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麗茲酒店

這是一篇優良條目,請按此取得更多資訊。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倫敦麗茲酒店
The Ritz London
倫敦麗茲酒店
概要
類型酒店
建築風格新古典主義
用途酒店
所屬國家/地區 英國
行政區倫敦
地址皮卡迪利街150號
座標51°30′26″N 0°08′30″W / 51.50722°N 0.14167°W / 51.50722; -0.14167座標51°30′26″N 0°08′30″W / 51.50722°N 0.14167°W / 51.50722; -0.14167
郵政編碼W1J 9BR
開放1906年5月24日 (1906-05-24)
擁有者埃勒曼集團英語David and Frederick Barclay
設計與建造
建築師
開發商凱撒·麗茲
保護情況II*級登錄建築[*]
其他資訊
房間數111
套房數23
餐廳數3
網站
官方網站
地圖
地圖

倫敦麗茲酒店(英語:The Ritz London)是位於英國倫敦皮卡迪利街150號的一間五星級酒店,是英國二級登錄建築。倫敦麗茲酒店是世界最為知名的酒店之一,[1]同時也是立鼎世酒店集團英語The Leading Hotels of the World的成員。

1906年5月24日,巴黎麗茲酒店的創始人、瑞士酒店大亨凱撒·麗茲來到倫敦成立了這間酒店。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倫敦麗茲酒店迎來興隆,尤其受到政客、社會名流、作家和演員的歡迎。戰爭後半期,英國首相大衛·勞合·喬治曾在倫敦麗茲酒店舉辦過數次秘密會議,並在此決定代表希臘對抗土耳其。20世紀20年代至30年代,英國演員諾埃爾·科沃德常常在麗茲用餐。

1976年以前,布雷斯維爾-史密斯家族英語Bracewell Smith擁有酒店產權,特拉法加集團英語Trafalgar House (company)收購酒店後於1995年10月以8000萬英鎊再次將酒店售予埃勒曼集團英語David and Frederick Barclay。埃勒曼集團花費8年、耗資4000萬英鎊將酒店修復至過往的華麗狀態。1998年,酒店在地下室興建麗茲俱樂部。麗茲俱樂部是酒店的賭場,占據了原本屬於麗茲酒吧和燒烤餐館的位置,提供輪盤二十一點百家樂撲克以及角子機等賭博遊戲。2002年,倫敦麗茲酒店因其優秀的宴席和餐飲服務獲得威爾士親王皇家委任認證

酒店的外部結構和外觀受到了法國建築傳統的深刻影響,其結合了法國與美國的風格,同時仍留有些許英國風格的痕跡。面對皮卡迪利街的建築立面大約有231英尺長,面對阿靈頓街一面為115英尺長,而綠園一面則為87英尺長。屋頂的每一角都有酒店的象徵——青銅獅子。酒店共有111間房間以及23間套房。

酒店內部裝潢為路易十六風格,主要由倫敦和巴黎的設計師進行設計。建築歷史學家馬庫斯·賓尼英語Marcus Binney認為酒店一樓的裝潢是「歷史上最優秀的酒店建築傑作之一」,並將其「宏大的景象、高聳的廳堂、閃亮的吊燈」與皇室宮殿相提並論。倫敦麗茲酒店最廣為人知的設施是棕櫚廳(The Palm Court),著名的「麗茲茶會」(Tea at the Ritz)在此舉行。棕櫚廳擁有奢華的奶油色路易十六風格,鏡子皆鑲有古銅色的邊框。酒店共有六間私人餐廳,包括瑪麗·安托瓦內特套房(Marie Antoinette Suite)以及二級登錄建築威廉·肯特樓英語Wimbourne House。里沃利酒吧(The Rivoli Bar)擁有類似於東方快車酒吧的裝飾藝術風格,由室內設計師特莎·肯尼迪英語Tessa Kennedy於2001年設計。

歷史

酒店建設和歷史背景

1905年,建設中的倫敦麗茲酒店

1906年5月24日,瑞士酒店大亨、薩沃伊酒店前任經理凱撒·麗茲創立了倫敦麗茲酒店。1805年以前,酒店所在位置為舊白馬旅館英語Old White Horse Cellar,它是英國最知名的驛車旅館英語coaching inn之一。[2]麗茲的贊助商認為此項目獲得了全倫敦最佳的地段。[3]1901年,項目談判啟動。[4]1902年,他們成功花費25萬英鎊同時購得沃爾辛厄姆樓酒店英語Walsingham House的租賃權以及毗鄰之巴斯酒店英語Bath Hotel的產權。[3]1904年,原址的兩間酒店開始拆除。[5]

倫敦麗茲酒店興建於美好年代,擁有路易十六新古典主義風格,外觀類似於高雅的巴黎公寓樓,通過設置拱廊有意識地讓人聯想到巴黎里沃利街。建築設計由建築師亞瑟·戴維斯英語Arthur Joseph Davis以及曾經設計巴黎麗茲酒店查爾斯·繆斯英語Charles Mewès負責,工程建設則聯合瑞典工程師斯文·拜蘭德英語Sven Bylander一同進行。倫敦麗茲酒店是倫敦最早使用鋼框架結構的建築之一,1903年至1904年進行的薩沃伊酒店是倫敦首個擴建工程。[6]酒店建築使用的許多材料都由美國製造。[7]最初,套房的費用為1.5至3.5幾尼[8]

開業以後,酒店方與居住在威廉·肯特樓英語Wimbourne House的鋼鐵大亨溫伯恩男爵英語Ivor Guest, 1st Baron Wimborne因土地問題產生分歧,形成多年夙怨。許多本地人擔心,酒店會給他們的健康帶來危害。[9][a]

倫敦麗茲酒店建設期間,一系列事件顯示出倫敦需要一間新的豪華酒店。1905年6月3日,《每日郵報》新聞故事報道,在葉森打吡大賽與旅遊旺季的共同作用下,酒店幾乎全部爆滿。薩沃伊酒店不得不拒絕預定,白金漢宮則將辦公室變為臨時客房招待遊客。而西班牙國王即將到訪英國,預計短期內將有超過2,500人需要酒店客房。[12]

雖然薩沃伊酒店的開業標誌着酒店服務的變革,但麗茲堅定地認為倫敦麗茲酒店將以它的方式超越這位競爭對手。[b]麗茲酒店在屋頂安裝了兩個巨大的密閉水箱,提供持續的冷熱水供應。酒店寬敞的浴室皆配備加熱毛巾杆,每間客房都有獨立的壁爐。[14]

由於害怕積灰,麗茲並沒有使用獨立式的儲物櫃,而是在客房內擺放了櫥櫃,並安裝了與牆壁鑲板風格匹配的櫃門。[15]麗茲注重清潔與衛生,客房皆漆為白色,使用黃銅床架代替木製床架。[16]任何顧客可能用得上的新式物品,麗茲酒店都有提供。[17]

自從1902年凱撒·麗茲在倫敦卡爾頓酒店英語Carlton Hotel, London暈倒後,他的健康日益衰退,但他仍積極參加1906年5月24日舉辦的倫敦麗茲酒店開業宴席。在巴黎,麗茲酒店的開業邀請上流社會人士參加,但倫敦麗茲酒店卻主要邀請國內外的媒體。英國的主要報紙,如《每日郵報》、《每日鏡報》和《每日電訊報》皆受邀參加,其他媒體則包括《柏林日報英語Berliner Tageblatt》、《悉尼先驅晨報》以及《紐約時報》。除此之外,麗茲的賓客列表還涵蓋酒店建築的建築師、工程師、新酒店之主要員工及他們的妻子。[18]

酒店開業初期並沒有大量盈利,業績不如許多同期開業的新酒店。其最初並不受人追捧,反而被一些倫敦社會精英抨擊為庸俗的代表。[19][c]1908年,麗茲酒店獲利3,628英鎊,比前一年減少1,000英鎊。1908年7月31日至1906年5月15日,酒店虧損超過五萬英鎊,因此酒店決定替換經理西奧多·克羅爾(Theodore Kroell)並聘請查爾斯·范·基澤靈(Charles Van Gyzelen)擔任餐館經理。[20][d]

