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十五軍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十五軍,簡稱紅二十五軍,初隸屬中國工農紅軍紅四方面軍,後改隸紅一方面軍紅十五軍團

歷史

鄂豫皖蘇區紅二十五軍1931年10月成立於安徽金寨縣麻埠鎮,軍長曠繼勛政治委員王平章,下轄第七十三師:師長劉英、政治委員吳煥先;1932年秋,主力隨紅四方面軍撤離鄂豫皖。隨紅四方面軍入川,長征後為紅三十一軍,後改編為八路軍第129師385旅769團。

1932年11月30日,奉命留守的紅二十五軍一部湖北省黃安縣檀樹崗編成新的紅二十五軍,軍長吳煥先、政治委員王平章,下轄第七十四師:師長徐海東、政治委員戴季英;第七十五師:師長周希遠、政治委員高敬亭;特務營。共7000餘人。鄂豫皖省委書記沈澤民兼軍委主席,吳煥先為軍委副主席兼紅二十五軍軍政委,徐寶珊為特委書記,參謀長鄭位三,還有李隆貴戴季英等為省委委員。

1933年4月8日,紅二十八軍編為紅二十五軍第73師。此時,全軍共1.2萬餘人。軍長吳煥先,政治委員戴季英,廖榮坤任副軍長(後徐海東),下轄三個師:73師(轄217團、219團),師長廖榮坤、政委王少卿;74師(轄220團、222團),師長徐海東、政委戴季英;75師(轄223團、224團、225團),師長姚家芳、政委高敬亭。

1933年7月,七里坪戰役失敗後,鑑於減員太大,紅二十五軍進行了整編、補充,撤銷73師番號。改編後,全軍轄74師、75師,軍長吳煥先、政委戴季英、副軍長徐海東,74師(轄220團、221團、222團)師長徐海東、政委周化賢,75師(轄223團、224團、225團)師長姚家芳、政委高敬亭。

1934年4月16日,紅二十五軍同新紅二十八軍(軍長徐海東、政委郭述申)在河南省商城縣豹子岩會合。4月17日,新紅二十八軍編入紅二十五軍,徐海東任軍長,吳煥先任政治委員,郭述申任政治部主任,轄第74(師長梁從學、政委姚志秀)、第75師(師長丁少卿、政委高敬亭),約3000人。

1934年10月,程子華由鄂豫皖中央交通員石健民領着到達鄂豫皖,傳達中央指示要求紅二十五軍參與長征,以調動國軍轉移、減輕中央紅軍長征壓力。原鄂豫皖省委書記沈澤民已經犧牲,原特委書記徐寶珊繼任省委書記兼軍委主席。為了確定紅二十五軍長征問題,鄂豫皖召開花山寨省常委和軍委會議。會議達成以下決議:

  1. 紅二十五軍以抗日先遣第二支隊進行長征。留守原紅75師師長高敬亭重建紅二十八軍,堅持鬥爭。
  2. 撤銷師級編制,由程子華任紅二十五軍軍長,吳煥先任軍政委兼軍委副主席,鄭位三任參謀長,戴季英任政治部主任,徐海東任副軍長。

1934年11月11日,紅二十五軍在河南省羅山縣殷家灣、何家衝進行整編,撤銷師一級編制,軍直轄四個團(223團、224團、225團、手槍團):

