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象棋奧林匹克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布萊德2002年國際象棋奧林匹克

國際象棋奧林匹克是兩年一度的世界最高水平的國際象棋團體賽。世界國際象棋聯合會統籌比賽,並挑選主辦國家。

比賽由來

第一屆的國際象棋奧林匹克是非正式比賽。1924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曾經有嘗試把國際象棋列入比賽項目,但因為分辨職業與業餘棋手問題,終告失敗。[1]當是屆奧運會在巴黎舉行時,第一屆非正式國際象棋奧林匹克也在巴黎舉行。象棋奧林匹克結束當天,即1924年7月20日星期日,世界國際象棋聯合會(簡稱國際棋聯)成立。[2] 國際棋聯在1927年籌辦第一屆正式象棋奧林匹克,於倫敦舉行。[1]最初象棋奧林匹克各屆相隔時間不定,有時每年舉行,這情況一直持續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比賽被迫中斷。1950年起,定期每兩年舉行一次。[1]

運動項目資格

國際奧委會1999年6月起承認國際象棋、圍棋為運動項目[3],並承認國際棋聯為這項目的國際單項體育聯會。[3][4][5][6] 國際棋聯作為國際奧委會的會員單位,遵行國際奧委會的規則,包括引入備受爭議的藥物測試。[7][8][9][10]國際象棋、圍棋會否成為將來奧運會項目,前景尚不明朗。至於國際棋聯舉辦的團體賽稱為「奧林匹克」,是歷史沿用下來,並不意味與奧運會有任何關連。

比賽

得到國際棋聯認可的國際象棋團體,都可以派出一隊參賽。(英國的四個構成國家根西島分別各派一隊。)[1]每隊最多六名隊員,四名正式及兩名後備。(2008年德累斯頓比賽改為4+1 [11]。)[1] 初期比賽每隊都和其他所有隊伍作賽,但隨後隊伍漸多,如此已不可行。[1]於是,最初在比賽前先進行種子隊排名。[1]後來種子制被認定有某些缺點,1976年改為採用瑞士制[1]

男子團體賽冠軍獎盃為Hamilton-Russell盃[1],由英國權貴Frederick Hamilton-Russell提供為1927年倫敦舉行的第一屆象棋奧林匹克獎盃。冠軍隊伍可以保存獎盃至下一屆比賽。女子團體賽冠軍獎盃為Vera Menchik盃,以第一位女子國際象棋世界冠軍命名。

