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适之亂
李适之亂 | |
諺文 | 이괄의 난 |
---|---|
漢字 | 李适의亂 |
文觀部式 | I Gwal ui nan |
馬-賴式 | Yi Kwal ŭi nan |
李适之亂發生於1624年(仁祖2年),叛變的將軍李适[1]由於不滿在在仁祖反正事件中論功行賞的賞賜,所以發起事變,推舉仁祖大王的叔叔興安君李瑅為新王。叛變事件令漢陽陷落,但只維持了三天。之後,李适兵敗於昭川,並向安士誠投降;興安君在被送返漢陽的途中,被沈器遠殺死。
概要
李适,字白圭[2],是朝鮮王朝中期的武臣,時任平安道兵馬節度使。本貫慶尚南道固城的李适,是前兵曹參判李陸的後孫。宣祖時期武科及第,歷任刑曹左郎及泰安郡守。1622年(光海君14年)被任命為咸鏡道兵馬節度使。1623年陰曆三月,仁祖反正發生。
原因
當仁祖反正的軍事政變開始後,李适作為西人黨當中最高的武官,自然出任了名義上義軍的總指揮官大將軍。然而,這次政變的發起者,也就是所謂的舉義大將金鎏,依然是實質上的最高領袖。李适在行動中的軍事安排和計劃,也無奈地要受到金鎏的掣肘。在李适看來,金鎏優柔寡斷,不適合擔任政變的領導者。金鎏也清楚李适的野心,擁戴他為大將軍不過是招攬人心的權宜之舉。因此嚴格地說,在西人黨還沒有成為朝廷主導政治勢力前,就已經有了分裂的跡象。
反正成功後,李貴、金鎏見李适失去了利用價值,就對他排擠了起來,僅打賞給他一個漢城府判尹的小官。李适當然對此極為不滿。這個時候,朝鮮北方的後金對朝鮮邊境的威脅加重。
叛亂發生
叛亂鎮壓
參看
註釋
- ^ 适音「括」,非簡化字。
- ^ 한국역대인물종합정보시스템 [韓國歷代人物綜合情報系統].[永久失效連結]
外部連結
- 한국역대인물 종합정보 시스템-이괄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鵝溪君. 党争之兴衰——朝鲜王朝两百年朋党政治. 2006-12-12 [2009-01-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