  • 軍長程子華
  • 政委吳煥先
  • 副軍長徐海東
  • 參謀長戴季英
  • 政治部主任鄭位三
  • 第223團
    • 團長:張忠發(1935年8月犧牲),方炳仁(1935年9月犧牲),彭雄(1943年3月犧牲),張紹東(1938年叛變結局不詳)
    • 政委: 趙凌波(1941年皖南事變被俘投敵)
    • 政治處主任:陳先瑞
    • 1營營長: 吳金貴(1935年8月犧牲) 韓先楚(開國上將)
    • 2營營長: 方慶元(1935年1月犧牲)劉震
  • 第224團 1935年12月11日,紅二十五軍在丹鳳縣蔡川進行整編,撤銷224團,軍直屬三個團。郭述申任軍政治部副主任。
    • 團長: 葉光宏(1934年12月犧牲)
    • 政治處主任: 郭述申
    • 3營營長: 夏先國(1934年12月犧牲)
  • 第225團
    • 團長:於祠遠、李發春(1935年9月犧牲)、張成毅(1935年9月犧牲)、周益華(1935年犧牲)、方炳仁(1935年9月犧牲)、張震東
    • 政委: 張明先(1935年犧牲)
    • 副團長張震東
    • 1營營長: 方躍南(1935年9月犧牲)
    • 1營營政委: 傅競志(1935年9月犧牲)
    • 2營營長陳彥啟(陳彥賓,1935年9月被俘)
    • 2營營政委: 石國桂(1935年4月犧牲)
    • 3營教導員何遠德(1938年被特務暗殺)
  • 手槍團
    • 團長杜本潤(1935年被肅反錯殺)
    • 政委宋國興(1935年犧牲),繼任李隆貴(1937年失蹤)

1934年11月13日(或說17日)開始長征,經過湖北北部、河南西部,擊破了國民革命軍的前堵後追,於12月到達陝西南部。長征開始後省委書記徐寶珊,鄭位三、吳煥先、戴季英、徐海東、程子華為省委常委。12月27日,發生庾家河戰鬥,紅二十五軍經激戰擊退第61師,團以上幹部除了吳煥先和張紹東以外全部負傷,程子華雙手被重機槍子彈貫穿,徐海東腦部中彈,命懸一線。從此二人基本就退出一線指揮,徐一直被擔架抬着長征。徐寶珊病逝後,吳煥先兼任鄂豫皖省委書記,參謀長鄭位三和政治部主任戴季英對調職務。開始創建了鄂豫陝根據地,李隆貴任豫陝特委書記,並支持張星江建立鄂豫邊根據地,建立紅二十九軍。吳煥先在鄂豫陝根據地,打敗了東北軍和西北軍龐炳勛部的多次聯合圍剿,繳獲了大批裝備。

1935年2月,紅二十五軍在藍田縣葛牌鎮成立鄂豫陝革命根據地葛牌鎮區蘇維埃政府,主席田銀斗,委員張步贏、楊印堂、王景雲。區政府隸屬五星縣蘇維埃政府領導,設立在葛牌街全新治廳房。1935年7月,紅二十五軍主力轉入外縣作戰,葛牌鎮區蘇維埃政府停止正常工作。[1]

1935年4月,蔣介石為消滅紅二十五軍和鄂豫陝革命根據地,集中原鄂豫皖邊區的東北軍六個師和陝軍一部,共30多個團的兵力,由楊虎城統一指揮,向鄂豫陝革命根據地發動了第二次「圍剿」,要在5、6、7三個月內,把紅二十五軍全部消滅。1935年4月中旬,紅二十五軍再次轉戰到藍田縣葛牌鎮,召開了省委擴大會議,史稱「葛牌鎮擴大會議」。會議總結了紅二十五軍入陝以來4個月的工作,發動了兩條戰線的鬥爭,特別是打擊入川的動搖的右傾機會主義及調和派,指出敵人在第一次進攻失敗後的新的進攻的布置,定出準備粉碎敵人二次進攻的準備工作,為開創新蘇區而鬥爭的重要人物,改選了中共鄂豫陝省委,為根據地建設奠定了堅實的組織基礎:

面對十倍於我的敵人,紅二十五軍採用「先疲後打」的戰術。首先襲擊了荊紫關,殲敵一個多連,活捉敵第44師的軍需處長,並繳獲了大批軍用物資。7月某日,在山陽縣小河口赤區中心的袁家溝口誘伏全殲唐嗣桐的陝西警備第一旅,斃第一團團長王俊300餘人,俘縱隊司令兼旅長唐嗣桐、第二團團長毋含章以下1400餘人,繳獲輕機槍28挺、重機槍12挺,長短槍1600餘支,子彈炸彈甚多,全部15瓦無線電台一部,己方傷亡百十人。