2008年國際象棋奧林匹克德國德累斯頓舉行。[12]2010年國際象棋奧林匹克俄羅斯漢特-曼西斯克舉行。

鮑比·菲舍爾1970年國際象棋奧林匹克第三輪與米格爾·納依道夫對賽分數卡。
華沙1935年國際象棋奧林匹克Jerzy Steifer設計的圖徽

歷屆男子賽

年份 賽事 地點
1924年 第1屆(非正式) 法國 巴黎法國 捷克斯洛伐克 31[13] 匈牙利 30 瑞士 29
1926年 第2屆(非正式) 匈牙利 布達佩斯匈牙利 匈牙利 9 南斯拉夫 8 羅馬尼亞 5
1927年 第1屆 英國 倫敦英國 匈牙利 40 丹麥 38.5 英格蘭 36.5
1928年 第2屆 荷蘭 海牙荷蘭 匈牙利 44 美國 39.5 波蘭 37
1930年 第3屆 德國 漢堡市德國 波蘭 48.5 匈牙利 47 德國 44.5
1931年 第4屆 捷克斯洛伐克 布拉格捷克斯洛伐克 美國 48 波蘭 47 捷克斯洛伐克 46.5
1933年 第5屆 英國 福克斯通英國 美國 39 捷克斯洛伐克 37.5 瑞典 34
1935年 第6屆 波蘭 華沙波蘭 美國 54 瑞典 52.5 波蘭 52
1936年 第3屆(非正式) 德國 慕尼黑納粹德國 匈牙利 110.5 波蘭 108 德國 106.5
1937年 第7屆 瑞典 斯德哥爾摩瑞典 美國 54.5 匈牙利 48.5 波蘭 47
1939年 第8屆 阿根廷 布宜諾斯艾利斯阿根廷 德國 36 波蘭 35.5 愛沙尼亞 33.5
1950年 第9屆 南斯拉夫 杜布羅夫尼克南斯拉夫 南斯拉夫 45.5 阿根廷 43.5 西德 40.5
1952年 第10屆 芬蘭 赫爾辛基芬蘭 蘇聯 21 阿根廷 19.5 南斯拉夫 19
1954年 第11屆 荷蘭 阿姆斯特丹荷蘭 蘇聯 34 阿根廷 27 南斯拉夫 26.5
1956年 第12屆 蘇聯 莫斯科蘇聯 蘇聯 31 南斯拉夫 26.5 匈牙利 26.5
1958年 第13屆 德國 慕尼黑西德 蘇聯 34.5 南斯拉夫 29 阿根廷 25.5
1960年 第14屆 東德 萊比錫東德 蘇聯 34 美國 29 南斯拉夫 27
1962年 第15屆 保加利亞 瓦爾納保加利亞 蘇聯 31.5 南斯拉夫 28 阿根廷 26
1964年 第16屆 以色列 特拉維夫以色列 蘇聯 36.5 南斯拉夫 32 西德 30.5
1966年 第17屆 古巴 哈瓦那古巴 蘇聯 39.5 美國 34.5 匈牙利 33.5
1968年 第18屆 瑞士 盧加諾瑞士 蘇聯 39.5 南斯拉夫 31 保加利亞 30
1970年 第19屆 德國 錫根西德 蘇聯 27.5 匈牙利 26.5 南斯拉夫 26
1972年 第20屆 南斯拉夫 斯科普里南斯拉夫 蘇聯 42 匈牙利 40.5 南斯拉夫 38
1974年 第21屆 法國 尼斯法國 蘇聯 46 南斯拉夫 37.5 美國 36.5
1976年 第22屆 * 以色列 海法以色列 美國 37 荷蘭 36.5 英格蘭 35.5
1976年 反奧林匹克 利比亞 的黎波里利比亞 薩爾瓦多 38.5 突尼斯 36 巴基斯坦 34.5
1978年 第23屆 阿根廷 布宜諾斯艾利斯阿根廷 匈牙利 37 蘇聯 36 美國 35
1980年 第24屆 馬耳他 瓦萊塔馬爾他 蘇聯 39 匈牙利 39 美國 35
1982年 第25屆 瑞士 盧塞恩瑞士 蘇聯 42.5 捷克斯洛伐克 36 美國 35
1984年 第26屆 希臘 塞薩洛尼基希臘 蘇聯 41 英格蘭 37 美國 35
1986年 第27屆 阿拉伯聯合酋長國 杜拜阿聯酋 蘇聯 40 英格蘭 39 美國 38
1988年 第28屆 希臘 塞薩洛尼基希臘 蘇聯 40.5 英格蘭 34.5 荷蘭 34.5
1990年 第29屆 南斯拉夫 諾威薩南斯拉夫 蘇聯 39 美國 35.5 英格蘭 35.5
1992年 第30屆 菲律賓 馬尼拉菲律賓 俄羅斯 39 烏茲別克斯坦 35 亞美尼亞 34.5
1994年 第31屆 俄羅斯 莫斯科俄羅斯 俄羅斯 37.5 波斯尼亞/黑塞哥維那 35 俄羅斯 II 34.5
1996年 第32屆 亞美尼亞 葉里溫亞美尼亞 俄羅斯 38.5 烏克蘭 35 美國 34
1998年 第33屆 俄羅斯 埃利斯塔俄羅斯 俄羅斯 35.5 美國 34.5 烏克蘭 32.5
2000年 第34屆 土耳其 伊斯坦布爾土耳其 俄羅斯 38 德國 37 烏克蘭 35.5
2002年 第35屆 斯洛文尼亞 布萊德斯洛文尼亞 俄羅斯 38.5 匈牙利 37.5 亞美尼亞 35
2004年 第36屆 西班牙 卡爾維亞西班牙 烏克蘭 39.5 俄羅斯 36.5 亞美尼亞 36.5
2006年 第37屆 義大利 都靈意大利 亞美尼亞 36 中國 34 美國 33
2008年 第38屆 德國 德累斯頓德國 亞美尼亞 19 以色列 18 美國 17
2010年 第39屆 俄羅斯 漢特-曼西斯克俄羅斯 烏克蘭 19 俄羅斯 18 以色列 17
2012年 第40屆 土耳其 伊斯坦布爾土耳其 亞美尼亞 19 俄羅斯 19 烏克蘭 18
2014年 第41屆 挪威 特羅姆瑟挪威 中國 19 匈牙利 17 印度 17
2016年 第42屆 阿塞拜疆 巴庫阿塞拜疆 美國 20 烏克蘭 20 俄羅斯 18
2018年 第43屆 格魯吉亞 巴統格魯吉亞 中國 18 美國 18 俄羅斯 18
2022年 第44屆 印度 清奈印度 烏茲別克斯坦 19 亞美尼亞 19 印度 18

*1976年蘇聯及其他共產國家因政治原因杯葛比賽。

團體總排名

以下為國際象棋奧林匹克歷史上的男子賽事團體總排名(不包含非官方賽事),金牌數相同時則比較銀牌數,銀牌數也相同時則比較銅牌數:

