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海洋大學
廣東海洋大學 | |||
---|---|---|---|
Guangdong Ocean University | |||
校訓 | 廣學明德,海納厚為 | ||
創辦時間 | 1935年 | ||
學校標識碼 | 4144010566 | ||
學校類型 | 省部共建高校 綜合性大學 公立大學 | ||
黨委書記 | 楊洲 | ||
副校長 | 高秀梅、譚北平、寧凌、鄧逢光 | ||
職工人數 | 約2116人(截至2021年6月) | ||
學生人數 | 全日制約3.5萬人(截至2021年6月) 成人教育約1.2萬人(截至2021年6月) | ||
校址 | 中國廣東省湛江市 | ||
校區 | 湖光校區、霞山校區、海濱校區、陽江校區 | ||
總面積 | 4892畝 | ||
代表色 | 湛藍 | ||
電話號碼 | 0759-2383333 | ||
網站 | 廣東海洋大學官方網站 | ||
|
廣東海洋大學是一所位於中國廣東省湛江市的全日制公立本科大學,並由廣東省人民政府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資源部共建。廣東海洋大學具有學士、碩士、博士完整的學位授權體系,也是廣東省「高水平大學重點學科建設高校」之一。[1]
歷史沿革
廣東海洋大學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中華民國大陸時期成立的廣東省立高級水產職業學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曾歷經多次更名改制,1979年定名為湛江水產學院,並恢復本科教育。[2][3]1997年,該校與廣東省人民政府主管的湛江農業專科學校合併,建立湛江海洋大學。[4]2001年,中等專業學校湛江氣象學校也併入湛江海洋大學。[5]
2005年6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同意湛江海洋大學更名為廣東海洋大學。[6]2006年,廣東海洋大學與湛江寸金教育集團合作創辦了獨立學院廣東海洋大學寸金學院。[7]
2021年2月2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批准原屬於廣東海洋大學管理的獨立學院廣東海洋大學寸金學院脫離該校管理,並轉設為民辦的普通高等學校湛江科技學院,由湛江寸金教育集團全資持有。[8]
2021年初,廣東省教育廳決定將由華南理工大學對口幫扶建設的「陽江應用型本科院校」項目移交廣東海洋大學管理,同年3月30日,該校與廣東省教育廳、陽江市政府和華南理工大學共同簽署了共建廣東海洋大學陽江校區的協議,9月15日,廣東海洋大學陽江校區正式啟用,該校由此成為陽江市的第一所本科高等院校。[9]
2023年6月,與俄羅斯聖彼得堡國立海洋技術大學合作舉辦的「廣東海洋大學聖彼得堡船舶與海洋技術學院」揭牌成立,為非獨立法人中外合作辦學機構。
校園環境
廣東海洋大學共有4個校區,分別為海濱、湖光、霞山與陽江。湛江水產學院時期,該校本部曾位於湛江市霞山區,[3]日後又建立了湖光校區與海濱校區,校本亦遷至湖光。2021年,該校在同省的陽江市建立了陽江校區並投入使用。[9]廣東海洋大學地理位置偏南,氣候溫暖濕潤,校內植物資源豐富,惟鄉土植物與觀花植物種類較少。[10]校內還有西湖、南湖等人工湖泊景觀。[11]
學術研究
學科設置
截至2022年,廣東海洋大學下設19個二級學院,並開設83個本科專業。海洋與水產等領域的專業長期為該校的特色專業。[12]在廣東省人民政府的教育發展「十四五」規劃下,廣東省正在支持位於省域副中心城市湛江的廣東海洋大學,圍繞海洋科學等學科專業領域引進和培育高層次人才,以服務該省沿海經濟帶地區承接重大產業項目。[13]
教學單位名稱 | 學科 | 網頁 |
---|---|---|
水產學院 | 水產養殖學、海洋漁業科學與技術、水生動物醫學、生物科學 | ※ |
海洋與氣象學院 | 海洋科學(物理海洋、海洋化學和海洋地質專業方向)、大氣科學(天氣動力、海洋氣象和氣候變化專業方向)、應用氣象學 | ※ |
機械工程學院 | 工程管理、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船舶與海洋工程 | ※ |
船舶與海運學院 | 航海技術、輪機工程(海上和陸上方向)、船舶電子電氣工程、交通運輸 | ※ |
數學與計算機學院(軟件學院)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信息與計算科學、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軟件工程、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物聯網工程 | ※ |
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 | 漢語言文學、漢語國際教育、秘書學、新聞學、編輯出版學 | ※ |
外國語學院 | 英文、日文 | ※ |
化學與環境學院 | 應用化學、農業資源與環境、海洋資源與環境、製藥工程、環境科學 | ※ |
中歌藝術學院 | 舞蹈編導(舞蹈編導、民族民間舞、舞蹈教育、國際標準舞、藝術模特等方向)、音樂學(聲樂、音樂教育、器樂等方向)、視覺傳達設計、環境設計、服裝與服飾設計、美術學、表演、播音與主持藝術、產品設計 | ※ |
