | 父亲节 | 祖·艾荷尼 | 保罗·康奈尔 | 2005年5月14日 | 1.8 | 8.06 | 83 |
164a | 9 | The Empty Child | 战火孤雏 | 占士·夏维斯 | 史蒂芬·莫法特 | 2005年5月21日 | 1.9 | 7.11 | 84 |
164b | 10 | The Doctor Dances | 博士之舞 | 占士·夏维斯 | 史蒂芬·莫法特 | 2005年5月28日 | 1.10 | 6.86 | 85 |
165 | 11 | Boom Town | 核爆城市 | 祖·艾荷尼 | 拉塞尔·T·戴维斯 | 2005年6月4日 | 1.11 | 7.68 | 82 |
166a | 12 | Bad Wolf | 玩串真人Show | 祖·艾荷尼 | 拉塞尔·T·戴维斯 | 2005年6月11日 | 1.12 | 6.81 | 85 |
166b | 13 | The Parting of the Ways | 背水一战 | 祖·艾荷尼 | 拉塞尔·T·戴维斯 | 2005年6月18日 | 1.13 | 6.91 | 89 |
制作
构思
拉塞尔·T·戴维斯是旧版《异世奇人》迷,自1998年至2002年间,他致力游说BBC制作一部全新的《异世奇人》剧集[14]。为了令剧集切合现代人的口味,戴维斯建议把每集由过去的25分钟延长到50分钟、把由第三任博士成立的组织UNIT保留,并将时间领主和Gallifrey等“多馀的枝节”精简[14]。同时,他还需要与丹·费文和麦克·费登的剧本进行竞争[15]。
另一方面,BBC于2003年8月成功解决与环球影视和霍士广播公司就《异世奇人》制作权的问题。这问题源于1996年播映的电视电影,因这部作品是由BBC和上述两间公司共合制作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后,BBC得以在星期六晚上这黄金时段播出《异世奇人》。同年11月,为纪念《异世奇人》出品40周年,BBC在其官方网页上载名为《沙拉克的恐惧》的动画集。同时,BBC还宣布《异世奇人》将会以电视剧形式重现屏幕,但启播日期未定[16]。
为此,戴维斯义务地写了一份剧集概要的草稿。在这份15页的草稿中,他指博士是“你最要好的朋友,一个你永远也需要的人”,而泰勒则则是博士“最好的拍档”[17]。同时,TARDIS、超音起子、戴立克和时间领主等均会回归[17]。戴维斯在2003年12月的首个创作会议中提交这份草稿。最终,BBC接纳戴维斯的草稿,并得以担任试播集的编剧[17]。与此同时,BBC还决定系列1将会有13集,以及批出制作经费[17]。
2004年上半年,剧集正式制作搬上工作日程,拉塞尔·T·戴维斯、祖利亚·加德纳和马利·杨格被任命为执行制作人,保罗·康奈尔出任监制[18]。导演共有四人,包括伊云·罗兰兹、基思·保克、祖·艾荷尼、拜恩·格兰特以及占士·夏维斯[18]。同时,戴维斯还被委任为总编剧[18]。
剧本创作
戴维斯被任命为系列1的执行制作人及总编剧,本系列中的其中八部剧本是他所写的[19]。史蒂芬·莫法特编写了两部剧本,马克·加蒂斯、罗伯特·谢尔曼和保罗·康奈尔各写了一部剧本[19] 。事实上,戴维斯还邀请好友保罗·艾伯特和《哈利波特》的作者J·K·罗琳撰写剧本,但二人均由于有工作在身而拒绝了戴维斯的好意[19] 。在确立系列1的编剧名单后,戴维斯表明他不会找来旧版《异世奇人》的编剧加入剧组,而他唯一想到的人—罗拔·霍姆斯已于1986年去世[19] 。
