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山陽瀆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隋唐大運河,以東都洛陽為中心,西沿廣通渠達大興城長安,北由永濟渠達涿州、南經通濟渠山陽瀆江南運河達江都、餘杭。

山陽瀆隋唐大運河的組成部分,北起山陽(今淮安),南至揚子津(今揚州南),長300里,水面闊40步,溝通淮河長江,原為春秋時期古邗溝,隋開皇七年(587年)修復疏通,大業元年(605年)再度疏通加寬。元朝修京杭大運河,原隋唐大運河的部分河段作廢,而山陽瀆仍然是京杭大運河的組成部分。

公元前486年,吳王夫差開邗溝(又叫韓江),《水經·淮水注》稱中瀆水,利用自然湖泊和河流串聯而成,路程彎曲。東漢末廣陵(治所在今揚州市)太守陳登的改道,由樊梁湖往北,直至淮安入淮,改變過去繞道博芝、射陽兩湖的曲折線路。這一改變奠定了後來邗溝的基本格局。晉穆帝時期,地方官員陳敏在原運河的西邊,從射陽到末口開鑿了另一條路程較短而又較直的新運河,取名山陽運道,亦叫山陽水道。到隋代,這條運河雖被淤塞,但行水路線仍清楚。開皇七年(公元587年),隋文帝修復了這條運河,稱山陽瀆,與此同時還整修了汴河。605年,隋煬帝又徵發淮南10餘萬人,重修山陽瀆,改由揚子津入江,全長150餘公里,水面闊40步。

參考文獻

  • 魏徵:《隋書·志十九·食貨志》
  • 杜佑:《通典·卷十·食貨十·漕運》

參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