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邮票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香港邮票是指由香港邮政发行的邮票,适用于香港地区进行邮递,分为通用邮票及特别邮票两种。

历史

1865年发行的香港邮票,头像为维多利亚女皇,面值为96先时,即港币96仙(分)

虽然自1841年香港开埠起,香港已有邮递服务,但当时仍需使用英国邮票。而首套香港通用邮票于1862年12月8日发行,共有7种不同的面值。邮票设计主要沿用英国首套邮票黑便士的边框设计,以当时英国君主维多利亚女皇的侧面为图案。而邮票的上方和右方,则分别写上英文“HONG KONG”及中文“香港”,下方和左方则分别是英文和中文的面值。至1903年,邮政部门共发行16套共60种面值的通用邮票,但构图完全一样,只是颜色的不同。自英国君主爱德华七世继位后,构图的头像才有所改变,其后的佐治五世佐治六世伊利沙伯二世的第一套邮票也是如此。

1891年1月22日发行的香港开埠金禧纪念邮票,是以2先时邮票加盖“1841 Hong Kong JUBILEE 1891”字样。
1962年发行以伊利沙伯二世“军装”为图案的香港通用邮票
1946年发行以香港重光为题材的纪念邮票,图中头像为英皇佐治六世,文字是“凤鸟复兴 汉英升平”。设计人为锺惠霖(Mr. William E. Jones),他在集中营内设计这套邮票。
1968年发行以香港盾徽为图案的香港通用邮票,有别于英治时期绝大部份使用英国君主头像的香港通用邮票

直到1962年10月4日,沿用百年的设计才有较明显的不同。但英国君主头像以及中英文的香港名称与面值这些原素均仍保留。于1962年发行的第二套伊利沙伯二世通用邮票,是选用了华籍设计师张一民的设计,弃用以往的边框设计,以身穿军装的女皇头像为图案,因此该邮票俗称为“军装”邮票。而该肖像乃是意大利画家安里高理(Annigoni英语Pietro Annigoni)1956年的作品。

虽然1968年邮政署曾短暂推出以香港市花洋紫荆香港市徽为图案的通用邮票,但随后还是仍继续使用英国君主头像为图案至香港回归为止。随著香港经济1960年代起迅速发展,邮递服务需求提高,从1965年开始增加邮票发行次数,由每年2套升至3至4套。

至于特别邮票方面,首套特别邮票是1891年1月22日发行的“香港开埠50周年”纪念邮票,以当时2先时(0.02港元)的通用邮票加盖“1841 Hong Kong JUBILEE 1891”字样,成为全球首套以普通邮票加盖的纪念邮票。因为发行量只有5万枚,不及应付各地集邮者的需要。导致首发当天即1891年1月22日,大量人挤在邮政总局内争相认购,引起冲突,最后3人死亡,多人受伤。

直至1960年,特别邮票仅发行过20套,全部均以英国皇室或世界性的题材有关。1967年1月17日,邮政署首度发行有中华特色的特别邮票,以生肖为主题(当年为年),其后也发行不少显出本土特色的特别邮票。到了1980年代,踏入香港主权移交过渡期,特别邮票的发行量有明显增加。由1985年5月至1996年底,邮政署共发行44套特别邮票。

1997年1月26日,香港邮政署发行没有英国君主头像的通用邮票,使用维多利亚港沿岸为图案,以取代当时通用的具殖民地色彩的邮票。1997年7月1日香港主权移交,邮政署宣布旧有的“英女皇头”邮票停用,与当时仍容许“英女皇头”香港硬币继续通用的安排不同。这个安排于2007年引起司法复核,但最后失败。

香港特别行政区

通用邮票

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后至今,香港邮政署共发行过4套通用邮票:

现时这4款通用邮票和1997年香港通用邮票可以继续使用。

特别邮票

特别邮票是邮政署发行的与通用邮票设计不同的邮票,只会于特定日子在邮局限量发售,具纪念价值。

邮政署每年均发行约十多套特别邮票。以2007年为例,发行的特别邮票包括生肖邮票、世界童军运动百周年、以为主题的儿童邮票、昆明石林中国武术香港蝴蝶 Ⅱ 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十周年公民教育香港法定古迹圣诞邮票及木艺为题材。

近年香港邮政经常与其他国家和地区联合发行邮票,首套联合发行邮票是与新加坡联合发行的“旅游业”特别邮票(1999年7月1日发行),最近期的是与法国联合发行的“艺术”邮票。香港邮政也与中国邮政澳门邮政联合发行多套邮票,包括神舟六号飞船首飞成功、郑和下西洋花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等。

2013年,香港邮政曾发行过渡邮票,用于填补2006年香港通用邮票与邮费修订后尚未印刷好的2014年邮票之间的过渡期。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