艾尔文·罗兰兹与海伦·雷娜被起用为剧本编辑,这是《异世奇人》自1963年首播以来首次由女性担当此职[20]。尽管如此,但相比旧版的《异世奇人》,剧本编辑一职的重要性大为下降,盖因审查剧本的工作已交由戴维斯负责。她们的职责已改为把制作团队的成果交给戴维斯作“最后的润饰”,因此二人更像是制作团体和编剧之间的联络员。雷娜坦言她们并非创作人﹕“你是他们的一员,却不能作主导”[20]。
此外,系列1的剧情发展比旧作更明快。在旧版的《异世奇人》中,每个故事均会分为4至6集,每集长25分钟﹔而在系列1中的13集内有10个故事,当中只有3个故事分作两集,其馀的都在片长45分钟的一集内完成。另一方面,这个系列的故事线比旧版为之松散。虽然如此,戴维斯还是做了一些准备功夫,他在编写系列1的故事线前就曾观看美国奇妙电视的《魔法奇兵》和《超人前传》[21]。最终,他决定参照《魔法奇兵》的“头号反派”为系列1的故事线[21]。
尽管戴维斯试图作出革新,系列1与旧版剧集还有一些共通之处,比如集与集之间都有点关连。同时,系列1的故事也一贯多元化的作风。比如〈借尸还魂〉是以野史为主题;〈罗斯〉、〈撞毁大笨钟〉及〈第三次世界大战〉则讲述外星人入侵地球;〈战火孤雏〉/〈博士之舞〉合集可分类为惊吓片。
拍摄
《异世奇人》系列1的拍摄工作于2004年7月18日开镜,〈罗斯〉是首部开拍的故事[22]。考虑到成本问题,系列1的取景地点多在威尔斯东南部,并集中于卡迪夫一带[23]。每集大概在两星期内完成拍摄[24]。起初,拍摄过程遇上种种困难:〈罗斯〉、《撞毁大笨钟》和〈第三次世界大战〉的部份情节需要重新拍摄,全因连续镜头出现问题。其后,剧组又无法制作出与外星人斯里汀(Slitheen)有关的电脑成像。另外,戴立克原创者兼版权拥有人泰利·莱逊死前不再希望他笔下的角色再次出现,险令〈仇人碰面〉一集胎死腹中[25]。但最终,上述的问题均被克服。戴维斯形容完成〈罗斯〉、〈撞毁大笨钟〉和〈第三次世界大战的〉拍摄工序是“打破了一道砖墙”,同时剧组也可松一口气[25]。系列1随著〈背水一战〉完成拍摄而煞科,日期是2005年3月23日[26]。然而,替代基斯杜化·艾克斯顿扮演博士的大卫·田纳特因工作问题未能如期参与拍摄。故此,他在同年4月21日方能完成补拍[26]。
人物角色
主要角色
在系列1确定开拍后,剧组就尝试找出饰演博士的人选。最初,BBC宣布在《沙拉克的恐惧》替博士配音的格兰特将会成为第九任博士[27]。但最后,格兰特并没有参演,取而代之的是基斯杜化·艾克斯顿[28]。艾克斯顿当选第九任博士的消息是于2004年3月22日公布[28]。BBC的制作团队指他是诠释博士的第一人选,而进入候选三甲的另外两人分别为比·乃尔和艾伦·戴维斯。同时,拉塞尔·T·戴维斯在《异世奇人杂志》4月号确立在《沙拉克的恐惧》配音的格兰特是“非官方的博士”,艾克斯顿才是真正的第九任博士[29]。此外,他又指艾克斯顿曾通过电邮自荐扮演博士[29]。
2005年3月20日,BBC确定艾克斯顿将不会参与《异世奇人》系列2的演出,因他不想再次出演同一角色。同年4月,电视台称他们在未有咨询艾克斯顿下就安排他继续参演下个系列,并就此道歉[30]。2010年,艾克斯顿在《约克晨报》的专访中否认是因不想再次扮演博士而辞演,明言离开是工作环境不愉快所致[31]。他说:“我觉得不舒服,如果我继续演下去,对某些事视而不见,我认为这是错的。我相信做回自己远比取得成功更为重要,故此我选择离开。更重要的是,我走了,这使一切重回正轨。我为此引以为傲”[31]。但同时,他补充能够饰演博士是值得荣幸的事情[32]。
