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Z-45冲锋枪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TZ-45
TZ-45冲锋枪
类型冲锋枪
原产地 意大利社会共和国
服役记录
使用方
参与战争/冲突第二次世界大战
缅甸内战
生产历史
研发者
研发日期1944年
生产商
生产日期
制造数量约6,000—6,500把
衍生型
  • 意大利:TZ-45
  • 缅甸:BA-52
基本规格
重量
长度
枪管长度215—228.6毫米(8.46—9英吋)[1]

子弹
口径9.02毫米(.355英吋)
枪管1根,线膛,外围受穿孔式气冷隔热罩所包覆,枪口设有充当补偿器的两条横向切口
枪机
发射模式半自动英语Semi-automatic firearm全自动,可击发调变
射速550—800发/分钟
枪口初速365—380米/秒(1,197.51—1,246.72英尺/秒
有效射程
最大射程200公尺(218.72码,656.17英尺)
供弹方式10、20、30、40发贝瑞塔M1938/42可拆卸式弹匣
瞄具机械瞄具:金属制照门和准星

TZ-45是一款由意大利社会共和国枪械设计师托诺尼(Tonon)和佐尔佐利·詹多索(Zorzoli Giandoso)两兄弟所研制、詹多索兄弟工厂(Fabbrica Fratelli Giandoso)在1944年至1945年期间少量生产的冲锋枪,估计仅生产了6,000枝。发射9×19毫米鲁格口径和9毫米菲奥基英语Fiocchi Munizioni口径手枪子弹

研发历史

外部图片链接
image icon TZ-45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意大利军队的主力冲锋枪贝瑞塔M1938。这是意大利最成功的武器设计之一,但并非全无缺陷。最重要的是这冲锋枪的生产技术(主要基于铣削英语Milling (machining))。对于贝瑞塔M1938而言,这工艺需时过太长了。

1943年,阿玛格拉·克雷莫纳研制了FNAB-43冲锋枪。它比M1938更方便,更准确;但生产更为复杂,价格昂贵。同时,在意大利社会共和国北部形成的抵抗运动的情况意味著他们需要更简单、更容易生产的武器。

TZ-45冲锋枪是由意大利的两兄弟托诺尼(Tonon)和佐尔佐利·詹多索(Zorzoli Giandoso)所设计的,并且在他俩自己的小公司以内生产。在意大利北部(1944年至1945年)的内战期间,所有的TZ 45都发配给了意大利社会共和国部队并用以与意大利游击队部队交战,然而它俩当中的一部份最终有可能在德意志国防军当中服役并且参与类似的交战行动。战争结束以后,剩馀的枪枝都移交给英国和美国军队。该枪以后由他俩作出评估,但一般意见都偏向不利。但是这枝枪械从战争当中诞生,由于材料质量差劣等因素,以致可靠性声名狼借,而且生产和表面处理的风格亦并不受欢迎。

该枪的项目和生产造权其后被出售给缅甸国防军,并在缅甸以BA-52的名义生产,俗称“奈温斯登”(Ne Win STEN)。BA-52彷研完毕以后,在仰光湖和茵雅湖附近的兵工厂开始大量生产,并且被用作缅甸军队的制式冲锋枪。缅甸的彷制型制造粗劣而且不大可靠,但它们仍然在1980年代中期与装备它俩的步兵们一起服役,甚至到了1990年代初的支援部队仍然使用。[2]但也正在1990年代,缅甸军队以内的BA-52被当地生产并且装备的以色列乌兹冲锋枪所取代,现在它可说已经离开了前线。目前,BA-52的确实数量和服役期间仍然未知。

另外,1978年,它俩曾在红色旅的军火库当中出现。

设计细节

相对于贝瑞塔M1938FNAB-43而言,TZ-45更像是人们在那个地方、在那个时候的期望当中诞生的那类武器。这款武器可说是综合其他国家的冲锋枪的大成(机构灵感来自英国斯登冲锋枪,苏联PPD-40冲锋枪等)。它是由金属冲压件所制成,并且将所有部件焊接在一起;从枪托到枪管的所有部件均由金属制成,以便于整体生产,但是表面处理却并不完整。尽管如此,它还是设法展示了其一至两个有趣的功能。其枪机为简单的反冲式,但是复进弹簧围绕著为两件式设计的导杆所组装,而这导杆会随著枪栓返回而伸缩。枪口设有充当补偿器的两条横向切口,枪托是由杆所制成;当缩折时,钢制枪托杆会在机匣的旁边滑动。该枪亦装上了两个独立的保险系统:快慢机杆以上具有“保险”位置,可将枪栓在前部或后部位置时上锁,还有安装在弹匣外壳后方的L形杠杆式握把保险。除非武器以正确方式握住而且该握把保险被压缩到解脱位置,否则枪栓不能向任何方向移动,藉以进行待击或是击发。即使枪栓已闭锁的和插上了弹匣,第二道保险的销钉仍可楔入枪栓中下部左侧的特别设计的凹口以内,以防止枪栓本身在武器意外受到撞击的情况以下回滚;但这也导致该枪无法在必要时单手射击。考虑到在当代的冲锋枪(斯登冲锋枪等)以上偶然会发生意外击发,TZ-45的双重保险系统被证明是一个突破;它激发了以后、从丹麦麦德森M50英语Madsen M-50起众多的冲锋枪。

使用国

非国家团体武装势力的采用

参见

资料来源

  1. ^ Hogg, Ian. The Encyclopedia of Infantry Weapons of World War II. Arms and Armour Press. 1977. ISBN 0-85368-281-X. 
  2. ^ Maung Aung Myoe. Building the Tatmadaw: Myanmar Armed Forces Since 1948. Institute of Southeast Asian Studies. 2009: 106. ISBN 978-981-230-848-1. 
  3. ^ Battistelli, Pier Paolo; Crociani, Piero. World War II Partisan Warfare in Italy. Elite 207. Osprey Publishing. 2015: 47, 60. ISBN 9781472808936. 
  4. ^ 存档副本. [2019-04-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30). 

参考文献

  • Fiche sur secondeguerre.net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CLINTON EZELL, EDWARD, Encyclopédie Mondiale des Armes légères, Paris, Pygmalion, 1980 et 1989 (Template:1re et Template:2e éd° françaises).
  • HOGG (IAN V) et WEEKS (JOHN), Les Armes légères du XXe Siècle, Paris, Éditions de Vecchi, 1981.
  • W.FOWLER, A. NORTH & CH. STRONGE, L'Encyclopédie illustrée des pistolets, revolvers, mitraillettes & pistolets mitrailleurs, Terres éditions, 2013 (traduction française d'un ouvrage collectif anglais)
  • L'Encyclopédie de l'Armement mondial, par J. Huon (éditions Grancher, 7 tomes, 2011-2015).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