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Amati1621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李桓 (清 署理江西巡抚 、江西布政使 )

李桓1827一1892(道光十七年生,历经咸丰、同治、至光绪十七年卒),字叔虎,号黼堂,湖南湘阴人,两江总督李星沅和夫人郭润玉的三子.诰封通奉大夫,官至署理江西巡抚江西布政使.咸丰同治年间在湘军和太平军作战的艰难时期,分管江西的粮台和厘金,"为江西不可缺之员"(曾国藩保奏折子)

为官生涯

李桓自七岁起历经九位老师的教育,于西元1847,道光二十七年,以县试第一,府试第二的成绩,成为秀才,后由县学廪生议叙知府.

1851年 咸丰元年,父亲李星沅作为钦差大臣督师广西与太平军作战,病故于武宣前线.李桓奉恩旨服阙送部引见.

1854年 咸丰四年底及次年二月,咸丰皇帝两次召见,询家世,所学,奉朱圈.

1855年 咸丰五年二月,奉旨以道员用,拣发江西.(清官制用语,谓在候选人中挑选,分发,任用.)咸丰五年八月到省,署广饶九南道.

1856年 咸丰六年正月,兼署按察使,三月简放(授以官职)江西督粮道,时年仅28岁.七月卸按察使到督粮道任仍兼署广饶九南道,十二月卸广饶九南道.

1857年 咸丰七年二月兼署按察使.

1860年 咸丰十年二月兼署布政使,卸粮道任.三月卸按察使,六月卸布政使,仍回粮道任.

1861年 咸丰十一年四月署按察使,七月署布政使,卸粮道任,十二月简放江西布政使并署江西巡抚,时年仅34岁.

1862年 同治元年正月卸署布政使,到署巡抚任,二月卸署巡抚,到布政使任.

1863年 同治二年二月奉旨督办陜南军务,卸布政使任启行,师次武昌省城,中风,痹告归.

1864年 同治三年十月奉部文议处,因前在布政使内办理南康县许高鸿一案,措词不合,被降三级,(李桓上司,江西巡抚沈葆桢也因此案被降二级),1865年冬在李翰章力奏之下,官复原职赏还二品顶戴.

1865年 同治四年二月,陕甘总督杨岳斌向西太后和军机处奏请李桓出任西征大军(平捻平回)的总粮台,驻节武昌.李桓病未痊愈,辞去了曾国藩和杨岳斌为他谋来的,军机处恭亲王首肯西太后同意的西征总粮台的任命.同年1865同治四年冬,湖南巡抚李瀚章因李桓在奉命赴汉中办理陜南军务时,在长沙召募过精兵千人,曾变卖家产捐银两万两,奏请朝庭赏还李桓二品顶戴.疏奉赏还原阶,复蒙恩赏还二品顶戴.

纵观李桓十年的政治生涯,他主管江西省城南昌防务,同时担任江西督粮道,和李翰章分管江西厘金,保证了曾左两支大军的军饷.(俗语: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自1857到1861四年中,他在兼任江西按察使,布政使的职位上,积累了大量兵事饷事吏事的实际操盘经验.1861底李桓被实授江西布政使兼署江西巡抚,1863年奉旨督办陜南军务,他是他同时代的青年才俊们晋升最快最高的一位(包括李鸿章,李翰章,郭嵩焘,李元度,曾国荃,刘坤一,刘蓉等)在清军与太平军胜负未分的相持中,可见清庭对李桓的组织能力和领导才能的倚重与认可.