在寻找出演博士的适合人选同时,剧组还忙于寻觅博士身边的首席女拍档。早在2003年11月,戴维斯就透露那名女角“很有可能”会被名为罗斯·泰勒[33]。在2004年3月,这消息得到确认[34]。不久后,BBC宣布女星比莉·派佩将会出任此角[34]。身为《异世奇人》的支持者,派佩在同年5月24日答应参演[35]。派佩得以参演的消息公布后,传媒聚焦在泰勒比旧版《异世奇人》的同伴更独立和勇敢。在剧组未公布派佩参演前,艾克斯顿曾笑言:“我要在尖叫声旁奔跑”[36]。然而,当消息流出后,他则称泰勒没有过住的同伴般的脆弱,又称赞她和博士一样的“勇敢、博学和聪明”,还救过博士一命[37]。因此,他相信泰勒是个教博士控制情绪的“女英雄”[38]。
配角
除了泰勒外,博士身旁还有两个次要的同伴:安迪·米切尔和杰克·夏尼斯队长。早在2003年,拉塞尔·T·戴维斯已构想出米切尔这角—一个不太可靠的伙伴。戴维斯表示:“我早已想把一个无用的同伴加入剧中”,而米切尔“正是这种人”[39]。在剧中,当博士到米切尔带回家后表示:“我只会带最好的(同伴),而我已有了泰勒”[7]。戴维斯续解释,让米切尔加入剧中是想说明不是人人也能成为博士的得力助手[39]。至于扮演该角的是布鲁诺·兰里,他因在肥皂剧《加冕街》演托德·格林姆肖而得到戴维斯的认可[40] 。
另一名配角杰克由约翰·巴洛曼诠释,该角自〈战火孤雏〉起成为剧中一员。在这一集,他为引起博士的注意把一个载有危险品、随时爆炸的太空船带到地球,因而令观众质疑他是否信得过的同伴[41]。但随著故事的发展,他已由一名胆小之辈变成英雄人物[42]。戴维斯指杰克·夏尼斯队长的名字是源于漫威漫画的女巫阿加莎·哈克尼斯,又称杰克一角是根据巴洛曼度身订造的,更扬言“全英国就只有他能胜任”[43][44]。巴洛曼忆述在与戴维斯和祖利亚·加德纳面谈时,二人要求他说出苏格兰口音、美国口音和英式口音。最后,戴维斯要求巴洛曼在演出时使用美国口音,因为“效果会更好”[45]。
随著艾克斯顿辞演,BBC于2005年4月16日对外宣告大卫·田纳特将出任第十任博士[46]。戴维斯称他是看过田纳特在《浪荡公子》的演出后才作出这决定。田纳特笑言起初他收到此消息后还以为是个玩笑,但后来消息得到确认后他随即答应出演[47]。
发行
宣传
《异世奇人》系列1的标志在2004年10月18日通过BBC的官方网页发布[48]。首段的预告片则在同年12月2日的《BBC One冬季精选节目预告》中播出,并随后上传至其网页[49] 。另一方面,BBC还发动媒体攻势:大量广告牌和海报自2005年3月初呈现于英国各处、剧集的预告片在3月5日开始播出、电台自首集放映前两星期至第二集播出前持续宣传该剧。同时,BBC还替《异世奇人》建立内置游戏和第九任博士资讯的官方网站[50]。
影片外泄
在剧集首播前的三周,〈罗斯〉的一些粗剪片段遭到外泄,并被上传至互联网[29]。这片段除引起了媒体和观众的关注外,更使公众对剧集的兴趣达到新高[51]。BBC的发言人否认他们是刻意外泄影片,又指正进行调查[52]。阿沙·贝利是一家广告公司的创办人,他声称BBC雇用其公司作病毒式营销,故建议他们故意外泄影片,以收宣传之效[51]。BBC否认有关说法,但贝利坚持此说。后来,BBC发现追踪到外泄源头是一间拥有《异世奇人》系列1播映权的加拿大公司,泄漏片段的该名员工从而被解雇[53]。
电视播映
《异世奇人》系列1的首集〈罗斯〉于2005年3月26日晚上7时在BBC One播出。BBC威尔斯制作一部共有13集的纪录片《异世奇人幕后》。这节目在每集《异世奇人》播映完毕后随即于BBC Three播出,以向观众介绍每集的制作过程和花絮。《异世奇人》系列1的最后一集〈背水一战〉在2005年6月18日播放。原本,戴维斯打算把这集紧接〈玩串真人Show〉播放,但由于他太迟通知BBC有关的想法,故电视台未能及时作安排[54]。