排名國家 / 地區金牌銀牌銅牌總計
1 蘇聯181019
2 美國66820
3 俄羅斯63312
4 匈牙利37212
5 亞美尼亞3137
6 烏克蘭2237
7 中國2103
8 南斯拉夫16613
9 波蘭1236
10 德國1113
11 烏茲別克1102
12 英格蘭0336
13 阿根廷0325
14 捷克斯洛伐克0213
15 以色列0112
 瑞典0112
 荷蘭0112
18 波赫0101
 丹麥0101
20 印度0022
 西德0022
22 保加利亞0011
 愛沙尼亞0011
總計(共23個國家 / 地區)444444132

個人成績排名

以下為國際象棋奧林匹克歷史上公開組別棋手的個人成績排名:

排名 棋手 國家 參賽數 總局數 % 獎牌 獎牌數
  1 米哈伊爾·塔爾  蘇聯 8 101  65  34   2 81.2 5 – 2 – 0 7
  2 阿納托利·卡爾波夫  蘇聯 6 68  43  23   2 80.1 3 – 2 – 0 5
  3 提格蘭·彼得羅相  蘇聯 10 129  78  50   1 79,8 6 – 0 – 0 6
  4 艾薩克·卡什丹  美國 5 79  52  22   5 79.7 2 – 1 – 2 5
  5 瓦西里·斯梅斯洛夫  蘇聯 9 113  69  42   2 79.6 4 – 2 – 2 8
  6 大衛·布龍斯坦  蘇聯 4 49  30  18   1 79.6 3 – 1 – 0 4
  7 加里·卡斯帕羅夫  蘇聯 /  俄羅斯 (1) 8 82  50  29   3 78.7 7 – 2 – 2 11
  8 亞歷山大·阿廖欣  法國 5 72  43  27   2 78.5 2 – 2 – 0 4
  9 米蘭·馬圖洛維奇  南斯拉夫 6 78  46  28   4 76.9 1 – 2 – 0 3
10 保羅·凱列斯  愛沙尼亞 /  蘇聯 (2) 10 141  85  44  12 75.9 5 – 1 – 1 7
11 葉菲姆·蓋勒  蘇聯 7 76  46  23   7 75.6 3 – 3 – 0 6
12 詹姆斯·塔爾楊  美國 5 51  32  13   6 75.5 2 – 1 – 0 3
13 鮑比·菲舍爾  美國 4 65  40  18   7 75.4 0 – 2 – 1 3
14 米哈伊爾·博特溫尼克  蘇聯 6 73  39  31   3 74.7 2 – 1 – 2 5
15 謝爾蓋·卡爾亞金  烏克蘭 /  俄羅斯 (3) 5 47  24  22   1 74.7 2 – 0 – 1 3
16 薩洛·弗洛爾  捷克斯洛伐克 7 82  46  28   8 73.2 2 – 1 – 1 4
注釋
  • 僅收錄參加過至少四屆奧林匹克賽事的棋手。
  • 獎牌指個人而非團體獎牌,以金 - 銀 - 銅為序。
  • (1) 卡斯帕羅夫前四次參賽代表蘇聯,之後代表俄羅斯
  • (2) 凱列斯前三次參賽代表愛沙尼亞,之後代表蘇聯
  • (3) 卡爾亞金前三次參賽代表烏克蘭,之後代表俄羅斯

參見

參考文獻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Brace, Edward R., An Illustrated Dictionary of Chess, Hamlyn Publishing Group: 64, 1977, ISBN 1-55521-394-4 
  2. ^ FIDE History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by Bill Wall. Retrieved 2 May 2008.
  3. ^ 3.0 3.1 Recognized Sports of the 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 official website. Retrieved 2 May 2008.
  4. ^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IF) for ches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 official website. Retrieved 2 May 2008.
  5. ^ FIDE - Uniting the Chess World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FIDE Official website. Retrieved 2 May 2008.
  6. ^ ARISF Member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Association of Recognized IOC International Sports Federation. Retrieved 2 May 2008.
  7. ^ Complete FIDE Anti-Doping Document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FIDE official website. Retrieved 2 May 2008.
  8. ^ Controversy over FIDE doping check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ChessBase.com Retrieved 2 May 2008.
  9. ^ The Insanity of Drug Testing in Ches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by Jeremy Silman Retrieved 2 May 2008.
  10. ^ Chess Olympiad in Dresden 2008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chinaorbit.com Retrieved 2 May 2008.
  11. ^ FIDE submits regulation changes for Chess Olympiad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Fide.com
  12. ^ Chess Olympiad Dresden 2008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dresden2008.de
  13. ^ 國家後的數字是最後積分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