重要著述

李桓因病回籍后,居家不出,专事著述.家藏书甚富,因以二十四年之力,编撰《国朝耆献类征》720卷,附《国朝贤媛类征初编》12卷.辑录清代自清太祖天命元年(1616)至道光三十年(1850)间列朝人物传志。分宰辅、卿贰、词臣、谏臣、郎署、疆臣、监司、守令、僚佐、将帅、材武、忠义、孝友、儒行、经学、文艺、卓行、隐逸、方技等19类.并附有《述意》、《总目》、《通检》、《满汉同姓名录》、《宗室王公功绩表传》等.每一类中名次先后,职官多据科分仕年,间凭卒年.后8类主要以卒年为依据,间亦凭科分.如俱无考,则于篇中旁推时事时人,略计其人在历朝的大致某个时期,分为初中晚3个时期.合传与附传中的人物以及亲属、类从,均以首列之人的生年为准,每卷后间有补录,系已载者之续辑或未载者之补刊.取材以清国史馆所藏本传为主,同时也参考自传和私家志铭,但采用极少.李桓于《耆献类征》的《述意》中称,凡是自撰墓志或碑传为本人子孙所撰,以及私家文集中的碑传文字,虽不拘泥定例,但如非果有事迹盛传,或事无实证近于谀墓者,均不敢滥用,所用者千百中不过一二.凡所收录的文字,则不论长篇短札,悉行全录,以求详略互见,足资博考.所用文体及撰人姓名,亦随文标出.《耆献类征》体例严谨,极具史料价值.草创于同治六年(1867),15年后,曾将总目刊出,邮寄海内学者严加证正.2年后李桓又将全帙交黔阳杨乐庭覆勘,至光绪辛卯年(1891),自刻刊行.据清史专家王锺翰先生研究,《耆献类征》是《清史列传》中过半数以上的资料来源.《清史列传》中2894个传记中有1649个传记从《类征》中过录.台湾明文书局《清代传记丛刊》出版了根据湘阴李氏刻本的影印本.

李桓的另外一部重要的著作是《宝韦斋类稿》100卷.其中有:

奏疏(4卷)李桓向皇帝上奏的折子(约50几篇)

官书(24卷)其中有历任稿八卷(李桓曾任江西督粮道署江西按察使,江西布政使署江西巡抚)厘金局稿八卷,(李桓分管江西厘金)省城防务稿二卷,(李桓任南昌省城防务总管)忠勇军稿一卷(李桓在长沙召募的湘军名为忠勇军)报销交代局稿一卷,(陕南军务稿四卷(李桓同治二年1863奉旨督办陕南军务)有关咸丰同治年间江西省兵事饷事吏事,部分全局都是不可多得的历史财富.

尺牍(48卷)李桓写给其它湘军将领和清朝官员的信件.计有曾国藩,左宗棠,彭玉麟,胡林翼,曾国荃,杨岳斌,李瀚章,李鸿章,沈葆桢,鲍超,郭嵩焘,刘蓉,李元度,胡雪岩,李续宾,李续宜,官文,刘长佑,张芾,毓科,耆龄,刘于浔,万启琛,黄冕,孙长绂,史致谔,何栻,刘坤一,文俊,陈启迈,许瑶光,张集馨,锺世桢,萧浮泗,劳崇光,吴坤修,何绍基,宋晋等.始自1857到1862六年中一千一百多封信,事关湘军具体的作战,厘金,军饷,进攻,防御,成功,失利,形势,谋略,不一而足,是研究湘军和太平天国战事不可多得的第一手资料.

甲癸梦痕记(6卷)补遗(2卷)是李桓以回忆录的形式把自己从咸丰四年甲寅(1854)到同治二年(1863)癸亥(故名甲癸梦痕记)十年官吏生涯中的重大事件以私人之角度重新回顾与总结.


明论(4卷)光绪十三年(1887)李桓对明史的研究,对明朝兴衰得失的评价.

诗录(2卷)光绪十四年(1888)李桓数套自传体的组诗是李桓生平简介.是研究李桓生平不可不读的重要资料.

文录(3卷)光绪十六年(1890)包括《李文恭公行述(父亲李星沅传略)》,《通议大夫大理寺少卿外舅(岳父)介夫周公(周鸣鵉)墓表》,《元配周恭人事略》,《文林郎翰林院编修先伯兄梅生(长兄李杭)府君家传》,《中议大夫晋通议大夫盐运使衔遇缺即选道加一级先仲云(次兄李概)家传》,《先祖荣禄公(祖父李畴)诗册后论》,《文林郎前陕西鄠县湘潭郭公传(外祖父郭汪灿)》、《续修李氏支谱序》.这些文字是研究李星沅李桓家族重要的史料来源.