系列1在英国和加拿大上映后的一年才登陆美国。该国的收费电视频道Syfy起初因时间问题未放弃播出该剧,但频道后来改变主意[50]。2006年3月17日,Syfy先后播放〈罗斯〉和〈世界末日〉两集,随后陆续馀下的9集[55]。此后,Syfy又播出系列2。外务副主席汤马士·维塔莱指《异世奇人》是“至为经典的科幻剧”,又对频道能播出该剧感到兴奋[50]。
影碟发行
系列1的13集DVD共分为4部,首三集为第1部,2005年5月16日在第2区发售[56]。第2部,即〈撞毁大笨钟〉、〈第三次世界大战〉和〈仇人碰面〉于6月13日上市[57]。第3部包含〈第五帝国〉、〈父亲节〉、〈战火孤雏〉及〈博士之舞〉于8月1日上架[58]。其馀的3集则放在第4部,于9月5日出售[59]。
整个系列的DVD套装在2005年11月21日上市,DVD区域码同样是第2区。除了原先的13集外,该套装还包括一部制作特辑,介绍此剧的制作过程和花絮[60]。第1区的DVD在2006年7月4日发行>[61]。
系列 | 标题 | 剧数及长度 | 第2区发行日期 | 第4区发行日期 | 第1区发行日期 |
---|---|---|---|---|---|
1 | 异世奇人:第一部 罗斯 世界末日 借尸还魂 |
3 × 45分钟 | 2005年5月16日 | 2005年6月17日 | 2006年11月7日 |
异世奇人:第二部 撞毁大笨钟/第三次世界大战 仇人碰面 |
3 × 45分钟 | 2005年6月13日 | 2005年8月3日 | 2006年11月7日 | |
异世奇人:第三部 第五帝国 父亲节 战火孤雏/博士之舞 |
4 × 45分钟 | 2005年8月1日 | 2005年8月31日 | 2006年11月7日 | |
异世奇人:第四部 核爆城市 玩串真人Show/背水一战 |
3 × 45分钟 | 2005年9月5日 | 2005年10月6日 | 2006年11月7日 | |
异世奇人:系列1完全版 |
13 × 45分钟 | 2005年11月21日 2013年11月4日 (蓝光光碟) |
2005年12月8日 (DVD) 2013年12月4日 (蓝光光碟) |
2006年2月14日 (加拿大), 2006年7月4日 (美国) 2013年11月5日 (蓝光光碟) |
反响
收视及欣赏指数
《罗斯》是整个系列中收看人数最多的一集。在该集播出后的一日,收视报告指英国当晚共有990万人观看此集,最高收视达1050万,收视率介于43.2%至44.3%[62]。最终的报告在结算录影记录下,指该集的收看人数是1080万人,是BBC One当天的收视季军及全国第七[63]。至于收看人数最低一集为〈玩串真人Show〉,数目是681万人[64]。除了取得高收视外,系列1的剧集还在欣赏指数方面得到高分,冠绝所有非肥皂剧[65]。当中,只有〈世界末日〉一集取得79分,其馀的12集均在80分之上。〈背水一战〉更获得89分,是系列1中得分最高的。在收视和欣赏指数方面的报捷使得BBC决定让《异世奇人》制作圣诞特辑〈圣诞入侵〉和系列2[66]。
专业评价
2004年4月,米高·格雷德重返BBC担任理事会主席。格雷德曾在1984年至86年出任BBC One总监一职,后来因不满旧版《异世奇人》播映而离职年半之多。在2002年的一次访问中,他更明言对科幻剧没有好感[67]。然而,当他在2005年6月看毕《异世奇人》系列1后,他在写给BBC理事长马克·汤马臣的电邮中赞扬此剧,又云﹕“我从没想过会写这电邮的”[68]。第七任博士的扮演者西尔维斯特·麦考伊对艾克斯顿和派佩的演出表示赞扬,并对系列1的节奏感到满意,但他不喜欢TARDIS的新设计[69]。