1910年,愛德華七世去世,38場餐宴和聚會被取消,酒店遭受重大打擊。但因威爾士親王常在麗茲用餐,酒店變得受人追捧,很快開始復興。愛德華七世尤其喜愛麗茲酒店製作的蛋糕。由於國王御廚可能不希望得知未經他手的食物被端上白金漢宮的餐桌,因此酒店只能秘密地為愛德華七世定期提供蛋糕。[21][e]多年來,凱撒·麗茲持續掌握酒店的運營,他聘請世界名廚奧古斯特·埃斯科菲耶烹製菜餚般配酒店奢華的裝潢。酒店入口處裝有搖鈴,當皇室成員即將抵達時,門童可以通過搖鈴通知工作人員。1929年,查爾斯·雷利教授英語Charles Herbert Reilly為雜誌《建築》(Building)撰文稱,倫敦麗茲酒店是這條街道中「最優秀的現代建築」,擁有「優雅的整體結構」。[23]

上流社會

1907年,倫敦麗茲酒店的棕櫚廳
倫敦麗茲酒店的餐館

1914年8月4日,社會名流戴安娜·曼納斯未來的丈夫達夫·庫珀與一名外國官員、埃塞克斯伯爵喬治·卡佩爾英語George Capell, 7th Earl of Essex伯爵夫人阿黛爾·卡佩爾英語Adele Capell, Countess of Essex以及帕特里克·肖-斯圖爾特英語Patrick Shaw-Stewart一同在倫敦麗茲酒店用餐,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消息在當天的聚會中傳開。戰爭爆發前,德國和奧地利的大使皆在麗茲餐館預訂了位置。[24]酒店在戰爭中經營慘澹,1915年損失接近五萬英鎊。酒店舞廳常常空無一人,晚上10點便關閉燈光,但客房仍有需求,酒店經營者認為酒店值得繼續營業。[25]社會名流、英國首相H·H·阿斯奎斯的兒媳婦辛西婭·阿斯奎斯在日記中記載,1916年春天,她曾與巴塞爾·布萊克伍德英語Basil Temple Blackwood等名人在麗茲用餐。次年,她舉行了一場奢華的宴會,邀請了奧斯博·西特韋爾英語Osbert Sitwell吉爾伯特·羅素英語Gilbert Byng Alwyne Russell莫德·內爾克英語Maud Nelke克萊爾·坦南特英語Clare Tennant等人參加。[25]

1917年9月,一顆炮彈在麗茲酒店附近的綠園爆炸。根據艾弗·邱吉爾英語Lord Ivor Spencer-Churchill的描述,炮彈震碎了威廉·肯特樓的所有玻璃。[26]戰爭後半期,英國首相大衛·勞合·喬治在麗茲酒店舉行了數次秘密會議,並在此決定代表希臘對抗土耳其,會議由巴西爾·扎哈洛夫英語Basil Zaharoff組織。[26]據記載,馬爾博羅公爵曾在麗茲酒店用餐:「我在麗茲酒店吃午餐。社交活動都在那裡進行,價格都很便宜。所有女人都在那,無論是M. 佩吉特(M. Paget)還是最新的妓女」。[27]

1921年,查理·卓別林在倫敦麗茲酒店

20世紀20年代初期,浪漫小說作家芭芭拉·卡特蘭曾評價倫敦的酒店,「麗茲代表死板和權威,卡爾頓適合商人,薩沃伊節奏有些快,其他的(酒店)老實說都駭人聽聞,至於伯克利,只需要付十先令就能跳整晚的舞,那是給年輕人住的」。[28]1921年,麗茲酒店的經理邦溫(Bonvin)離世,由J. S. 沃爾特斯(J.S. Walters)接任。沃爾特斯不遺餘力地宣傳酒店,他在歐洲大陸時更是如此,甚至在《閒談者英語Tatler》(Tatler)雜誌中不合時宜地大肆炫耀。[29]第一代緬甸的蒙巴頓伯爵路易斯·蒙巴頓擔任海軍中尉時是麗茲的常客。1921年9月,當他的好友查理·卓別林時隔九年再度回到倫敦時,迎接他的人群大量聚集在滑鐵盧車站,卓別林不得不在40名警察護送之下抵達酒店。[30]他入住酒店二樓的皇家套房,從阿靈頓街的陽台向粉絲拋灑康乃馨時被相機記錄下來。[31][f]

倫敦麗茲酒店受到影視明星以及高級官員的歡迎,但酒店並不透露一些名人顧客的名字。20世紀20年代,范朋克常常光顧麗茲酒店。20世紀30年代,導演亞歷山大·科達的星探經常預定麗茲的餐桌。[33]演員諾埃爾·科沃德也是麗茲的常客。1924年,他與亞美尼亞作家麥克·阿倫在麗茲討論新戲劇《漩渦英語The Vortex》的籌資問題。阿倫毫不猶豫地給予科沃德一張250美元的支票,《漩渦》最終大獲成功。[34]科沃德與貝弗利·尼科爾斯英語Beverley Nichols在麗茲酒店共同進餐時創作了歌曲《麗茲的孩子》(Children of the Ritz),這首歌曲後來出現於時事諷刺劇《話語和音樂英語Words and Music (musical)》中。同時期,許多作家開始在倫敦麗茲酒店見面,因此酒店漸漸地出現在文學作品之中。在麥克·阿倫1922年的小說《劫持》(Piracy)中,麗茲酒店被描述為「如同巴士底獄般厚實、堅固的建築,第一次來到這的人肯定會以恐懼的眼神帶有偏見地看待它」。「麗茲里的跳蚤」是羅納德·菲爾班英語Ronald Firbank小說中的一個哏。[35][36]之後,麗茲酒店還出現在安東尼·鮑威爾英語Anthony Powell的小說《隨時間之樂起舞英語A Dance to the Music of Time》中。解說員尼古拉斯·詹金斯(Nicholas Jenkins)與詩人馬克·曼伯斯(Mark Members)在麗茲見面時曾提及棕櫚廳中的金色仙女。[37]

20世紀30年代,年輕時代的愛德華八世是酒店的常客,他在此鍛煉了他的舞技。
「它有一種特殊的氛圍。午餐之前,棕櫚廳總是擠滿了『社會美人』、首次進入社交界的年輕女子、她們的男友以及著名的男演員和女演員——雖然後者似乎很少真正在那裡就餐。穿戴着珠寶的美國女士在走廊里來回巡行,等待着她們的客人。麗茲似乎不像是一間酒店,而更像是一間俱樂部;在那,你肯定會遇到你的朋友。『在麗茲見面』是最正常不過的選擇了。它是優雅與舒適的結合體。麗茲的員工散發出幸福的氣氛。服務員認識在座的每一個人,並與他們成為朋友。與其他任何酒店都不同,那時的麗茲既有禮數又有雅致;讓人感覺像家,其他地方從沒有這種感覺。」——20世紀30年代,年輕的邁克爾·達夫男爵英語Sir Michael Duff, 3rd Baronet對麗茲酒店生活的看法[38]

1928年,倫敦麗茲酒店的主席哈里·希金斯(Harry Wiggins)去世,第三任盧根男爵英語William Brownlow, 3rd Baron Lurgan繼承了這間酒店。他喜歡招攬美國顧客來到酒店。第六代卡那封伯爵英語Henry Herbert, 6th Earl of Carnarvon與他的美國妻子凱瑟琳·溫德爾(Catherine Wendell)是盧根男爵的親密好友,有時這對夫婦能獲得酒店的整個三樓用以招待賓客。1937年,盧根男爵去世後,卡那封伯爵被告知他需要支付酒店費用,但「念在過往時光,可以略微減免」。卡那封伯爵之後評論道,「五十年來,麗茲酒店都是我在倫敦的家。我非常喜歡這個地方。沒有人比我更了解它」。[39]1931年,阿迦汗三世在酒店參與籌辦圓桌會議英語Round Table Conferences (India)聖雄甘地將前來參加。阿迦汗還曾在棕櫚廳舉行追隨者會議。[40][g]

