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城 (選貢)
劉城(?—1649年),字伯宗,直隸池州府貴池縣人[1],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生平
劉城自選貢出身,曾寫下志節氣概的文章領導學術團體應社,談論邊塞、屯鹽、河渠、貿易;曾冒死上書救活入獄的黃道周、成勇、陳弘緒、周鑣。流寇事急,張秉文、史可法、黃配玄推薦他擔任九江同知,陳良弼、賀登選推薦他擔任郴州知州。北京淪陷,他悲憤得痛不欲生[1]。弘光帝繼位,劉城呈上恢復十策及四鎮防河禍害的奏章;南京淪陷,他和程世昌準備高淳、湖州、嘉興的義師,吳應箕被殺後他冒險收葬。後來他隱居在峽川,不改變冠服,時常以用手掌指畫桌子悲呼,渴望明朝中興。臨死前,他仍說著籌劃東晉、南宋偏安的志圖,氣絕也不放手;永曆三年(1649年),永曆帝授與他和康范生給事中,但未及赴任就已經去世[2]。
參考文獻
- ^ 1.0 1.1 錢海岳《南明史·卷五十八·列傳第三十四》:劉城,字伯宗,貴池人。選貢。以節概文章領袖應社。好經濟,著邊塞、屯鹽、河渠、市馬諸議。黃道周、成勇、陳弘緒、周鑣在獄,傾資出死力論救。寇事急,張秉文、史可法、黃配玄薦授九江同知,陳良弼、賀登選再薦郴州知州。北京變聞,悲憤不欲生。
- ^ 錢海岳《南明史·卷五十八·列傳第三十四》:安宗立,上恢復十策及四鎮防河之害。南京亡,與程世昌預高淳、湖州、嘉興義師。吳應箕死,冒險收屍葬之。後隱峽川,冠服無改,時以爪掌畫幾,俯仰悲咤,以為中興可望。臨歿,喉吻問猶咄咄籌畫東晉、南宋事,起抱金陵、臨安圖志,至氣絕不釋手雲。……永曆三年,昭宗授城、(康)范生給事中,道遠未及赴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