《悉尼晨锋报》的罗比·奥利华称戴维斯成功的令《异世奇人》由一部深受成年人喜欢的作品扩展到儿童层面,又指剧集“在科幻市场中有竞争力”[70]。此外, 奥利华认为老一辈的观众会发现艾克斯顿是“继汤姆·贝克后最棒的时间领主”[70]。对于《罗斯》这集,报章《舞台》的哈利·威宁夸赞此作是“非常好、具想想力、有趣又带点惊吓的”,又认为泰勒比起旧作的女同伴出色[71]。不过,威宁也直言艾克斯顿是剧集“最令人失望之处”,盖因他看起来令人不舒服[71]。《Digital Spy》的霍根指〈背水一战〉这集是反高潮的,但总的来说整个系列又令人难以遗忘,特别是〈战火孤雏〉/〈博士之舞〉合集[72]。同时,他又大赞艾克斯顿的演出[72]。布鲁堡在《Now Playing》杂志给这系列A-的分数,全因其多元化的内容[73]。
网站《DVD Talk》的约翰·辛纳特在5星为满分下给了这系列4星半,写道﹕“系列具吸引力而又刺激,故成功吸纳新观众”[74]。与此同时,他又赞扬剧集明节的节奏和包括博士在内的新设计使人耳目一新[74]。可是,他觉得戴维斯所写的剧本“有点瑕疵”,比如泰勒深爱其母积奇和男友米基·史密夫却又舍下他们,与博士一同探险是不合情理的[74]。在2011年,《卫报》的史提芬·基利重评系列1,称剧中的博士虽有不少缺憾,但他依然很棒"[75]。此外,基利又指全赖艾克斯顿的参与令这剧成为“暂时为止最好、最有名的科幻剧”[75]。
尽管《异世奇人》系列1获得众多的好评,但不是所有人也满意此作。比如部份的剧迷就对新设计的标志和TARDIS表示不满。为此,他们向剧组成员发恐吓邮件以至死亡威胁[76]。另外,〈借尸还魂〉一集也遭到一些家长投诉,指这集对小童来说是“过于恐怖”[77]。然而,BBC不同意此说法,反指《异世奇人》的观看对象从不包括小童在内[77]。
奖项及荣誉
《异世奇人》系列1在2006年赢得英国学术电视奖的最佳季度剧集奖及由观众投票的先锋奖(最受欢迎剧集奖)﹔戴维斯则问鼎最佳编剧奖[78]。同年,剧集于次一级的威尔斯学术电视奖颁奖礼中一举夺得5个奖项,当中包括最佳剧集、最佳导演、最佳化妆、最佳服装以及最佳摄影奖[79]。此外,系列1的数集:〈仇人碰面〉、〈父亲节〉及〈玩串真人Show〉/〈背水一战〉合集均入选雨果奖最佳戏剧呈现(短片)奖。雨果奖的颁奖礼于2006年8月27日在洛杉矶举行,〈玩串真人Show〉/〈背水一战〉合集最终胜出,〈仇人碰面〉和〈父亲节〉分别排名第二和第三[80]。同时,系列1获皇家电视学会提名为最佳季度剧集,但最终不敌BBC Three的医疗剧《躯体》[81]。系列1又被英国的广播记者协会奖获名为最佳剧集,艾克斯顿为最佳男主角、派佩为最佳女主角,但都未能得奖[82]。不过,派佩在随后举行的南岸节日奖凭泰勒一角获得冒起英国演员突破奖[83]。
剧集还得到公众的喜爱。在2005年,《异世奇人》系列1取得国家电视奖的最受欢迎剧集奖,艾克斯顿和派佩分别得最受欢迎男主角和女主角奖[84]。〈博士之舞〉问鼎BBC颁发的黄金电视时刻金奖[85]。同时,网民通过BBC.co.uk票选出《异世奇人》为最佳剧集,艾克斯顿以59.42%当选为最佳男主角,派佩以59.76%的得票率成为最佳女主角[86][87]。此外,她还取得最合意明星奖,得票率是26.47%[88]﹔《异世奇人》的官方网页以71.17%高票赢得最佳网页奖[89]。戴立克在〈仇人碰面〉一集回归成为网民心目中的最爱时刻,这外星生物又以46.40%加冕最佳逆角奖[90]。
资料来源
- ^ 拉塞尔·T·戴维斯, 基思·保克, 菲尔·哥连臣. 羅斯 (異世奇人). 異世奇人. 第1季. 第1集. 2005-03-26. BBC.