20世紀30年代,愛來多(Aletto)擔任倫敦麗茲酒店餐館經理,根據蒙哥馬利-馬辛本特英語Hugh Massingberd大衛·沃特金英語David Watkin (cinematographer)描述,他擁有「受人喜愛且善於模仿的性格」。[29]那時,愛德華八世和他的夥伴常常出現在麗茲酒店。1932年,《倫敦標準晚報》發現親王在舞池中跳舞:「威爾士親王從不放過任何一個提升舞技的機會……他跳了三支探戈舞,每支時長35分鐘!」[h]1934年,愛德華的弟弟肯特公爵喬治王子在麗茲酒店迎娶希臘及丹麥馬里納郡主,花園中搭建起慶典的腳手架。[42]伊麗莎白王太后、保加利亞沙皇鮑里斯三世愛丁堡瑪麗公主都會參加在麗茲舉辦的私人派對。[43]酒店曾一度同時招待四位在位君主:鮑里斯三世、埃及國王法魯克一世、西班牙國王阿方索十三世和荷蘭女王威廉明娜[44]在愛德華八世與華里絲·辛普森的戀情曝光後,兩者的聚會改在餐館門口附近舉行,以備需要時快速離開。[45]

1926年,倫敦麗茲酒店受到1926年英國大罷工影響,又需要面對來自多徹斯特酒店格羅夫納樓英語Grosvenor House等競爭者的挑戰。隨後的大蕭條更使酒店業績大幅衰退。1931年夏天,酒店不得不削減員工工資,廚師、廚房幫工、經理工資降低25%。[46]為了提高收入,1935年,弗雷德·卡文迪什-本廷克(Fred Cavendish-Bentinck)提議酒店應舉辦卡巴萊歌舞表演。酒店在《倫敦標準晚報》中宣傳後,該項目迅速獲得成功。1936年1月,奧地利喜劇演員維克·奧利弗英語Vic Oliver在酒店中進行了兩星期的表演,次年,西里爾·弗萊徹英語Cyril Fletcher來到麗茲表演了一個月。英國廣播公司開始播放酒店演出的直播,表演者包括鋼琴家比利·米爾頓英語Billy Milton。通過喬·凱的舞蹈樂隊英語Joe Kaye's Band的演繹,歐文·柏林的歌曲《追求時尚英語Puttin' On the Ritz》(Puttin' On the Ritz)受到了歡迎。[47][i]1937年,詹姆斯·史蒂芬(James Stephens)曾短暫接替盧根擔任酒店總管,隨後由漢斯·普菲佛英語Hans Pfyffer繼承酒店。他自1910年起便擔任麗茲酒店發展公司的董事,同時也是巴黎麗茲酒店的主席。[38]

第二次世界大戰

1940年至1941年間,索古一世居住在倫敦麗茲酒店。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倫敦麗茲酒店是社會精英們政治、社會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許多聲名顯赫的皇室成員、貴族以及政治家都搬進麗茲酒店裡生活。[48]作家克里斯托弗·塞克斯英語Christopher Sykes (author)的妻子卡蜜拉·羅素(Camilla Russell)認為麗茲酒店「在戰爭期間極其時髦,人們甚至比過去更愛約在麗茲見面」,夜晚的酒店「擠滿了人,但卻令人感到安全」。[49]塞克斯的妹妹、安特里姆伯爵夫人安琪拉評論道,如果想要「在戰爭期間收集一些丈夫的消息」,那麗茲是理想的聚會地點。[50]莫德·卡納德英語Maud Cunard曾在麗茲居住過一段時間,但之後移居去多徹斯特酒店。1940年夏天,阿爾巴尼亞皇室曾住進麗茲酒店並租下一整層,其中包括國王索古一世、皇后傑拉爾丁、萊卡王儲、國王的六個妹妹、兩個外甥女以及三個外甥,由巴黎的阿爾巴尼亞外交官、管家和許多保鏢陪同。[48][51]索古將皇室的金銀珠寶保存在麗茲酒店的儲藏室中,之後轉移至英國銀行。[48]

由於索古擔心空襲,女性衣帽間被改裝為阿爾巴尼亞人的私人庇護所。在一次空襲中,一顆炮彈落在麗茲酒店與伯克利酒店之間的皮卡迪利街上,震碎了麗茲的玻璃,大多數阿爾巴尼亞皇室成員因此搬去了切爾西,但索古仍在麗茲居住到了1941年春天,隨後移居去白金漢郡帕穆爾勳爵的房子中。[48]倫敦麗茲酒店總共遭受九次空襲轟炸,餐館因此兩度歇業。[52]

在一次與美國通話的皇家廣播中,荷蘭女王威廉明娜、盧森堡大公夏洛特、挪威國王哈康七世以及丹麥國王克里斯蒂安十世同時來到了麗茲酒店。[49]戰爭時期,愛德華·貝奈斯每周會在酒店宴請賓客。1942年,溫斯頓·邱吉爾德懷特·艾森豪威爾夏爾·戴高樂在麗茲酒店的瑪麗·安托瓦內特套房內討論行動。倫敦政治觀察員布倫丹·布雷肯英語Brendan Bracken以及政治家羅納德·特里英語Ronald Tree都常常出現在麗茲,特里一直居住到1940年冬天。[53]同時期,第十任馬爾博羅公爵約翰·斯賓塞-邱吉爾英語John Spencer-Churchill, 10th Duke of Marlborough的第二任妻子勞拉·隆英語Laura Spencer-Churchill, Duchess of Marlborough、建築作家詹姆斯·李斯-米恩英語James Lees-Milne、作家哈羅德·阿克通英語Harold Acton諾曼·道格拉斯英語Norman Douglas皆會定期在麗茲酒店用餐。[54]

阿拉斯泰爾·福布斯英語Alastair Forbes費利斯·霍普-尼科爾森英語Felix Hope-Nicholson描述,麗茲酒店的地下室酒吧是同性戀酒吧,而樓上的酒吧則是異性戀酒吧。霍普-尼科爾森認為地下室的酒吧「眾所周知是接待同性戀的」,並表示「對於權貴來說,麗茲酒吧太雅致、太受歡迎了,但最重要的,它接待同性戀顧客」。第二任特雷迪加子埃文·摩根英語Evan Morgan, 2nd Viscount Tredegar、國會議員哈羅德·尼科爾森英語Harold Nicolson、詩人布萊恩·霍華德英語Brian Howard (poet)以及寶琳·田納特英語Pauline Tennant都是地下室酒吧的常客。[55]

戰後年代

曾經的世界首富保羅·格蒂在二戰後居住在麗茲酒店。

布雷斯維爾-史密斯家族英語Bracewell Smith擁有倫敦麗茲酒店超過30年,同時也掌握附近的倫敦柏寧酒店英語Sheraton Grand London Park Lane Hotel的產權。儘管家族通過麗茲酒店迅速積累財產,但二戰後也曾出現過動盪的時期。1946年,工人運動對麗茲酒店菜餚出品造成衝擊,招致許多批評。一些被稱為「麗茲的朋友」的贊助商曾在柏寧酒店與布雷斯維爾·史密斯見面,抱怨麗茲餐飲素質下滑。史密斯親自來到麗茲用餐,隨後告知贊助商用餐體驗令人滿意。[56]

戰後年代一些自殺事件也讓麗茲蒙上了陰影。1949年10月,練馬師彼得·比蒂英語Peter Beatty從酒店六樓窗戶墜樓身亡。[57]1953年3月,法國幫派成員皮埃爾·德·賴特男爵(Baron Pierre de Laitre)在三樓房間內向意中人艾琳·希爾(Eileen Hill)求婚未果,將她掐死,隨後將絲襪塞進喉內自殺。[58][j]

儘管如此,在20世紀50年代,倫敦麗茲酒店仍然是貴族的社交中心,吸引着全世界的社會精英。[64]酒店受到阿迦汗家族的歡迎,當時的世界首富保羅·格蒂在二戰後也居住在麗茲酒店。一位為《時代》和《生活》雜誌工作的攝影師曾在酒店外安排手推車貨郎在格蒂離開酒店時往人行道拋灑銅幣,並記錄下他拾起銅幣的瞬間。[65]殼牌石油的繼承人歐嘉·德特丁英語Olga Deterding曾在麗茲酒店居住數年,在一次與戀人的爭吵中,她將戀人的褲子丟出窗戶外。1956年,她對上流社會生活感到厭倦,前往法屬赤道非洲,在阿爾伯特·史懷哲的麻風病患者聚居點工作了一段時間。[66]電影明星麗塔·海華絲泰魯拉·班克希德英語Tallulah Bankhead是麗茲酒店的常客,1949年,海華斯與阿里汗王子英語Prince Aly Khan結婚,1953年離婚。同時期,努巴爾·古爾本基安英語Nubar Gulbenkian也是麗茲酒店的著名房客,他是一位「熱情洋溢、性格外向」的人,在麗茲擁有一間套房,常常提出過分豪華的要求,甚至是想要不當令的食物。[67]