機械工程學院 |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機械電子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工業工程、能源與動力工程、建築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工業設計 | ※ |
食品科技學院 | 食品科學與工程、食品質量與安全、生物工程 | ※ |
濱海農業學院 | 動物科學、動物醫學、林學、農學、生物技術、園林、園藝、植物保護 | ※ |
經濟學院 | 經濟學、國際經濟與貿易、經濟與金融 | ※ |
管理學院 | 土地資源管理、旅遊管理、行政管理、公共事業管理、財務管理、會計學、工商管理 | ※ |
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 | 海洋技術、電子信息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自動化、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通信工程 | ※ |
體育與休閒學院 | 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休閒體育 | ※ |
法政學院 | 法學、政治學與行政學、社會學 | ※ |
馬克思主義學院 | (主管全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課程) | ※ |
繼續教育學院 | (主管該校成人高等學歷教育及非學歷教育培訓) | ※ |
聖彼得堡船舶與海洋技術學院 |
學術資源
《廣東海洋大學學報》為廣東海洋大學的校刊,前身為創刊於1984年11月10日的《湛江水產學院學報》,[14]1992年,該刊列入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當年亦獲得中國「全國優秀水產報刊」三等獎,1995年,該刊物獲得「全國高校自然科學優秀學報」三等獎。1997年,湛江水產學院與湛江農業專科學校合併建立湛江海洋大學後,該刊刊期不斷增加,並調整了學報的辦刊定位,質量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15]
廣東海洋大學校圖書館在各校區均設有分館。截至2022年,圖書館各類紙質文獻253萬冊,中外文電子圖書182萬種及中外文數據庫42個。[16]
廣東海洋大學校內設有水生生物博物館,成立於1991年。館藏包括了鯨類、爬行兩棲類、貝類、魚類、蝦蟹類、藻類等水生生物的標本約100萬件,2022年,被中國科協評為「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同年,該博物館聯合多個組織首次舉辦中國全國科普日,並得到了中國科協的表揚獎勵。[17][18]此外,該校還設有農業農村部南美白對蝦遺傳育種中心、南方對蝦質量安全控制實驗室等25個科研創新平台。[19]
科研成果
廣東海洋大學長期致力於水產業、農業等領域的科研工作,該校的科研團隊也積極推廣可以種植於海邊灘涂等高鹽鹼土地上的耐鹽鹼水稻,並於各地開展試點種植;[20][21]在水產養殖領域,廣東海洋大學也積極投入對中南美白對蝦、扇貝、珠母貝等漁業資源的開發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經濟收益。[22][23]在「一帶一路」戰略下,廣東海洋大學更參與了「絲路書香工程」,以研究中國與東協各國的海洋合作。[24]
校園文化
學校標識
廣東海洋大學的校徽於20世紀90年代設計,現行校徽作了小幅度修改。該徽章背景色為湛藍色,體現了廣東海洋大學的海洋學科特色,中間有黃色的帆形圖案。徽章上下方分別有以中文與英文書寫的校名,並標有創校年份的「1935」字樣。[25]廣東海洋大學的校訓則為「廣學明德,海納厚為」。[26]校歌為《蔚藍之歌》。[27]
引用
- ^ 人社廳(2022年)
- ^ 河源政協(2022年)
- ^ 3.0 3.1 年鑑(1988年)
- ^ 人民網(2013年)
- ^ 漁業年鑑(2005年)
- ^ 教育部(2005年)
- ^ 教育部(2006年)
- ^ 教育部(2021年)
- ^ 9.0 9.1 澎湃新聞(2021年)
- ^ 張紅潔(2022年)
- ^ 林慶浩(2010年)
- ^ 入口網站(2023年)
- ^ 南方日報(2021年)
- ^ 朱隆泉(1995年)
- ^ 禤勝修等(2008年)
- ^ 楊衡等(2022年)
- ^ 人民資訊(2022年)
- ^ 晚報(2022年)
- ^ 農業廳(2022年)
- ^ 人民網(2020年)
- ^ 新華社(2020年)
- ^ 教育在線(2022年)
- ^ 新快報(2022年)
- ^ 南方日報(2022年)
- ^ 趙夢華等(2018年)
- ^ 羅小燕(2021年)
- ^ 南方教育(2019年)
參考資料
- 網頁與新聞報道
- 广东海洋大学2022年公开招聘专职辅导员公告. 廣東省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廳. 2022-07-26 [2023-01-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1-17).