宾退纪谈(7卷)光绪十七年(1891)是一部杂记性质的文集,有对道咸同光四朝诸多政治军事风云人物的评论,又有对数十年来许多历史事件的回顾与评论.他在《纪谈自序》中说:"茶香酒熟,载笑载言,砚北花南,识大识小,早习成乎惯技,常乐此而不疲";"匆匆草草,备忘同记事之珠,忽忽陈陈,历久不示人以璞".可见这七卷文字史料价值之珍贵.这篇自序,写于光绪十七年(1891)五月,是李桓最后的一篇文字.至此,总计一百卷之《宝韦斋类稿》全部完成.

李桓于光绪十七年十二月初四亥时病逝于长沙芋园献轩.(公历1892年1月3日)

《清史稿》总纂之一的吴庆坻于其所著之《蕉廊脞录》中记有一篇《李桓自挽联句》:

“李辅堂中丞桓病中自作自挽联句云:

作秀才十年,作外吏十年,作江湖野老三十年,来日无多,于愿已足

刻圣迹百卷,刻自著百卷,刻耆献类征七百卷,几生修到,其书满家”.

今杭州西冷印社小盘谷处有墨迹石刻"留云"二字传世.

《清史列传》和李桓的关系

李桓编撰的《耆献类征》草创于同治六年(1867),15年后,曾将总目刊出,邮寄海内学者严加证正.2年后李桓又将全帙交黔阳杨乐庭覆勘,至光绪十七年(1891),自刻刊行.据清史专家王锺翰先生研究,《耆献类征》是《清史列传》中过半数以上的资料来源.《清史列传》中2894个传记中有1649个传记从《类征》中过录.

《清史稿》和李桓的关系

民国三年(1914年),经国务院呈文,大总统袁世凯设清史馆,以赵尔巽为馆长,缪荃孙、柯劭忞等人为总纂,总领清史修撰工作,参与者先后有一百馀人.

李辅燿(字补孝,号幼梅,李桓之子,李星沅之孙)日记第十卷377页记载:

“佛翼来商清史馆征书事 《文恭公全集》由佛翼(李辅焌,李概之子,李桓之侄)出名呈送 .《耆献类征》、《小芋香馆诗集》、《宝韦斋类稿》由八儿(李相纶,又名李庸,民国书法家,李辅燿之子,李桓之孙,)出名呈送 .巡按史已设有征书处也”.(日记写于民国四年1915年1月9日.)

根据以上的记录,毫无疑问,国史馆内《清史稿》的编辑们是看到了《国朝耆献类征》的,但是,《清史稿》内有多少列传条目是参考了《耆献类征》的?仍待细考.

家庭

父母

父 李星沅(1797-1851)清 道光十二年(1832)进士,官至两江总督、太子太保,谥 文恭.有《李文恭公全集》传世

母 郭润玉(1797-1839)著有《簪花阁遗稿》

兄弟姊妹

长姊 李楣(1819-1883)适 何庆涵(何绍基之长子),有《浣月楼遗诗》二卷

长兄 李杭(1821-1848)清 道光廿四年(1844)进士,官至翰林院编修,著有《小芋香馆诗赋》十二卷

仲兄 李概(1824-1881)监生

四弟 李榛(1840-)监生

五弟 李梡(1850-1886)县学附生

长子 李辅燿 (1848-1916)清 光绪丙子科乡试(1870)副榜第一名,官至杭嘉湖道

次子 李辅焯 (1858-1873)监生

长孙 李相钧(1866-1923)监生

仲孙 李相纶(1888-1959)书法家

三孙 李相慈(1900-1974)银行家

参考书目

《辅堂府君事略》李辅燿,李相纶

《宝韦斋类稿》李桓

《长沙芋园翰墨珍闻》李崧峻

《留得春风属后生》李崧峻

《国朝耆献类征》李桓

《李辅燿日记》李辅燿

《李氏家谱》五修家谱编辑委员会

《曾国藩全集》曾国藩

《同治起居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