1959年1月,剛果共和國總理帕特里斯·盧蒙巴與加納駐倫敦高級官員愛德華·艾德加耶英語Edward Adjaye在麗茲酒店的餐館會面。一些關注剛果人權問題的穆斯林在酒店外抗議示威,舉起「兒童強姦犯 - 滾回家」的標語並高喊種族歧視口號。艾德加耶離開酒店時遭到攻擊,不過據猜測,他被錯認成盧蒙巴。[68]

喬治·克里提克斯在麗茲酒店擔任首席行李員超過45年。1960年,他因健康原因退休。最初,巴西爾·扎哈洛夫英語Basil Zaharoff將這份工作推薦給他。[69]1959年,在喬治·克里提克斯所著的《麗茲的喬治》(George of the Ritz)中,他回憶起服務生涯中遇見的著名人物和重要事件。克里提克斯曾擔任阿迦汗的賭博中介,這位君主給予他45000美元,讓克里提克斯以他的名義下注。在王子阿里汗18歲時,為了幫助他淡忘一段失敗的戀情,克里提克斯帶他在美國遊玩一個月。克里提克斯曾看見一位穿著連褲工作服、未剃鬍須的男性走進酒店,叫停他之後才發現該名男性為保加利亞沙皇鮑里斯。鮑里斯是鐵道愛好者,當時剛剛駕駛完火車。[70][71][k]

近期歷史

麗茲酒店的下午茶
麗茲酒店的畫廊

20世紀60年代,披頭士狂熱性革命、貴族沒落徹底改變了倫敦的社會景象。人們不再以挑剔的標準去要求倫敦麗茲酒店。佩里格林·沃索恩英語Peregrine Worsthorn指出了這種改變:「準確地說,麗茲已經不是一切都那樣奢華了,不再熠熠生輝……它的魅力早已逝去,取而代之的是殘破。酒店常常空蕩蕩的,只有殘存的輝煌記憶以及放棄舒適、喜愛懷舊的顧客還能讓它保有生機」。[72]但名人仍在麗茲酒店舉辦派對,滾石樂隊便是麗茲的常客。英國首相哈羅德·威爾遜愛德華·希思哈羅德·麥克米倫也常在麗茲用午餐,希思一直預定餐館的29號餐桌。[73]

20世紀70年代,酒店進入動盪時期。愛爾蘭共和軍的恐怖襲擊威脅是頭號問題,炸彈恐嚇並不罕見。[74]石油危機給酒店帶來了直接的影響。1976年4月5日,布雷斯維爾-史密斯家族英語Bracewell Smith不得不把股票以275萬英鎊售予特拉法加集團英語Trafalgar House (company)[75]交易時,酒店入住率僅有45%;麗茲燒烤屋因虧損過多而關停。[44]1984年,麗茲酒店重新舉辦星期日茶舞會,茶舞會在20世紀20年代至30年代十分受歡迎。[76]由於下午茶需求旺盛,酒店住客常常找不到座位,因此麗茲決定僅向住客開放。許多被這一規則限制的倫敦人提出反對意見,麗茲不得不做出妥協,但下午茶仍需提前預定。[77]出席茶會需着正裝,米克·賈格爾曾被酒店拒絕進入茶會,因為他沒有穿夾克、戴領帶。[44]

1995年10月,埃勒曼集團的大衛和弗雷德里克·巴克利英語David and Frederick Barclay耗資8000萬英鎊購買倫敦麗茲酒店。他們花費8年、耗資4000萬英鎊將酒店修復至過往的華麗狀態。[l]威爾士王妃戴安娜去世兩年後,威爾士親王查爾斯卡米拉·帕克-鮑爾斯首次共同出現在公共視野,他們在麗茲酒店參加帕克-鮑爾斯妹妹的生日派對。[79]2002年11月,兩人再次回到麗茲舉辦親王的生日派對,伊麗莎白二世愛丁堡公爵菲利普親王皆有出席。[80]同年,麗茲因其優秀的宴席和餐飲服務獲得威爾士親王的皇家委任認證[81]2005年,酒店合併毗鄰的威廉·肯特樓。2007年1月27日,酒店發生火災,超過300人需轉移至附近的梅費爾酒店英語The May Fair Hotel。火情始於地下室賭場餐館的排氣口,沒有人在火災中受傷。麗茲賭場僅受到「輕微損傷」。[82]2013年4月8日,前任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在麗茲酒店休息期間中風逝世。[83]

自從巴克利兄弟購置麗茲後,酒店沒有繳納過企業稅,因此受到批評。會計部門表示,酒店使用一系列避稅措施將企業稅降至零。大衛·巴克利的兒子埃丹表示,企業遵守英國法律。[84]

建築

麗茲酒店立面圖
麗茲酒店平面圖

作家蒙哥馬利-馬辛本特英語Hugh Massingberd大衛·沃特金英語David Watkin (cinematographer)曾描述道,「文雅的贊助人、建築師和天才手工藝人奇蹟般聯合起來,彼此間保持和諧,創造出麗茲酒店這一順應當時社會潮流、建築潮流的產物。完工之際,這棟建築被譽為時代傑作……」[85]兩位建築師查爾斯·繆斯英語Charles Mewès亞瑟·戴維斯英語Arthur Joseph Davis都曾在富有聲望的法國美術學院專攻建築設計,主要研究文藝復興對建築的影響,其是「法國傳統古典主義的基石」。[86]1897年至1898年,繆斯為凱撒·麗茲設計巴黎麗茲酒店,之後結識亞瑟·戴維斯並一同着手設計1900年世界博覽會的展覽館大皇宮小皇宮[87]1904年至1905年,兩位建築師一起進行倫敦麗茲酒店的設計工作。[88]

建築外部的結構和外觀結合了法國與美國風格,同時保留些許英國風格的痕跡。其「匯聚了各式巴黎建築傳統」,皮卡迪利街的拱廊與旺多姆廣場和里沃利街的首層遙相呼應,綠園一面陡峭的復折式屋頂與赫克托爾·勒菲埃爾所設計的盧浮宮花廊英語Pavillon de Flore相似,高大的窗戶和牆板則類似於繆斯的早期作品、位於貝雅德街(Rue Bayard)的茹費理宅邸。[88]

倫敦麗茲酒店的正面

1904年6月,華林·懷特建築有限公司(Waring White Building Co. Ltd)開始進行酒店的基坑挖掘工作,1905年10月1日完成,次年5月開放。[89]建築商期刊與建築工程師英語Architects' Journal》每月皆記錄建築進度,其中一冊曾提及某些施工方面的難點,例如在狹窄的施工範圍內吊起20噸重、39英尺長的鋼梁。《建築師與承包商記者》(The Architect and Contract Reporter)記錄道,由於空間有限,現場不能存放建築材料。砂漿皆在地下室中配製,石塊則放置於「人行道上方帶有防水屋頂的平台上」。[90]沃爾辛厄姆樓酒店英語Walsingham House的紅磚基礎被爆破拆除後替換為鋼結構混凝土基礎。[91][m]

工程總預算為345227英鎊8先令1便士,其中英國家具製造商華林和吉洛英語Waring & Gillow獲得102000英鎊,法國裝修公司獲得49000英鎊,英國裝修公司獲得15000英鎊。[89]約翰·P·畢曉普(John P. Bishop)以及斯文·拜蘭德英語Sven Bylander擔任施工階段的顧問工程師。[89]

面對皮卡迪利街的建築立面大約有231英尺長,面對阿靈頓街一面為115英尺長,而綠園一面則為87英尺長。建築師們遇到的第一個問題是不規則的場地。但賓尼表示,戴維斯憑藉「高超的透視技巧」解決了這一難題,他使用彎曲的牆壁「巧妙地修飾了酒店後部急劇收窄的空間」。[93]而酒店前方拱出的部分擴大了上方客房的面積。[94]首層地面使用昂貴的挪威花崗岩,其上鋪設波特蘭石材。[88]