- 黄麟书:广东现代教育奠基人.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河源市委員會. 2022-05-11 [2023-01-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1-17).
- 广东省高等学校一览表. 廣東省人民政府入口網站. 1988年 [2023-01-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1-17).
- 改个靓校名 招生话咁易. 人民網. 廣州日報. 2013-07-27 [2023-01-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1-17).
- 教育部关于同意湛江海洋大学更名为广东海洋大学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2005-06-15 [2023-01-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1-17).
- 教育部关于同意试办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的批复.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2006-04-12 [2023-01-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1-17).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教育部关于同意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转设为湛江科技学院的函(教发函〔2021〕23号).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門戶網站 (北京). [2021-02-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25) (中文(簡體)).
- 历史时刻:海洋大学阳江校区首批721名新生入学. 澎湃新聞. [2021-12-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2-11).
- 学校简介. 廣東海洋大學-入口網站. [2023-01-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03).
- 吳少敏. 广东发布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 5年推动6所大学进入国家“双一流”. 南方日報. 2021-11-02 [2023-01-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1-17).
- 人民資訊. 广东海洋大学水生生物博物馆再度上榜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新浪網. 2022-04-19 [2023-01-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1-17).
- 卓朝興. 海大水生生物博物馆常年开展系列科普活动 获中国科协表彰. 湛江晚報. 2022-12-29 [2023-01-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1-17).
- 首个省级水产种业产业园落户湛江 到2023年培育苗种数量超过1000亿尾 良种覆盖率超过养殖面积的90%. 廣東省農業農村廳. 南方農村報. 2022-06-10 [2023-01-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1-17).
- 深圳海水稻年产可达10万吨. 人民網. 深圳商報. 2020-10-23.
- 广东江门海水稻迎来收获季. 新華通訊社. 2020-09-09 [2023-01-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1-17).
- 歐陽巧慧. 广东海洋大学牵头建设的南美白对虾现代种业产业园入选省级建设单位 为全国首个省级水产种业产业园. 中國教育在線. 2022-06-13 [2023-01-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1-17).
- 李斯璐. 徐闻:角尾乡重振扇贝产业 海洋专家上门把脉“开方”. 新浪網. 新快報. 2022-03-02 [2023-01-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1-17).
- 广东海洋大学一项目 入选“丝路书香工程”. 南方日報. 2022-09-15 [2023-01-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1-17).
- 广东海洋大学举行新学期第一次升旗仪式. 南方教育. 2019-03-06 [2023-01-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1-17).
- 期刊論文
- 張紅潔. 广东海洋大学湖光校区植物调查与分析. 《現代園藝》. 2022-07-28, 45 (15). ISSN 1006-4958.
- 林慶浩. 广东海洋大学校园绿化建设研究. 《中國園藝文摘》. 2010-09-08, 7: 62. ISSN 1672-0873.
- 禤勝修; 陳莊、劉慶穎、夏登武、任萬森. 提高质量彰显特色强化服务努力实现办刊价值——《广东海洋大学学报》办刊实践. 中國科技期刊研究. 2008-06-30, 19 (3): 439–441. ISSN 1001-7143.
- 詹衍玲; 楊衡. 地方高校图书馆嵌入式服务实践与发展策略探究 ——以广东海洋大学图书馆为例. 《江蘇科技信息》. 2022-06-13, 39 (15): 44–45. ISSN 1004-7530.
- 趙夢華; 王煜.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以广东海洋大学视觉形象为例. 《美與時代(上旬刊)》. 2018-10-16, (7): 57–58. ISSN 1003-2592.
- 羅小燕. 罗小燕作品. 美與時代(上旬刊). 2021-09-08, (8). ISSN 1003-2592.
- 年鑑與地方志
- 朱隆泉. 中国高等院校校报博览. 上海市: 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 1995年: 310 [2023-01-17]. ISBN 7-5439-089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1-17).
- 傅玉祥; 柳正. 中国渔业年鉴. 北京市: 中國農業出版社. 2005年: 341 [2023-01-17]. ISBN 978710910243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