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阳范氏
顺阳范氏,是指魏晋南北朝时期一个以顺阳郡顺阳县(今河南省淅川县李官桥镇[1][2])一带的范氏家族。顺阳范氏是当时顺阳地区重要的士族之一,在东晋南北朝时期声名显赫,自隋唐时期开始衰落,历经魏晋南北朝三百多年,其间累世相继,有多达二十九人名载史籍,贵显于世,是当时中国范姓最为显赫的一支。顺阳范氏凭藉累世经学,坚守术业,迈十百载,浸成文化世族。范氏第一代范晷少年游学他乡,被辟为官,子孙藉其荫资,好学文化,为官朝政,效忠儒学皇权,终保范氏一族仕途坦捷,顺阳范氏家族政治地位在两晋南朝也得以维持。
世系
范氏在魏晋以前的家族世系自是模糊不清。延至魏晋,范晷的出现才使顺阳范氏家族的发展峰回路转。依照田余庆先生所论定义,顺阳范氏于两晋始应属新出门户。作为两晋南朝顺阳范氏第一代的范晷,他的出现对顺阳范氏的振兴和发展起到了关键的铺垫作用。范晷以士起家,进取登仕,正是因为他的入仕,使得其家族子孙在门阀阶层形成的两晋时期开始凭其余荫,入仕为官,几代之后,门第兴盛,终使顺阳范氏成为两晋南朝的世族之家。
东晋一朝,顺阳范氏成员家族兴儒学,助儒学皇权,但终究难抗玄学门阀政治,屡受排挤,成为皇权与门阀政治争权夺利的牺牲品。及至南朝,范泰本创新局面,甚得刘宋皇权青睐。但其子范晔又惹祸端,使得顺阳范氏受诛牵连者甚众。其后虽有梁初范云以振顺阳范氏,然其后代又不通显。至陈,顺阳范氏同所有的士族一样,又复归西晋以前难显于史的状态。在经历了两晋南朝的辉煌之后,顺阳范氏最后又蔑尔无闻。
辈数 | 在世年代 | 代表人物 | 担任职务 | 主要事迹 |
---|---|---|---|---|
第一代 | 西晋时期 | 范晷 | 刺史、左将军 | 西晋重臣,顺阳范氏自此崛起 |
第二代 | 东晋时期 | 范广(范晷之子) | 县令 | 用自家的粮食赈济灾民 |
范稚(范晷之子) | 大将军掾 | |||
范坚(范晷之子) | 尚书右丞 | |||
第三代 | 东晋时期 | 范汪(范稚之子) | 刺史、都督、安北将军 | 医学专著《范汪方》 |
范启(范坚之子) | 黄门侍郎 | |||
第四代 | 东晋时期 | 范康(范汪长子) | ||
范宁(范汪之子) | 太守、中书侍郎 | 编著的《春秋谷梁传集解》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春秋谷梁传》的注释版本 | ||
第五代 | 东晋时期 | 范弘之(范康之子) | 令、太学博士 | 南朝宋 |
范泰(范宁之子) | 尚书、司空、国子祭酒 | 著名学者 | ||
第六代 | 南朝宋 | 范昂(范泰长子) | ||
范暠(范泰次子) | 太守 | 编著《论语别义》 | ||
范晏(范泰三子) | 侍中 | |||
范晔(范泰四子) | 太子詹事 | 编著史学著作《后汉书》 | ||
范广渊(范泰五子) | 抚军咨议参军、记室 | |||
第七代 | 南朝宋 | 范蔼(范晔之子) | ||
范遥(范晔之子) | ||||
范叔蒌(范晔之子) | ||||
范璩之(不详) | 中书侍郎 | |||
第八代 | 南朝宋、齐 | 范鲁连(范蔼之子) | ||
范濛(范璩之之子) | 参军 | |||
范抗(范璩之之子) | 奉召请 | |||
第九代 | 南朝齐、梁 | 范缜(范濛之子) | 中书郎、国子博士 | 撰写无神论代表作《神灭论》 |
范云(范抗之子) | 刺史、尚书右仆射 | 当时文坛领袖之一 | ||
第十代 | 南朝梁 | 范胥(范缜之子) | 国子博士 | |
范孝才(范云之子) | 司徒祭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