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光寺 (太原)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普光寺
太原市文物保護單位
所在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嶺區
分類古建築
登錄2009年9月20日

普光寺,位於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嶺區西緝虎營15號,緊鄰後小河小學,為太原市文物保護單位,為隸屬於太原雙塔博物館管理的分館。

歷史

普光寺始建於東漢建安年間,為華北地區最古老的寺院。唐初名普照寺,為避武曌名諱始改名普光寺[1][2]。明清兩代數次重修。明位於晉王府外西北角。1949年以後,普光寺是省城保存下來的四座佛教寺院之一,由陽曲縣一學校和西緝虎營小學占用。

保護

2009年9月20日,普光寺公布為太原市文物保護單位,當時已年久失修,已成危房,且地處低洼。[3]。2013年,太原市啟動修繕歷史文物及古建築工程項目,其中包括普光寺修復。2020年4月2日,普光寺修繕工程竣工驗收,交由太原市雙塔博物館管理。2020年5月26日向市民開放,舉辦抗擊疫情圖片實物展。

建築

普光寺原為前後二進,占地面積1200餘平方米,明代遺構僅存一座圓通殿。

普光寺復建時,整體抬升2.6米,又由二進院落擴建為三進,占地面積4800餘平方米。建築面積2923.3平方米。建築材料選用貴重的花梨木及波羅格木,工藝則採用傳統的榫卯結構。

第一進保留明代建築風格,包括山門(天王殿)、圓通殿,以及東西兩側的伽藍殿、祖師殿。

第二進為仿唐式風格,包括普光明殿,以及東西兩側的普賢殿、文殊殿。壁畫有《佛頂尊聖陀羅尼經變》、文殊經變、文殊菩薩赴會。

第三進主殿為藏經閣,壁畫有《彌勒上生經變》、《彌勒下生經變》、彌勒故事、彌勒經變。

兩側依次為鐘鼓樓。在原址上修復的大殿主體木構梁架,均為原有材質。大殿四周牆壁上繪有彩色描金觀音像。

參考

  1. ^ 道光《陽曲縣誌》:「普光寺在七府營,漢建安年間建,唐初賜名普照,後避天后諱改今名。」
  2. ^ 清嘉慶二十四年(1819)《重修普光寺碑》:「普光寺,晉城之古剎也,肇自漢,建安年創,至唐而名其寺,因金相上有普照王字」
  3. ^ 太原市文物局編著;楊支軍主編;常一民副主編. 太原文化美景. 太原:山西經濟出版社. 2015.12: 357. ISBN 978-7-80767-9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