- ^ 拉塞尔·T·戴维斯, 伊云·罗兰兹, 菲尔·哥连臣. 世界末日 (異世奇人). 異世奇人. 第1季. 第2集. 2005-04-02. BBC.
- ^ 拉塞尔·T·戴维斯, 伊云·罗兰兹, 菲尔·哥连臣. 借屍還魂 (異世奇人). 異世奇人. 第1季. 第3集. 2005-04-09. BBC.
- ^ 拉塞尔·T·戴维斯, 基思·保克, 祖利亚·加德纳. 撞毀大笨鐘. 異世奇人. 第1季. 第4集. 2005-04-16. BBC.
- ^ 拉塞尔·T·戴维斯, 祖·艾荷尼, 祖利亚·加德纳. 第三次世界大戰 (異世奇人). 異世奇人. 第1季. 第5集. 2005-04-23. BBC.
- ^ 6.0 6.1 拉塞尔·T·戴维斯, 基思·保克, 祖利亚·加德纳. 仇人碰面. 異世奇人. 第1季. 第6集. 2005-04-30. BBC.
- ^ 7.0 7.1 拉塞尔·T·戴维斯, 拜恩·格兰特, 菲尔·哥连臣. 第五帝國. 異世奇人. 第1季. 第7集. 2005-05-07. BBC.
- ^ 拉塞尔·T·戴维斯, 拜恩·格兰特, 菲尔·哥连臣. 父親節 (異世奇人). 異世奇人. 第1季. 第8集. 2005-05-14. BBC.
- ^ 史蒂芬·莫法特, 占士·夏维斯, 拉塞尔·T·戴维斯. 戰火孤雛. 異世奇人. 第1季. 第9集. 2005-05-21. BBC.
- ^ 史蒂芬·莫法特, 占士·夏维斯, 拉塞尔·T·戴维斯. 博士之舞. 異世奇人. 第1季. 第10集. 2005-05-28. BBC.
- ^ 拉塞尔·T·戴维斯, 祖·阿亨, 菲尔·歌连臣. 玩串真人Show. 異世奇人. 第1季. 第12集. 2005-06-11. BBC.
- ^ 拉塞尔·T·戴维斯, 祖·阿亨, 菲尔·歌连臣. 背水一戰 (異世奇人). 異世奇人. 第1季. 第13集. 2005-06-18. BBC.
- ^ 13.0 13.1 Ratings Guide. Doctor Who News. [2019-06-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11) (英国英语).
- ^ 14.0 14.1 Aldridge and Murray pp.182–183
- ^ Aldridge and Murray pp.183-185
- ^ Doctor Who returns to BBC ONE (新闻稿). BBC. 2003-09-26 [2-7-2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12-25).
- ^ 17.0 17.1 17.2 17.3 Aldridge and Murray pp. 187-189
- ^ 18.0 18.1 18.2 Aldridge and Murray p.190
- ^ 19.0 19.1 19.2 19.3 Aldridge and Murray p.189
- ^ 20.0 20.1 Script Doctors: Helen Raynor. Panini UK (reprinted on the website of David Darlington, with permission). 1-2-2007 [3-1-2011]. [失效链接]
- ^ 21.0 21.1 Aldridge and Murray p.208
- ^ Aliens of London/World War Three. Doctor Who Magazine: Series One Companion (11 - Special Edition). 2005-08-31: 31.
- ^ BBC – South East Wales Doctor Who – Location Guide. BBC. [7-1-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5-02).
- ^ Doctor Who: Behind the scenes. CBBC Newsround. 1-4-2005 [2013-1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03).
- ^ 25.0 25.1 Aldridge and Murray pp. 192-193
- ^ 26.0 26.1 Bad Wolf/The Parting of the Ways. Doctor Who Magazine: Series One Companion (11 - Special Edition). 2005-08-31: 93.
- ^ McCracken, Edd. Richard E Grant's emergence as the ninth Doctor Who. The Sunday Herald. 9-11-2003 [15-4-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6-10). – 通过HighBeam
- ^ 28.0 28.1 Eccleston is new Doctor Who. BBC News. BBC. 2004-03-22 [3-4-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4-04-02).
