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秉銓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馮秉銓
出生(1910-11-21)1910年11月21日
 清朝直隸省清河道保定府安州
逝世1980年3月6日(1980歲—03—06)(69歲)
 中國廣東省廣州市
國籍 中華人民共和國
職業大學教授

馮秉銓(1910年11月21日—1980年3月6日),男,直隸(今河北安新人,中華人民共和國物理學家。

生平

1930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物理系畢業。1932年到燕京大學進修,獲物理學碩士學位[1]

畢業後去嶺南大學物理系任講師[1],1935年以25歲成為該校最年輕副教授。曾任該系代主任[2]

1940年獲得中華文化基金會獎學金赴美國留學,1943年獲哈佛大學科學博士學位,主要從事電子線路與振盪理論的研究[3]。在哈佛任講師、研究員[1]

1946年回國,任嶺南大學電機系、物理系教授[1]。1947年任嶺大工學院院務主任、兼電機系主任[1]。1948年任嶺大教務長[1]

1950年,發表《強力震盪期的相角補償》,是該方面理論的權威文獻。

1951年兼任物理系主任[1]

1952年因院系調整轉入華南工學院,任一級教授、首任教務長[4]

1954年,發表《測定強力管靜態特性的一個新方法》,提出了圖示儀方法,後被廣泛應用[5]

1955年,與人合作翻譯出版《聲學基礎》、《振動與波》。1957年,出版23萬字專著《電聲學基礎》。

1957年,整風反右遭到批判。

1958年,馮秉銓主持研製了模擬電子計算機和俄漢電子翻譯機[1],後者於1960年國慶節試製成功。

1958年,馮秉銓主持重建華南工學院無線電工程系[1]。原華工無線電系因院系調整遷入成都組建成都電子通訊工程學院,電子系僅殘存一個電工學教研組。馮秉銓先生在科研之餘親自授課,培養青年教師。他以一人之力講授了電工基礎、無線電基礎、脈衝技術、電磁場理論、天線、無線電發送設備、電子計算機初步、震盪理論、聲學基礎等12門專業或基礎課程,每周上課多達27節[1]

1960年撰寫了《高頻傳輸線及其應用》一書作講義並出版付印[6]。馮秉銓還錄製了《科技英語常用詞彙》磁帶培訓青年教師[5]

1964年,合著出版《無線電發送設備》上冊,次年出版下冊。1965年,翻譯出版《聲納原理》。文革前夕,即將出版《震盪理論及其應用》。

文革中被打擊。原計劃出版的100萬字震盪理論專著《震盪理論》原稿散失。

1970年代,研究射頻削波語言加工器、脈寬調製式調幅廣播發射機,獲得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三項獎[1]。研製了10KW的上述發射機和語言加工器[1]

1973年,任華南工學院副院長。

1980年3月6日,馮秉銓逝世[7]

著作

馮秉銓教授牽頭研製成功的中國第一台俄漢翻譯電子計算機

著有《電聲學基礎》、《今日電子學》、《強力振盪器的相角補償》等[8]

參考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风雨同舟50年. 廣州: 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 2005. 
  2. ^ 纪念冯秉铨诞辰100周年. 網易(轉自廣州日報). [2014-04-09]. [永久失效連結]
  3. ^ 冯秉铨:士子楷模 风范长存. 網易. [2014-04-09]. [永久失效連結]
  4. ^ 无线电织就的爱情和人生. 新華網. [2014-04-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6-12). 
  5. ^ 5.0 5.1 冯秉铨先生. 華南理工大學. [2020-02-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18). 
  6. ^ 冯秉铨:愿得英才三千数,高峰深处共研寻. 科普中國. [2020-02-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18). 
  7. ^ 姚樹華. 士子楷模:冯秉铨先生. 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 
  8. ^ 冯秉铨. 新華網. [2014-04-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