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光顯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大光顯朝鮮語대광현, ?—?),渤海王大諲譔的世子。926年遼與渤海國的戰爭契丹國渤海國,渤海王大諲譔被俘虜。契丹在渤海領地設置東丹國,皇長子耶律突欲(耶律倍)被任命為國王。934年,世子大光顯率部民數萬越過了鴨綠江,逃亡王氏高麗

大光顯被高麗太祖王建賜名王繼,居白州(今黃海南道白川郡)。大光顯一族中保持大姓者,在10世紀改為太姓朝鮮半島大姓太姓,據說是大光顯的後裔。

日野開三郎的猜測

根據日本學者日野開三郎在其著述《定安國考》中描述,渤海國滅亡後,渤海人的反抗運動興起,在王弟大某(渤海王大諲譔之弟、名不詳)的領導下,以上京龍泉府北方作為根據地。大光顯在原渤海國西南部潛伏。930年,東丹王耶律倍在爭奪契丹國帝位的政治鬥爭中失敗,耶律倍因受皇帝耶律德光猜忌,逃奔後唐,東丹國名存實亡。王弟大某乘機占領忽汗城(龍泉府),大光顯也在西京鴨綠府即位,建立後渤海。又收復了南京南海府(今朝鮮咸鏡道)。934年,後渤海內訌,王弟大某聯合南海府烈氏追擊大光顯,大光顯逃亡高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