- ^ 29.0 29.1 29.2 New Dr Who leaked onto internet. BBC News. 8-3-2005 [2010-12-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6-01).
- ^ BBC admits Dr Who actor blunder. BBC News. BBC. 4 April 2005 [25 June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05).
- ^ 31.0 31.1 Eccleston quit Doctor Who to be his 'own man'. Yorkshire Evening Post. 2010-06-15 [2012-04-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1-05). – 通过HighBeam
- ^ Christopher Eccleston talks about Doctor Who exit. BBC News. 2010-06-15 [2-1-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9).
- ^ Davies, Russell T. Gallifrey Guardian Extra!. Doctor Who Magazine. 11-2003, (337): 6.
I want the Doctor, at least one companion, whose name is probably Rose Tyler.
- ^ 34.0 34.1 Piper in line for Doctor Who role. BBC News. 2004-05-24 [3-1-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6-01).
- ^ Doctor Who fans back Billie Piper. BBC News. 2004-05-28 [2010-12-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11-17).
- ^ New Doctor Who 'excited' by role. BBC News. BBC. 2-4-2004 [3-5-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4-04-11).
- ^ Q&A: Christopher Eccleston. Newsround. BBC. 2005-03-24 [2012-05-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03).
- ^ Gibson, Owen. A Doctor whose time has come. The Guardian. 10-3-2005 [2012-03-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10).
- ^ 39.0 39.1 Russell, Gary. Doctor Who: The Inside Story. BBC Books. 2006: 164. ISBN 978-0-563-48649-7.
- ^ Russell, Gary. Doctor Who: The Inside Story. BBC Books. 2006: 164. ISBN 978-0-563-48649-7.
- ^ The lethal charm of Captain Jack. BBC News. 2005-05-20 [11-1-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1-29).
- ^ Davies, Russell T; Tennant, David; Barrowman, John; Agyeman, Freema; Head, Antony. 'Ello, 'Ello, 'Ello. Doctor Who Confidential. 第3系列. 第40集. 2007-06-16. BBC Three.
- ^ Barrowman, John. Jonathan Ross. 访谈 with Jonathan Ross. 2006-10-21. BBC Radio 2.
- ^ Hall, Locksley. Interview with Doctor Who's John Barrowman. AfterElton.com. 4-5-2006 [11-1-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4-29).
- ^ Wilkes, Neil. Live: Doctor Who panel at Comic-Con. Digital Spy. 2009-07-26 [11-1-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6-04).
- ^ David Tennant confirmed as the tenth Doctor Who (新闻稿). BBC. 2005-04-16 [2-7-2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2-06).
- ^ Aldridge and Murray pp.196-197
- ^ Doctor Who logo. BBC. 2004-10-18 [2012-03-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2-22).
- ^ New Series Teaser. BBC. 2-12-2004 [2012-03-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6-19).
- ^ 50.0 50.1 50.2 KJB. The Who Report: Did Sci Fi Pass on the Series?. IGN. 1-3-2005 [2-1-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2-28).
- ^ 51.0 51.1 New Dr. Who Leaked on Purpose?. Wired. 2005-03-16 [2010-12-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9-13).
- ^ BBC investigates Doctor Who leak. BBC News. 8-3-2005 [2010-12-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1-03).
- ^ Dr Who Culprit Fired. contactmusic.com. 2005-03-24 [2011-01-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2-05).
- ^ Nazzaro, Joe. Who Timing Was Right. Sci Fi Wire. 2006-03-14 [6-1-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1-14).
- ^ McGrath, Charles. The Return of the Regenerated: A New 'Doctor Who'. The New York Times. 2006-03-17 [2010-12-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02).
- ^ Doctor Who - The New Series: Volume 1 (DVD). BBC Shop. [2011-1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8-02).
- ^ Doctor Who - The New Series: Volume 2 (DVD). BBC Shop. [2011-1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8-02).
- ^ Doctor Who - The New Series: Volume 3 (DVD). BBC Shop. [2011-1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8-02).
- ^ Doctor Who - The New Series: Volume 4 (DVD). BBC Shop. [2011-1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8-03).
