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丞相府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丞相府,簡稱相府,即丞相衙署,為丞相辦公的官署。秦漢時,為輔佐皇帝、綜理全國政務的最高官府。

丞相是秦朝以後官僚組織中的最高官職。秦武王三年,初置丞相。秦國置左、右兩丞相。左、右丞相為一人擔任則稱之為相邦西漢因避劉邦諱,又改稱相國。西漢前期左、右丞相,以右為尊。漢文帝後丞相專設一人。丞相的重要屬官有長史司直、掾、屬、諸曹。漢朝府吏稱史,正職叫掾,副職叫屬。丞相府收藏有律法、輿圖、戶籍、計書等重要檔案。丞相府諸曹,主各事並掌文書、檔案。東曹掌管督察郡國與官吏任免,西曹掌管百官奏事,奏曹掌管章奏事,集曹掌管計簿事,議曹掌管謀議,侍曹掌管通報事,戶曹掌管民戶農桑事,兵曹掌管兵事。另有主簿掌簿書。各曹設掾史管理。

魏晉南北朝時權臣霸府,稱丞相府或大丞相府,簡稱相府。北魏開始在丞相上加大字。太昌元年(532年),高歡為大丞相,在晉陽建府,辟僚佐,設置長史、司馬、從事中郎、參軍、掾、屬等。諸僚屬開始僅管理相府事務,東魏時,軍國政務皆歸相府。北周大象二年(580年),楊堅為大丞相,以正陽宮為大丞相府,設置僚屬。隋恭帝時以李淵為大丞相,總理軍國政務。宋代元豐改制中書門下政事堂)別稱丞相府。

參考文獻

  • 《漢代長安詞典》
  • 《前四史職官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