1935年7月15日在陝南豐峪口。原中共鄂豫皖省委交通員石健民從上海經西安到達紅二十五軍軍部駐地,送來中共中央4月17日發出的指示和四份文件,帶來了紅一方面軍和紅四方面軍會師的確切消息,還帶來了「甲乙兩組密碼呼號」。當晚鄂豫陝省委在豐峪口正在召開緊急會議,會議分析了形勢,根據中央紅軍的動向,果斷決定:省委率領紅二十五軍「到陝甘蘇區會合紅二十六軍,首先爭取塊甘蘇區的鞏固","直接有力的配合紅軍主力,創立新的偉大紅軍與準備直接同帝國主義作戰的陣地"。會議同時決定,將鄂陝、豫陝兩個特委合併為鄂豫陝特委,統一領導留在鄂豫陝根據地的武裝力量,繼續堅持鄂豫快根據地的鬥爭。會議結束後,吳煥先給中央寫了開闢鄂豫陝革命根據地的《中共鄂豫陝省委代理書記吳煥先關於紅二十五軍的行動、個別策略及省委工作情況向中央的報告》,7月17日由中央交通員石健民送到上海,後報告由魯迅先生輾轉送到中央,才得以留存至今。隨後為配合紅軍主力北上,1935年7月紅二十五軍主力4000人(不含留在根據地的300人)離開陝南。8月21日,吳煥先犧牲於涇川縣四坡村。1935年9月7日,紅二十五軍到達甘肅合水縣豹子川(今屬華池縣)。鄂豫陝省委在此召開會議,決定由程子華接任省委代理書記兼紅二十五軍政委,徐海東任軍長。9月9日,紅二十五軍到達西北根據地赤安縣(今志丹縣)永寧山。9月15日紅二十五軍到達延川縣永坪鎮,成為紅軍長征中先期到達陝北的第一支隊伍,勝利完成長征。與陝北的紅二十六軍紅二十七軍合編為紅十五軍團;10月同到達陝北的紅一方面軍會合,11月3日編入紅一方面軍建制。

1935年7月紅二十五軍的主力離開陝南。鄭位三李隆貴等人帶着一批黨員留了下來,配合陳先瑞在陝南當地組建游擊隊,最初有300人,後發展擴編為一個師,即紅74師,大約有700人,陳先瑞擔任師長,李隆貴擔任師政委。鄂陝、豫陝兩個特委於1935年9月9日在陝西商南縣梁家墳村召開會議,決定成立鄂豫陝特委,選舉鄭位三為特委書記,常委和委員有陳先端、李隆貴、方升普、曾焜、李書全、袁崇全、張波、鄭連順等九人。鄂豫陝省委書記鄭位三負責鄂豫陝地區的黨務工作,陳先瑞負責軍事指揮,李隆貴負責政治工作。紅74師機動靈活的戰術轉戰20多個縣,粉碎了第四十軍等部的屢次圍剿,前後殲敵2000多人。

1937年初,紅十五軍團南下陝南和紅74師會師。根據中央指示,停止內戰,一致對外,紅74師對外稱為抗日南路軍,並且成立陝南軍委會,鄭位三擔任主席,中央派來擔任東北軍工作的李濤擔任副主席。紅74師政委李隆貴和副師長方升普等人調延安入抗大學習。抗戰爆發前,紅74師已經發展到2100人。1937年6月,鄭位三到延安,李隆貴則回到駐紮在長安縣的紅74師。抗戰爆發後,紅74師被改編為八路軍第115師留守處。後來改為陝甘寧邊區的一個警備團。1944年陳先瑞這個個團開闢河南,後編入中原軍區[2]

參考

  1. ^ 藍田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第十六编第二章第一节. 蓝田县志. 陝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 1994 [2023-08-14]. ISBN 722403508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8-14). 
  2. ^ 紅二十五軍長征在陝西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