- ^ Doctor Who: The Complete First Series: Boxset (DVD). BBC Shop. [2011-1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8-02).
- ^ Doctor Who: The Complete First Series (2005). Amazon.com. [2011-07-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3).
- ^ Doctor Who is Saturday night hit. BBC News. 2005-03-27 [2006-01-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20).
- ^ Weekly Viewing Summary: Terrestrial Top 30 - Week ending 6 July 2008. Broadcasters' Audience Research Board. 2008-07-16 [2010-12-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7-12).
- ^ Russell, p. 139
- ^ Wright, Mark. "These sci-fi people vote". The Stage. 1-11-2007 [30-21-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4-09).
- ^ New Doctor Who series confirmed. BBC News. 2005-03-30 [2011-01-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8-26).
- ^ Was Doctor Who rubbish in the 1980s?. Newsround. BBC. 2013-05-29 [2015-02-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2-31).
- ^ Dean, Jason. Doctor Who's greatest enemy finally surrenders. The Guardian. 2005-06-22 [2011-01-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7-05).
- ^ New Who impresses ex-Doctor McCoy. BBC. 6-4-2005 [2011-1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2-06).
- ^ 70.0 70.1 Oliver, Robin. Doctor Who: Show of the Week. The Sydney Morning Herald. 2005-05-21 [2012-03-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9-21).
- ^ 71.0 71.1 Venning, Harry. TV Review. The Stage. 2005-04-04 [2012-03-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8-19).
- ^ 72.0 72.1 Hogan, Dek. The Global Jukebox. Digital Spy. 2005-06-19 [2013-03-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14).
- ^ Blumburg, Arnold T. Doctor Who - Series 1 Wrap-Up. Now Playing. 2006-06-16 [2006-06-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6-23).
- ^ 74.0 74.1 74.2 Sinnott, John. Doctor Who - The Complete First Season. DVD Talk. 2006-06-24 [2013-03-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6-28).
- ^ 75.0 75.1 Kelly, Stephen. Doctor Who: why did Christopher Eccleston leave show after one series?. The Guardian. 2011-07-21 [19-12-21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7-18).
- ^ Dr Who Staff Inundated With Death Threats. Contactmusic.com. 2-12-2004 [2010-12-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19).
- ^ 77.0 77.1 Plunkett, John. Doctor Who 'too scary', say parents. The Guardian. 2005-04-14 [2011-1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4-06).
- ^ Bafta TV Awards 2006: The winners. Newsround. BBC. 7-5-2006 [2015-0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1-25).
- ^ BBC Wales' Bafta Cymru success. Newsround. BBC. 2006-04-24 [2015-0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7-08).
- ^ Hugo and Campbell Awards Winners. Locus Online. 2006-08-26 [2006-08-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9-03).
- ^ Bleak House wins TV drama award. BBC News. 2006-12-15 [2010-12-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2-16).
- ^ Broadcasting Press Guild Awards 2006. Broadcasting Press Guild. 2006-03-31 [2010-12-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22).
- ^ More awards. BBC. 2006-01-30 [2012-03-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2-08).
- ^ Dr Who scores TV awards hat-trick. BBC News. 2006-10-31 [2006-10-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1-06).
- ^ 2005 TV Moments. BBC. 12-2005 [2010-12-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0-14).
- ^ Drama – Best of 2005 – Best Actor. BBC. 12-2005 [2010-12-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4-20).
- ^ Drama – Best of 2005 – Best Actress. BBC. 12-2005 [2010-12-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1-09).
- ^ Drama – Best of 2005 – Most Desirable Star. BBC. 12-2005 [2010-12-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4-20).
- ^ Drama – Best of 2005 – Best Drama Website. BBC. 12-2005 [2010-12-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4-20).
- ^ Drama – Best of 2005 – Best Villain. BBC. 12-2005 [2010-12-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4-20).
参考书目
- Aldridge, Mark; Murray, Andy. T is for Television: The Small Screen Adventures of Russell T Davies. Reynolds & Hearn Ltd. 2008-11-30. ISBN 978-1-905287-84-0.
- Russell, Gary. Doctor Who: The Inside Story. BBC Books. 2006. ISBN 978-0-563-486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