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曼隕石坑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拉曼隕石坑
月球軌道器4號拍攝的圖像
緯度27.0°N
經度55.1°W
直徑10 公里
深度1.7公里
月面座標日出時55°
命名來源錢德拉塞卡拉·拉曼

拉曼隕石坑(Raman)是一座位於風暴洋中高原地貌西部邊緣的小型月球撞擊坑,以印度物理學家錢德拉塞卡拉·拉曼(1888年—1970年)之名命名,1976年被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採納。

特徵描述

拉曼隕石坑的周邊,月球勘測軌道飛行器拍攝。

拉曼隕石坑位於風暴洋中一處直徑約120公里、高2000米的隆起區-俗稱「阿里斯塔克斯高原」的西北部,該區域分布有眾多的火山構造及溝槽。其中與它最鄰近的:西面是津納隕石坑、東北偏北及東北偏東分別有阿羅哈隕石坑弗洛伊德隕石坑、西南則分布了斯基亞帕雷利隕石坑伯內特山脊。此外、綿延狹窄的阿格里科拉山脈坐落在它的北面,東北則橫亙了尼格里山脊,它的東北偏東臨近希羅多德山施勒特爾月谷[1]。隕石坑的中心點月面坐標26°58′N 55°10′W / 26.96°N 55.16°W / 26.96; -55.16,直徑10.2公里[2],深度1.7公里[3]

拉曼隕石坑外形細長,顯然是由兩座隕坑組合而成。坑壁有些平坦,但仍保留有清晰的輪廓,東北側壁沿較陡峭。隕坑內壁坡平整,反照率較周圍地形更高,表明它是一座相對年輕的隕坑。碗狀的坑底表面沒有其它典型的結構。在隕坑西南方分布有二條寬闊的月溝。

該隕石坑是原先被命名為「希羅多德 D」-希羅多德隕石坑的一座衛星坑,1976年被國際天文聯合會重命名。

參考文獻

  1. ^ Crater Roman on LAC-38 map (PDF). [2016-06-10].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3-02-20). 
  2. ^ Directory of the International Astronomical Union. [2016-06-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1-29). 
  3. ^ 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