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饥荒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1941年的列宁格勒围城战所引发的饥荒。[1]

饥荒[注 1](英语:famine)又称饥馑灾荒,是指一个国家地区在某一个时期(如战争自然灾害)内没有足够的粮食供应,因持续时间相当长的粮食短缺,导致局部或全局性的人们逃难,或因饥饿导致的占人口比例较大的非正常死亡的现象。饥荒由自然灾害或人为因素引起,属于灾难的一种。汉字“饥”通“饑”,是五谷收成不好的意思,“馑”则是指蔬菜和野菜等无法成熟食用。

历史上发生饥荒的地区的都对民生造成极大的冲击,并极易触发社会动荡和政权更替。在古代,发生饥荒的自然原因主要是农业遭遇自然灾害导致粮食欠收,在此情况下,如果政府禁止人民自由迁徙,就会发生饥荒,如果允许人民自由迁徙或开仓赈灾,则可以缓解饥荒所造成的危害。

如果人口数量超过当地环境承载力也会造成饥荒,实际上,环境承载力不是不变的,随着科技发展,人可以开荒种地,不断拓展生存空间,环境承载力并不是主要原因(除非政府禁止人民开荒)。即使一地的人口过多,在竞争下会有人离开该地,最后达到动态平衡。在科技进步的今天,饥荒并不是由粮食产量不足引起的,相反,由于人口不足,世界粮食产量已经严重过剩,不少国家都对农业进行补贴以防止农民放弃种植粮食。现今饥荒发生的原因主要是政治、军事原因而非粮食不足。一时一地的自然灾害仍然可能造成某地一时的粮食减产,但如果做好粮食储备,现今一般可以平安度过。此外,由于不少国家主张粮食能源化,用粮食充当燃料,导致粮价上涨,虽然世界粮食产量并未减少,但这种粮食能源化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粮食供应。[来源请求]

减少饥荒

食物如果按生存需要来分配,全世界的粮食足够养活每一个人。根据估计,2007年全世界有9亿2千3百万人营养不良上扬更导致额外的7千5百万人口陷于饥饿边缘。造成这一恶果的主要原因是政治、军事等原因,而不是粮食不足。

相关条目

注释

  1. ^ “饥荒”的“荒”字,中国大陆辞书一般注为轻声[2],台湾则读原第一声[3]

参考文献

  1. ^ This Day in History 1941: Siege of Leningrad begins. [2010-04-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2-11). 
  2. ^ 【饥荒】//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现代汉语词典[M]. 7版. 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598.
  3. ^ “饥荒 : ㄐㄧ ㄏㄨㄤ”//中华民国教育部. 重编国语辞典修订本[OL]. 网路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