為了提高防火性能,建築的鋼結構基於19世紀80年代在芝加哥生產的一種模型進行製造,製造工作在德國進行,[88][n]牛津街的波茲公司(Potts & Co.)組裝。外牆防火處理由匹茲堡和倫敦的哥倫比亞防火有限公司(Columbian Fireproofing Company Ltd.)負責,使用帶肋鋼筋進行通風,同時保留了防噪音和防震動功能。[95]內牆使用石膏包裹的「中空、多孔的紅磚」,[91]樓板也同樣具備防火能力。[90]屋頂的每一角都有麗茲酒店的象徵——一隻青銅獅子。[94]

內部設施

倫敦麗茲酒店首層

酒店主要由倫敦和巴黎的設計師進行設計,從內而外皆為路易十六風格,讓酒店擁有「恰到好處的特殊氛圍」。[96]馬庫斯·賓尼英語Marcus Binney認為酒店一樓的裝潢是「歷史上最優秀的酒店建築傑作之一」,並將其「宏大的景象、高聳的廳堂、閃亮的吊燈」與皇室宮殿相提並論。[97]家具製造商華林和吉洛負責大多數室內設計工作。1906年的首層平面圖展示了俯瞰露台和花園的主餐館、一條宏偉的中央走廊、接待室外的圓形門廳冬園(Winter Garden)、瑪麗·安托瓦內特套房以及許多商鋪。[98]燒烤餐館的入口位於皮卡迪利街酒店入口的右側,有樓梯通向地下。燒烤餐館在酒店東側,而宴會廳位於酒店西側的餐館下方。[99]如今已經成為麗茲俱樂部。長廊(Long Gallery)是一條寬敞的拱廊,鋪着精織薩伏內里英語Savonnerie地毯,由東側的阿靈頓街入口延伸至西側的餐館,沿途有複雜的馬蹄形拱門。[100]建筑西南角建有三角形樓梯。[101]而彎曲的主樓梯能讓女性「戲劇化地出場並以最佳效果展現她們的禮服」。[97]

棕櫚廳

棕櫚廳

棕櫚廳(英語:The Palm Court)是麗茲酒店最為著名的場所。它擁有豪華的杏黃色路易十六風格裝修,室內擺放有橢圓形椅背的鍍金路易十六式扶手椅等奢華的家具。華林和吉洛對18世紀60年代至70年代法國新古典主義家具進行了研究,並基於此研究設計出棕櫚廳的裝潢。廳內「鑲嵌着銅邊鏡子」,「弧形吊頂飾有鍍金格柵」,蒙哥馬利-馬辛本特和沃特金認為它「代表了愛德華時代上流生活的優雅與舒適」。[100]

棕櫚廳原本被稱為冬園(Winter Garden),其兩端為巨大的窗戶,1972年被更換為20面鏡子。[102]廳內的噴泉名為「源泉」(La Source),使用沙龍大理石(Echaillon marble)精雕而成。[103]金色的女神像藏於穴中。[104]玻璃材質的廳頂包含兩盞鍛鐵燈具,天花板飾有獅皮花紋。[105]1906年起,大廳整體色調為杏黃色,保持至今。凱撒·麗茲花費數周測試各種色調後,認為這種顏色能襯托女性的膚色。[106]

世界著名的「麗茲茶會」(Tea at the Ritz)在棕櫚廳舉行,[o]一度吸引眾多著名顧客,如愛德華七世溫斯頓·邱吉爾、電視主持人諾爾·愛德蒙斯英語Noel Edmonds、演員朱迪·加蘭、作家伊夫林·沃伊麗莎白王太后。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棕櫚廳被賦予「茶之地」(the place for tea)的稱號。[100]20世紀20年代,一支小型管弦樂團定期在廳內表演。電影導演約翰·蘇特洛英語John Sutro回憶道,女演員赫敏·巴德利英語Hermione Baddeley曾要求小提琴手「演奏些激烈的音樂」。冬園與中央大走廊之間是愛奧尼亞式柱撐起的屏風。[107]

餐館

麗茲餐館
皮卡迪利街一面,餐館的外觀

酒店共有六間私人餐館,包括瑪麗·安托瓦內特套房(Marie Antoinette Suite)以及二級登錄建築威廉·肯特樓英語Wimbourne House[108]馬庫斯·賓尼表示,這些餐館「已不僅擁有倫敦最美的內部裝潢,它們是世界上最美麗的餐館」。[109]

凱撒·麗茲曾評論道,幸好酒店使用鋼結構建成,否則如此大量地使用銅件,「它們的重量將壓垮牆壁」。[109]主餐館入口的兩側是兩尊真人尺寸的雕塑,「如同克勞德·米歇爾英語Claude Michel的青銅版作品,各有六盞燈映照出它們的銅質光澤。雕塑安裝於拋光的銅飾沙龍大理石底座之上」。[100]餐館和毗鄰的客房由巴黎的P·H·雷蒙父子(P. H. Remon and Sons)設計。蒙哥馬利-馬辛本特和沃特金描述道,「天花板的繪畫如同視覺陷阱,粉紅色的雲朵飄浮於藍色的天空之下,周圍環繞着花環」。銅製吊燈也是餐館的特色,其受到18世紀雕塑作品的啟發,如雕塑家奧古斯丁·德·聖-奧班英語Augustin de Saint-Aubin的《Le Bal Pare et Masque[110]以及1782年1月21日巴黎贈予國王和皇后的讓-米歇爾·莫羅英語Jean-Michel Moreau作品《盛宴》(Le Festin)。[109]

皮卡迪利街拱廊北端為多塊一層樓高的鏡子,在冬季點亮燈光時,它們能讓房間顯得寬敞。[111]餐館南端為戴維斯的水彩畫以及名為《泰晤士河與大海》(The Thames and the Ocean)的人物雕塑,雕塑下方放置有挪威粉色大理石製成的自助餐檯。

麗茲酒店的餐飲

1977年酒店大翻新期間,餐館在就餐時間將腳手架藏於潔淨的幕簾後,以防影響食客的心情。同一時期,酒店也移除了大堂柱子的奶油色漆面,露出大理石的粉紅色。[45]翻新的主要工作為修復及清潔,同時保持1906年的原始色調。首次開業時使用的家具多數仍在使用,新家具也盡力復刻原有家具的風格。[112]床頭櫃仍留有呼喚女僕、男僕、服務員或傭人的按鈕,並且不提供電話傳喚的服務。[113]

自倫敦麗茲酒店創立以來,廚房便主要由法國廚師運營,且擁有精通俄式湯品及維也納油酥糕點的專家。其蛋糕更是遠近聞名,愛德華七世定期從麗茲訂購蛋糕至白金漢宮。[114]曾任巴黎麗茲酒店調味汁廚師英語Saucier的M·馬利(M. Malley)被任命為倫敦麗茲酒店的廚師長,他在此發明了多種菜品,如Saumon Marquise de Sevignre(三文魚伴小龍蝦慕斯)、Filet de Sole Romanoff(蛤蜊配蘋果切片與洋薊)以及Poulet en Chaudfroid(雞肉伴咖喱風味粉色慕斯)。[114]麗茲酒店因其超群的餐飲服務而聞名,跨國企業的運營官及董事常常用其餐館舉行會議。在麗茲酒店用餐需提前數周預定餐桌。里沃利酒吧擁有類似於東方快車酒吧的裝飾藝術風格,由室內設計師特莎·肯尼迪英語Tessa Kennedy於2001年設計。路易十四式的休息室由室內設計師馬瑟·布朗熱英語Marcel Boulanger設計。俱樂部聚會室則由蘭尼根和莫蘭特(Lenygon and Morant)打造,受到馬修·別廷翰所擁有的坎伯蘭公館英語Cumberland House的帕拉第奧風格影響,其他房間的裝修則擁有威廉·錢伯斯羅伯特·亞當的風格。[115]在特拉法加套房,菜餚盛於南京瓷器中出品。[116]2005年,麗茲因其優秀的宴席和餐飲服務獲得威爾士親王皇家委任認證[117]

