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米哈伊尔·加里宁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米哈伊尔·伊万诺维奇·加里宁
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
任期
1922年12月30日—1946年3月19日
副职尼古拉·施万尼克
领袖约瑟夫·斯大林(党总书记)
前任首任
继任尼古拉·施万尼克
苏联苏维埃代表大会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
任期
1919年3月30日—1938年7月15日
前任米哈伊尔·弗拉基米尔 (代理)
继任阿列克谢·巴达耶夫
政治局的正式成员
任期
1926年1月1日—1946年6月3日
联共(布)中央组织局成员
任期
1921年3月16日—1924年6月2日
政治局的候选成员
任期
1919年3月25日—1926年1月1日
个人资料
出生(1875-11-19)1875年11月19日
 俄罗斯帝国特维尔省卡申区
逝世1946年6月3日(1946岁—06—03)(70岁)
 苏联苏俄莫斯科
民族俄罗斯人
国籍 苏联
政党布尔什维克
配偶叶卡捷琳娜·伊万诺夫娜·罗博格卡琳尼娜
职业公务员
获奖
社会主义劳动英雄 — 1944
列宁勋章 — 1935 列宁勋章 — 1944 列宁勋章 — 1945 红旗勋章 — 1928
红旗勋章 — 1930 保卫莫斯科奖章 1941-1945年伟大卫国战争战胜德国奖章 1941-1945年伟大卫国战争中忘我劳动奖章
签名
米哈伊尔·伊万诺维奇·加里宁铜像,摄于俄罗斯特维尔

米哈伊尔·伊万诺维奇·加里宁(俄语:Михаи́л Ива́нович Кали́нин,1875年11月19日—1946年6月3日),苏联政治人物、革命家、早期的国家领导人。自从十月革命后到去世为止,一直担任苏俄和苏联的国家元首

生平

加里宁出生于俄罗斯帝国特维尔省,为农家子弟,年轻时曾受雇于地主。后来前往圣彼得堡的炮兵工厂工作,并且于1891年参与革命运动;1898年加入俄罗斯社会民主工党。后来加里宁加入列宁布尔什维克,并且之后有好几次被俄罗斯帝国政府逮捕与脱逃的纪录。

十月革命之后,1919年加里宁成为俄国共产党布尔什维克)中央委员;同年三月,加里宁成为俄罗斯最高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等同于当时的国家元首;1922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正式成立之后,加里宁成为苏联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最高苏维埃改组之后,加里宁成为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到1946年过世为止都保有这个地位。1925年开始为党中央政治局委员。

加里宁与列宁一样都是相当关心劳工与农民的领导人,常常以国家领导人身份与一般市民接触并且了解市民的希望,并且展现一个“好爷爷”的风范;在大清洗期间也有不少人写信给加里宁,而加里宁也常常介入审判,因此救了不少无辜的人。很多人也称呼加里宁为“亲切的祖父加里宁”。但是在对波兰战俘的卡廷大屠杀事件中,加里宁却也在公文上签名批准。加里宁本人的妻子也在大清洗期间的1938年被逮捕,并被关押至1945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加里宁于1946年6月3日上午10时05分在莫斯科过世[1]。而苏联也将过去属于德国东普鲁士哥尼斯堡改名为加里宁格勒

参考文献

  1. ^ 联共中央、内阁委员会暨最高苏维埃主席团讣告. 人民日报. 1946年6月7日: 第1版. 
前任:
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
1938-1946
继任:
尼古拉·米哈伊洛维奇·什维尔尼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