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拓跋樂真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拓跋樂真[1][2](?—?),鮮卑名步洛真,追尊魏平文帝拓跋鬱律曾孫,拓跋斤之子,北魏宗室、官員。

生平

拓跋樂真其後頻有戰功,承襲祖父拓跋孤的爵位高涼王[3][4]

天興二年正月庚午(399年3月6日),魏道武帝拓跋珪向北巡視,分派各路將領大舉襲擊高車,大將軍、常山王拓跋遵等三路軍隊從東道出長川,鎮北將軍、高涼王拓跋樂真等七路軍隊從西道出牛川,魏道武帝親自統帥六路軍隊從中道自駮髯水西北進發[5][6]。二月丁亥朔(399年3月23日),北魏各路軍隊會師,擊敗高車各種族三十多個部落,擒獲七萬多人,馬三十多萬匹,牛羊一百四十多萬頭[7][8][9]

永興元年十二月戊戌(410年2月4日),拓跋樂真改封平陽王[10][11],逝世後又追封高梁王,諡號。由其子拓跋禮襲封本爵高涼王[12][13]

家庭

夫人

子女

  • 拓跋禮,北魏高涼懿王
  • 拓跋陵,北魏使持節、都督并州諸軍事、征虜將軍、并州刺史

參考資料

  1. ^ 《魏書校勘記·卷十四·列傳第二·二》:斤子樂真 諸本及北史卷一五魏宗室傳上「樂真」作「真樂」。按下文大曹傳稱「曾祖樂真」,又卷二太祖紀天興二年、卷三太宗紀永興元年並見「高涼王樂真」,知這裡「真樂」乃誤倒,今乙正。
  2. ^ 《北史校勘記·卷十五·列傳第三·二》:斤子真樂 按本書卷一道武紀、魏書卷二太祖紀天興二年,本書卷一明元紀、魏書卷三太宗紀永興元年,「真樂」並作「樂真」。下文「高祖真樂」,魏書卷一四也作「樂真」。疑「樂真」是。
  3. ^ 《魏書·卷十四·列傳第二》:斤子樂真,頻有戰功,後襲祖封。太宗初,改封平陽王。薨。
  4. ^ 《北史·卷十五·列傳第三》:斤子真樂,頻有戰功,後襲祖封。明元初,改封平陽王。薨。
  5. ^ 《魏書·卷二·太祖紀第二》:庚午,車駕北巡,分命諸將大襲高車,大將軍、常山王遵等三軍從東道出長川,鎮北將軍高涼王樂真等七軍從西道出牛川,車駕親勒六軍從中道自駮髯水西北。
  6. ^ 《資治通鑑·卷一百一十一》:庚午,魏主珪北巡,分命大將軍常山王遵等三軍東道出長川,鎮北將軍高涼王樂真等七軍從西道出牛川,珪自將大軍從中道出駮髯水以襲高車。
  7. ^ 《魏書·卷二·太祖紀第二》:二月丁亥朔,諸軍同會,破高車雜種三十餘部,獲七萬餘口,馬三十餘萬匹,牛羊百四十餘萬。
  8. ^ 《北史·卷一·魏本紀第一》:庚午,北巡。分命諸將大襲高車,常山王遵三軍從東道出長川,高涼王樂真等七軍從西道出牛川,車駕親勒六軍從中道自駮髯水西北出。二月丁亥朔,諸軍同會,破高車雜種三十餘部。
  9. ^ 《資治通鑑·卷一百一十一》:二月,丁亥朔,魏軍大破高車二十餘部,獲七萬餘口,馬三十餘萬匹,牛羊百四十餘萬頭。
  10. ^ 《魏書·卷三·帝紀第三》:十有二月戊戌,封衛王儀子良為南陽王,陰平公元烈進爵為王,高涼王樂真改封平陽王。
  11. ^ 《北史·卷一·魏本紀第一》:十二月戊戌,封衛王儀子良為南陽王,進陰平公烈爵為王,改封高涼王樂真為平陽王。
  12. ^ 《魏書·卷十四·列傳第二》:子禮,襲本爵高涼王。薨,諡懿王。
  13. ^ 《北史·卷十五·列傳第三》:子禮,襲本爵高涼王。薨,諡懿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