瑪麗·安托瓦內特套房

1914年的瑪麗·安托瓦內特套房

瑪麗·安托瓦內特套房可從主餐館進入。馬庫斯·賓尼表示,「房間內的裝飾皆閃耀着鍍銅的亮光,就連檐口下的卵錨飾英語Egg-and-dart也不例外」。房間與瑪麗·安托瓦內特同名,花卉圖案在房內隨處可見,其象徵着瑪麗·安托瓦內特宴會中的花朵。[118]壁爐上方是一籃花,「花從橢圓型的弦月窗英語Lunette中溢出」。[119]套房的小型玄關放置有兩尊象徵春季與夏季的紅陶雕像,「鼓形基座裝飾着鍍銅花朵和色帶」。[120]大型的通風格柵同樣為古銅色。牆壁上安裝有一系列壁燈,燈下的把柄包含25片葉子。根據賓尼的描述,吊燈掛於「弓上弦,間或點綴着花朵,流蘇成群垂下」。牆壁上的鑲板仿照畫框處理,擁有內外兩層裝飾線,與窗框和牆面鏡子產生對比,後兩者「被蘆葦叢環繞,窗簾可掛於後方插入物,防止其遮擋裝飾線」。[119]

房間與套房

截至2015年,倫敦麗茲酒店擁有134間客房,其中111間為房間、23間為套房。房間主要分為三種類別:優良國王/皇后/雙床、行政國王/雙床、豪華國王/雙床。優良皇后和國王房間面積分別為215平方英尺和260平方英尺,[121]行政和豪華國王房間則分別為320平方英尺和385平方英尺。[122]套房則分為多種類別:初級套房、優良套房、行政套房、豪華套房、特拉法加套房以及伯克利套房,除此之外還有招牌套房,如皇家套房和威爾士親王套房,套房皆有不同風格的裝潢。[123]行政套房多朝南,面積320平方英尺,擁有小型休息室以及古董家具。[124]初級客房俯瞰皮卡迪利街,包含「壁爐、鍍銅裝飾線以及古董家具」,面積為495平方英尺。[125]擁有三至五間臥室的套房面積在1990平方英尺至2802平方英尺之間。[126]

威廉·肯特樓

威廉·肯特樓英語Wimbourne House,也被稱為溫伯恩公館,是麗茲酒店的擴張部分。[127]樓房被改造為功能齊全的區域,包括音樂廳、伯靈頓廳、伊麗莎白皇后廳和威廉·肯特廳。其還配備三個麗茲酒店頂級套房:阿靈頓套房、皇家套房和威爾士親王套房。其中數間房間擁有路易十六式壁爐。[128]這棟二級建築的修復進行得十分謹慎,同時,酒店為其安裝了少數現代化設備,如平面電視。2007年,威廉·肯特樓的修復工作獲得了英國皇家建築師協會國家金獎。[129]

麗茲俱樂部

1906年的麗茲舞廳
位於拱廊處西側入口的標誌

麗茲俱樂部是酒店的賭場,占據了原本屬於麗茲酒吧以及燒烤餐館的位置。但在最初,此處是麗茲舞廳。[16]1906年五月的《真相英語Truth (magazine)》雜誌描述道,地下室的燒烤餐館和自助餐館十分壯麗,裝修色調為乳白色,「牆面的鏡子反射出拱頂的無限交叉」。[99]房間通常用於晚宴、舞會,自助餐館南側的舞台還用於舉行劇場表演。20世紀20年代,燒烤餐館遷進自助餐館,並配備圓桌以及橢圓椅背的藤椅。一本1926年的小冊子表示,「一些倫敦最好的私人或公共舞會」曾在這片美景中舉行。[130]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舞廳名為夜總會La Popote。俱樂部內擺放了沙包,模仿戰時防空洞的場景。吊燈使用各式酒瓶製成,蠟燭放置於酒瓶瓶頸處。戰時舞池十分擁擠,但隨後人流逐漸減少。[130][131]勞瑞·羅斯(Laurie Ross)曾擔任麗茲酒吧和燒烤餐館負責人。熟客將酒吧稱為「勞瑞吧」。1976年,羅斯退休後酒吧關閉。[132]20世紀70年代,地下室不再對公眾開放。[130]

1977年,特拉法加集團將地下室出租給Mecca Sportsman and Pleasurama,次年,麗茲俱樂部開張。俱樂部的管理獨立於酒店。[130]地下室復原為1906年酒店的路易十六風格,使用6000片金箔進行裝飾,[133]但沒有遮擋住裝飾線以及繪於賭桌上方的丘比特、花環和藍天白雲。復原工作包含上漆、清潔並修復至最初的色調。家具也同樣修復至原有狀態,無法修復的則使用複製品代替。高級俱樂部、餐館安娜貝爾(Annabel's)的廚師史蒂芬·普爾曼(Stephen Pulman)被任命為麗茲俱樂部的主廚。[134]開張時,麗茲俱樂部僅向會員與酒店賓客開放。[112][135]然而,與多數賭場不同,麗茲俱樂部收取入場費,[136]最低賭注也十分昂貴。其提供輪盤二十一點百家樂撲克以及角子機等賭博遊戲。[137]

1998年,麗茲俱樂部被倫敦俱樂部英語London Clubs International收購,後者將他們的活動場所從聖詹姆斯街英語St James's Street德文俱樂部英語Devonshire Club搬遷至麗茲酒店的地下室。1998年6月,新公司麗茲酒店賭場有限公司成立,酒店獲得開設賭場的法律准許。快速翻新後,俱樂部於9月12日再次開張,高級會員到場參與,每位會員允許邀請一位客人。截至2006年,麗茲俱樂部分為四個主要區域——餐館、酒吧、休息室和過去用作自助餐館的私人賭博廳。[138]2014年7月,諾拉·阿爾-達赫(Nora Al-Daher)向倫敦高等法院起訴麗茲俱樂部,聲稱她「被利用」並遭索取200萬英鎊。[139]

流行文化

伊夫林·沃於1942年著的小說《暫停工作》(Work Suspended)描述了倫敦麗茲酒店的一個場景,午餐中,敘述者愛上了朋友的妻子。艾倫·班尼特英語Alan Bennett的寓言式喜劇《四十年來》(Forty Years On)發生在戰爭時期的麗茲酒店地下室。[49]奇幻小說《好預兆》的世界中,兩位主要角色,天使阿茲拉斐爾(Aziraphale)與惡魔克勞利(Crowley)頻繁出入麗茲酒店。歌曲《夜鶯在伯克利廣場歌唱英語A Nightingale Sang in Berkeley Square》以及皇后樂隊的《古典情人英語Good Old-Fashioned Lover Boy》皆提及麗茲。[140]1999年浪漫喜劇電影《諾丁山》的主要部分在酒店內及周邊拍攝。[141]

爭議

近年來,麗茲酒店採取多種措施防止商標被侵權。律師要求使用麗茲這一名稱的競爭者撤下網站以及Facebook賬戶中的商標,已經使用多年者也不例外。德斯伯勒·麗茲自20世紀30年代起便使用這一名稱,但也在律師的建議下於2012年更名。[142]同年,北安普頓郡一處名為麗茲的婚宴場所獲通知後,更名為凱特林·麗茲餐飲會議公寓。布里格豪斯·麗茲自1938年起即使用這一名稱,仍於2017年被要求更名,否則將面臨法律行動。[143]

