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摩崖造像
北山摩崖造像 | |||||
---|---|---|---|---|---|
南山摩崖造像 |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 | |||||
地址 | 重慶市大足區 | ||||
座標 | 29°41′11.483″N 105°43′0.307″E / 29.68652306°N 105.71675194°E | ||||
時代 | 宋 | ||||
編號 | 第四批歸入 | ||||
認定時間 | 1996年11月20日 | ||||
|
南山摩崖造像位於重慶市大足區城區南面約2公里的南山之巔的玉皇觀內,古稱廣華山,是世界文化遺產大足石刻的重要組成部分。南山石刻主要開鑿於南宋紹興年間(1131~1162年),明清有增補,屬道教石刻,展現了宋代完美的道教神系,是中國南宋時期雕刻最精美、神系最完備的道教造像群,是道教演變史的重要資料。[1][2]
石刻分布
南山石刻共編有15號,有造像5龕窟(分別為真武大帝像、后土三聖母像、三清像、佛道合龕、龍洞)、宋碑5通(分別為大足縣令何光震餞行碑、知劍州張宗彥詩碑、知昌州何格非詩碑、鄧早跋碑、呂元錫詩碑)、題記7則、清碑15通、民國楹聯1則、碑刻題記共28通(則)。其中重要的有[2]:
- 第1號真武窟。宋刻,高2.35米,寬2.75米,深1.65米,後壁為真武大帝坐像,左腳踏鬼,右腳踩象,形象莊嚴。窟頂有一太極圖。右壁有明正德九年(1521年)信士王伯富舍財立香爐鐫記。
- 第4號聖母龕。宋刻,高3.15米,寬2.75米,深1.63米,正壁刻三聖母並坐。
- 第5號三清洞。宋刻,洞窟形,高3.91米,寬5.08米,深5.58米,窟內平面成「回」字形,上窟正壁刻三清坐像,下窟正壁鑿一石台,台上造像不存。龕額橫刻「三清古洞」4字。窟左、右、後壁有門形台基,刻有6排共360應感天尊立像,現存231尊。
- 第15號龍洞。宋刻,窟形,高5.46米,寬2.10米,深1.85米,後壁有一龍,身有鱗甲,前爪凌空,後爪蹲地,在道教石窟中相當罕見。[4]
文物級別
- 1956年8月16日公佈為四川省第一批歷史及革命文物保護單位[5]
- 1980年7月7日重新公佈為四川省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6]
- 1987年1月23日列為重慶市第二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初定名單[7]
- 1996年11月20日列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歸入北山摩崖造像[8]
- 1999年12月1日作為大足石刻的組成部分,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9]
- 2000年9月7日列為第一批重慶市文物保護單位,歸入北山摩崖造像[10]
參考資料
- ^ 1.0 1.1 南山石刻简介 南山 - 大足石刻研究院官网. www.dzshike.com. [2018-09-08].[永久失效連結]
- ^ 2.0 2.1 大足縣縣誌編修委員會. 《大足縣誌》. 北京: 方志出版社. 1996年12月. ISBN 7-80122-160-5
- ^ 陳世松.試論大足南山淳祐十年碑記的價值[J].四川文物,1986(S1):71-75.
- ^ 石龙 南山 - 大足石刻研究院官网. www.dzshike.com. [2018-09-08].[永久失效連結]
- ^ 四川省人民委員會. 四川省人民委员会关于在工农业生产建设中注意保护文物的通知. 維基文庫. 1956-08-16.
- ^ 四川省人民政府. 关于重新公布全省文物保护单位名单的通知(川府发〔1980〕154号). 維基文庫. 1980-07-07.
- ^ 「重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做好我市文物保護工作的通知」,重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文件,重辦發〔1987〕16號,1987年1月23日
- ^ 『國務院關於公布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通知』,國發〔1996〕47號,1996年11月20日
- ^ Centre, UNESCO World Heritage. Dazu Rock Carvings. whc.unesco.org. [2018-09-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9-08) (英語).
At Nanshan the Song dynasty carvings of the 12th century extend over a length of 86m and depict mostly Taoist subjects.
- ^ 「重慶市人民政府關於公布第一批重慶市文物保護單位的通知」,渝府發[2000]83號,2000年9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