注釋

  1. ^ 倫敦麗茲酒店最初計劃納入威廉·肯特樓所在土地,然而溫伯恩男爵拒絕將他的房產售予麗茲酒店。[10]在凱撒·麗茲提出收購的一百年後,酒店終於成功購買這棟建築。[11]
  2. ^ 在配備電力的薩沃伊酒店開業之前,酒店房客需要為客房照明用的蠟燭付款。由於酒店認為顧客會在旅行中帶上自己的僕人,因此酒店工作人員的服務也都需要收費。[13]
  3. ^ 社會名流戴安娜·曼納斯回憶道,當時年輕的單身女性不允許獨自進入酒店。但她的母親對麗茲酒店格外通融,因為麗茲很美,她的母親欣賞麗茲的美。[20]
  4. ^ 1908年末,酒店主席威廉·哈里斯曾提議將酒店名稱中的「麗茲」移除。但他也提出在北美洲宣傳「麗茲」品牌。[20]
  5. ^ 愛德華七世的情婦艾莉絲·科普爾英語Alice Keppel是倫敦麗茲酒店的常客。[22]
  6. ^ 經歷卓別林導致的一系列混亂以後,酒店經理髮誓,麗茲酒店「再也不」招待電影明星了。[32]
  7. ^ 阿迦汗租用麗茲酒店的一間套房超過40年。[39]
  8. ^ 愛德華八世的加冕儀式原本計劃於麗茲酒店舉行。而他最喜愛的歌手希爾德加英語Hildegarde將在儀式中表演。[41]
  9. ^ 然而在前任首席行李員喬治·克里提克斯(George Criticos)的書《麗茲的喬治》(George of the Ritz)中,他表示,麗茲酒店從沒有這首歌的演出,因為酒店認為這首歌很「庸俗」。[44]
  10. ^ 也有一些新聞來源表示,希爾的喉嚨被砍傷,男爵隨後使用吊褲帶將自己綁在床柱上自殺。1949年,新聞報道卻描述道,在他成功向希爾求婚後,希爾的父親在婚禮原定日期的前一天帶着步槍離開了位於普雷沙泰勒的住處。希爾和德·賴特三個月後結婚,但卻在幾個月內離婚。兩人以夫婦名義登記入住麗茲酒店223號客房。希爾的父親是警察,他表示女兒一直躲躲藏藏,他也從未聽聞過德·賴特男爵。希爾的朋友表示,希爾在謀殺-自殺事件發生的一年前認識德·賴特。濺滿鮮血的事發現場發現了一張紙條,但警察沒有公布其中的內容。對事件進行調查後,法國警察認為希爾被逼迫與德·賴特離婚。[59][60][61]警察後來還表示,德·賴特在迪納爾經營一間酒店和一間酒吧,他還參與走私,使用摩托艇來往法國與英國。命案發生前,他剛剛被法國海關要求支付4000英鎊的費用。[62][63]
  11. ^ 1961年7月17日,喬治·克里提克斯在離開麗茲酒店一年後於倫敦去世。[70]
  12. ^ 吊燈和牆燈仍使用最初的電力設施。[78]
  13. ^ 麗茲酒店位於沃爾辛厄姆樓酒店原址。[92]
  14. ^ 當時英國的建築法律要求,沿街的建築外牆應至少有39英尺厚。[95]
  15. ^ 嚴格地說,麗茲茶會起源於薩沃伊酒店的茶會。

參考文獻

  1. ^ London Campus signs collaborative agreement with The Ritz London. Coventry University. 2014-04-30 [2015-03-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2-16). 
  2. ^ Binney 2006,第20頁.
  3. ^ 3.0 3.1 Carlton Hotel. London, England: The Times. 1902-10-30: 14 [2015-06-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6-26) –透過Newspapers.com英語Newspapers.com.  開放獲取
  4. ^ To the Editor of the Times. London, England: The Times. 1901-09-20: 2 [2015-06-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6-26) –透過Newspapers.com英語Newspapers.com.  開放獲取
  5. ^ Macqueen-Pope 1972,第119頁.
  6. ^ Jackson, Alastair A. The Development of Steel Framed Buildings in Britain 1880–1905 (PDF). Construction History, Vol. 14, 1998: 34 and 37. [2014-12-13].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4-12-13). 
  7. ^ Trade Notes. The Architect & Contract Reporter: 16. 1906-03-09 [2015-03-04]. 
  8. ^ Montgomery-Massingberd & Watkin 1980,第64頁.
  9. ^ Montgomery-Massingberd & Watkin 1980,第63-4頁.
  10. ^ Berland, Standing, Jardine 2001,第88頁.
  11. ^ William Kent House, London, W1. Architecture.com. [2015-06-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6-30). 
  12. ^ Binney 2006,第83頁.
  13. ^ Binney 2006,第84-85頁.
  14. ^ Binney 2006,第83-86頁.
  15. ^ Binney 2006,第91頁.
  16. ^ 16.0 16.1 Montgomery-Massingberd & Watkin 1980,第51頁.
  17. ^ Binney 2006,第94頁.
  18. ^ Binney 2006,第80-81頁.
  19. ^ Montgomery-Massingberd & Watkin 1980,第69頁.
  20. ^ 20.0 20.1 20.2 Montgomery-Massingberd & Watkin 1980,第68頁.
  21. ^ Newnham-Davis 1914,第186頁.
  22. ^ Montgomery-Massingberd & Watkin 1980,第66頁.
  23. ^ Binney 2006,第29頁.
  24. ^ Newnham-Davis 1914,第185頁.
  25. ^ 25.0 25.1 Montgomery-Massingberd & Watkin 1980,第70頁.
  26. ^ 26.0 26.1 Montgomery-Massingberd & Watkin 1980,第74頁.
  27. ^ Montgomery-Massingberd & Watkin 1980,第75頁.
  28. ^ Montgomery-Massingberd & Watkin 1980,第80-82頁.
  29. ^ 29.0 29.1 Montgomery-Massingberd & Watkin 1980,第96頁.
  30. ^ Binney 2006,第115頁.
  31. ^ Montgomery-Massingberd & Watkin 1980,第82-3頁.
  32. ^ Montgomery-Massingberd & Watkin 1980,第82頁.
  33. ^ Montgomery-Massingberd & Watkin 1980,第84頁.
  34. ^ Montgomery-Massingberd & Watkin 1980,第87頁.
  35. ^ Montgomery-Massingberd & Watkin 1980,第91-92頁.
  36. ^ Waugh 2012,第155頁.
  37. ^ Montgomery-Massingberd & Watkin 1980,第90頁.
  38. ^ 38.0 38.1 Montgomery-Massingberd & Watkin 1980,第101頁.
  39. ^ 39.0 39.1 Montgomery-Massingberd & Watkin 1980,第94頁.
  40. ^ Montgomery-Massingberd & Watkin 1980,第95頁.
  41. ^ Ranson, Jo. Radio Dial Log. The Brooklyn Daily Eagle. 1936-11-22: 23 [2015-03-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4-02) –透過Newspapers.com英語Newspapers.com.  開放獲取
  42. ^ Montgomery-Massingberd & Watkin 1980,第99頁.
  43. ^ Montgomery-Massingberd & Watkin 1980,第100-01頁.
  44. ^ 44.0 44.1 44.2 44.3 Dexter, Nancy. Now Uncle Sam's putting on the Ritz. The Age. 1976-04-20: 17 [2015-03-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20). 
  45. ^ 45.0 45.1 Smith, Ron. The Ritz: A London Hotel You Won't Soon Forget. The Evening Independent. 1979-04-17: 17A [2015-03-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20). 
  46. ^ Montgomery-Massingberd & Watkin 1980,第93頁.
  47. ^ Montgomery-Massingberd & Watkin 1980,第97頁.
  48. ^ 48.0 48.1 48.2 48.3 Montgomery-Massingberd & Watkin 1980,第105頁.
  49. ^ 49.0 49.1 49.2 Montgomery-Massingberd & Watkin 1980,第106頁.
  50. ^ Montgomery-Massingberd & Watkin 1980,第111頁.
  51. ^ Ballroom blitz: sex and spying in London's wartime hotels. The Guardian. 2011-10-30 [2015-03-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4-02). 
  52. ^ Montgomery-Massingberd & Watkin 1980,第119頁.
  53. ^ Montgomery-Massingberd & Watkin 1980,第107頁.
  54. ^ Montgomery-Massingberd & Watkin 1980,第110-11頁.
  55. ^ Montgomery-Massingberd & Watkin 1980,第115-16頁.
  56. ^ Montgomery-Massingberd & Watkin 1980,第122頁.
  57. ^ Peter Beatty Falls to Death; Had Faced Total Blindness. The Milwaukee Journal. 1949-10-26 [2015-03-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4-17). 
  58. ^ Montgomery-Massingberd & Watkin 1980,第125頁.
  59. ^ Murder in the Ritz Stirs London. The Ottawa Journal. 1953-03-10: 1 [2015-03-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4-02) –透過Newspapers.com英語Newspapers.com.  開放獲取
  60. ^ Gallagher, O. D. Two are dead in brutal case. The Lubbock Morning Avalanche. 1953-03-11: 30 [2015-03-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4-02) –透過Newspapers.com英語Newspapers.com.  開放獲取
  61. ^ Threatened 'Jilt' Ritz Murder-Suicide Motive Say Police. The Ottawa Journal. 1953-03-11 [2015-03-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4-02) –透過Newspapers.com英語Newspapers.com.  開放獲取
  62. ^ French Allege that the Baron Was a Smuggler. Keystone News Agency. 1953-03-11 [2015-03-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3-19). 
  63. ^ Photo of Eileen Hill and Baron de Laitre. Keystone News Agency. 1953-03-11 [2015-03-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3-19). 
  64. ^ Montgomery-Massingberd & Watkin 1980,第131-32頁.
  65. ^ Montgomery-Massingberd & Watkin 1980,第136頁.
  66. ^ Montgomery-Massingberd & Watkin 1980,第137頁.
  67. ^ Montgomery-Massingberd & Watkin 1980,第127頁.
  68. ^ Montgomery-Massingberd & Watkin 1980,第141頁.
  69. ^ Montgomery-Massingberd & Watkin 1980,第135頁.
  70. ^ 70.0 70.1 George of the Ritz Dead in London. The Bridgeport Post. 1961-07-18: 39 [2015-03-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4-02) –透過Newspapers.com英語Newspapers.com.  開放獲取
  71. ^ Criticos, George. The Life Story of George of the Ritz. Heinemann. 1959 [2015-03-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6-26). 
  72. ^ Montgomery-Massingberd & Watkin 1980,第148頁.
  73. ^ Montgomery-Massingberd & Watkin 1980,第145頁.
  74. ^ Montgomery-Massingberd & Watkin 1980,第146頁.
  75. ^ History of the hotel. Famoushotels.org. [2015-01-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1-20). 
  76. ^ Tea Dance back at London Ritz. The Ottawa Citizen. 1984-07-04: 67 [2015-03-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20). 
  77. ^ Turcotte, Bobbi. Teatime tradition survives serenely at London's Ritz. The Ottawa Citizan. 1987-01-31: G4 [2015-03-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20). 
  78. ^ Binney 2006,第88頁.
  79. ^ Charles, Camilla, trigger media waves. The Deseret News. 1999-01-29: A4 [2015-03-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20). 
  80. ^ Prince Charles, Bowles finally date in public. The Nevada Daily Mail. 2002-11-17: 5B [2015-03-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20). 
  81. ^ The Ritz, London (PDF). A Short History of The Ritz, London. 2015-07-01 [2015-07-01].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5-07-02). 
  82. ^ Ritz guests ordered out in fire. BBC News. 2007-01-27 [2010-05-22]. 
  83. ^ Philipson, Alice. Margaret Thatcher: body moved out of the Ritz. Telegraph (London). 2013-04-09 [2018-04-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25). 
  84. ^ Barclay twins' Ritz hotel pays no corporation tax. BBC News. 2012-12-16 [2013-09-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8-27). 
  85. ^ Montgomery-Massingberd & Watkin 1980,第31頁.
  86. ^ Montgomery-Massingberd & Watkin 1980,第32-33, 42頁.
  87. ^ Montgomery-Massingberd & Watkin 1980,第42頁.
  88. ^ 88.0 88.1 88.2 88.3 Montgomery-Massingberd & Watkin 1980,第43頁.
  89. ^ 89.0 89.1 89.2 Montgomery-Massingberd & Watkin 1980,第44頁.
  90. ^ 90.0 90.1 Illustrations-Ritz Hotel, Piccadilly. The Architect & Contract Reporter: 260. 1906-10-19 [2015-03-04]. 
  91. ^ 91.0 91.1 Montgomery-Massingberd & Watkin 1980,第46頁.
  92. ^ Trade Notes. The Architect & Contract Reporter: 16. 1904-08-12 [2015-03-04]. 
  93. ^ Binney 2006,第32頁.
  94. ^ 94.0 94.1 Binney 2006,第28頁.
  95. ^ 95.0 95.1 Ford, George B. The Ritz London. The Architectural Review: 148. May 1907 [2015-03-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20). 
  96. ^ Montgomery-Massingberd & Watkin 1980,第47頁.
  97. ^ 97.0 97.1 Binney 2006,第30頁.
  98. ^ Montgomery-Massingberd & Watkin 1980,第45頁.
  99. ^ 99.0 99.1 Binney 2006,第66頁.
  100. ^ 100.0 100.1 100.2 100.3 Montgomery-Massingberd & Watkin 1980,第48頁.
  101. ^ Montgomery-Massingberd & Watkin 1980,第156頁.
  102. ^ Binney 2006,第36頁.
  103. ^ Montgomery-Massingberd & Watkin 1980,第34, 48頁.
  104. ^ Montgomery-Massingberd & Watkin 1980,第158頁.
  105. ^ Binney 2006,第41頁.
  106. ^ Kalina, Mike. The Ritz in London Makes Teatime a Delight. The Pittsburgh Post-Gazette. 1989-05-31: 9 [2018-06-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20). 
  107. ^ Montgomery-Massingberd & Watkin 1980,第80頁.
  108. ^ Montgomery-Massingberd & Watkin 1980,第151頁.
  109. ^ 109.0 109.1 109.2 Binney 2006,第44頁.
  110. ^ Montgomery-Massingberd & Watkin 1980,第49頁.
  111. ^ Binney 2006,第56頁.
  112. ^ 112.0 112.1 Anderson, Susan Heller. Posh Casino To Help Restore The Ritz To Bygone Opulence. The Sarasota Herald-Tribune. 1978-06-30: 8A [2015-03-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20). 
  113. ^ Greene, Ruth L. For regal accommodations, the Ritz is queen. The Pioneer. 1977-05-25: 26 [2015-03-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4-02) –透過Newspapers.com英語Newspapers.com.  開放獲取
  114. ^ 114.0 114.1 Montgomery-Massingberd & Watkin 1980,第67頁.
  115. ^ Montgomery-Massingberd & Watkin 1980,第58頁.
  116. ^ Montgomery-Massingberd & Watkin 1980,第175頁.
  117. ^ Vermeesch & Van Passel 2005,第215頁.
  118. ^ Newnham-Davis 1914.
  119. ^ 119.0 119.1 Binney 2006,第64頁.
  120. ^ Binney 2006,第63頁.
  121. ^ Superior King Rooms. The Ritz London. [2015-07-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7-01). 
  122. ^ Deluxe King Rooms. The Ritz London. [2015-07-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7-01). 
  123. ^ Signature Suites. The Ritz London. [2015-07-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7-01). 
  124. ^ Executive King Room. The Ritz London. [2015-07-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7-01). 
  125. ^ Junior Suites. The Ritz London. [2015-07-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7-01). 
  126. ^ Three, Four & Five Bedroom Suites. The Ritz London. [2015-07-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7-01). 
  127. ^ Country Life. Country Life, Limited. 2006: 52 [2018-07-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20). 
  128. ^ Montgomery-Massingberd & Watkin 1980,第38頁.
  129. ^ William Kent House-The Ritz Hotel. Royal Institute of British Architects. [2015-06-30]. [永久失效連結]
  130. ^ 130.0 130.1 130.2 130.3 Binney 2006,第69頁.
  131. ^ Binney 2006,第117頁.
  132. ^ Montgomery-Massingberd & Watkin 1980,第139-141頁.
  133. ^ Montgomery-Massingberd & Watkin 1980,第152頁.
  134. ^ "Posh Casino To Help Restore The Ritz To Bygone Opulenc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Sarasota Herald-Tribune英語Sarasota Herald-Tribune,
  135. ^ London Hotel And Casino Review, January 2006, Volume 7, page 34
  136. ^ Gambler's World Guide, Volume 3, page 7
  137. ^ Las Vegas News & Review, Volume17, Issue 7, page 39
  138. ^ Binney 2006,第71頁.
  139. ^ Gambling Addict Sues London Ritz Casino for £2M in Losses. Casino.org. [2014-07-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8-10). 
  140. ^ Felsani & Primi 1997,第119頁.
  141. ^ James 2007,第87頁.
  142. ^ Desborough Ritz backs down over London hotel name threat. BBC News. 2013-01-15 [2017-02-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2-24). 
  143. ^ Brighouse Ritz told to change name by London Ritz hotel. BBC News. 2017-02-21 [2017-02-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2-23). 

參考書目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