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楊琪良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楊琪良(1914年2月—2003年9月21日),河北任丘人,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治人物、外交官。

生平

參加革命

1929年夏考入保定私立培德中學讀書。不久因家境貧困,被迫考公費學校,於1930年考入保定的河北省立第二師範學校。在二師讀書時參加了共產黨組織的愛國學生運動,1931年參加革命(「社會科學研究會」和反帝大同盟)。在九一八事變後華北抗日救亡運動衝擊下,1932年春當局宣布解散河北省立第二師範學校,作為學生骨幹參加了著名的「保定二師學潮」運動,並加入中國共青團。學潮後期,黨組織決定將大部分學生疏散回家,楊琪良回到家鄉在本村任小學教員。1937年七七事變後與進步青年高萬德等一起組建了「抗日救國會」發動群眾工作,出版《群聲報》。1937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保屬特委軍事部部長、老紅軍孟慶山的領導下組建河北游擊第十四支隊,高萬德任支隊長,楊琪良任政治主任。1937年11月初幫助愛國士紳高士一組建河北人民抗日自衛軍第五路,任政治部主任。僅3個月時間,他們就組織起3000餘人的抗日武裝隊伍,並逐漸向東發展到文安縣、霸縣及勝芳鎮,部隊一度擴充到七八千人,後經整頓編成3個團,共5400餘人。後改編為八路軍第三縱隊獨立第一支隊、八路軍冀中軍區獨立第四支隊,一直擔任政治部主任。1939年3月改編為八路軍第一二〇師獨立第一旅,任政治部主任。1940年11月獨一旅兼晉綏軍區第四軍分區。1942年11月調防陝甘寧邊區,接防三五九旅兼任綏德警備區。1943年4月,楊琪良與綏德縣婦救會幹部白淑貞結婚,地委書記兼警備區政委習仲勛等參加婚禮,翌年楊琪良作為證婚人之一參加了習仲勛與齊心的結婚儀式。1943年4月3日,中共中央發布《關於繼續開展整風運動的決定》,並決定在整頓黨的作風的同時,進行一次普遍審查幹部的運動。楊琪良也一度受到懷疑,經組織審查,最後做出了「歷史清楚,沒有什麼問題」的結論。

解放戰爭時期,任獨立第一旅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1947年冬季新式整軍運動中,楊琪良撰寫的《九天階級教育初步總結報告》得到毛澤東批示:「此件很好!」1949年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軍第二師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軍黨委委員等職務。

外交生涯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1950年7月調入外交部工作,出任中國駐波蘭大使館政務參贊,在彭明治大使病休期間主持工作,以臨時代辦身份解決波蘭運往中國的抗美援朝的物資問題,組織接待宋慶齡率團參加華沙世界和平大會、周恩來總理出訪波蘭等重大活動。1955年1月,外交部總務司成立,楊琪良為首任司長,負責外交部行政後勤基建、外事財務、外交服務人員管理等,籌建駐外使館用房,組織領導外國駐華使館區建設、外交幹部宿舍區建設等營建工作。1958年10月至1959年9月,在外交部領導下,楊琪良直接領導中央交辦的釣魚臺國賓館規劃、設計、施工,在中央和全國各方面的支持下僅用10個月的時間建成。

1961年8月,楊琪良出任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摩洛哥大使。1962年8月,撰寫摩洛哥鄰國阿爾及利亞情況報告,再次受到毛主席表揚,批示說「此件值得一閱」,並指出:「中央對國內很多情況不清楚,許多領導機關封鎖消息,不作論證性的報告,事前不請示,事後不報告,實行獨立王國。而國外使館消息,卻如此認真而迅速。」在任摩洛哥大使期間,楊琪良還成功組織領導了接待周總理、陳毅副總理訪問摩洛哥(非洲10國行)重大外事活動。在周總理一行即將訪問阿爾及利亞期間,楊琪良獲悉阿爾及利亞國內出現政變可能的消息(後來政變並未發生),為保證中國代表團的安全,楊琪良及時將這一重要消息報告總理,讓代表團提前做好了應對準備。

1969年7月,楊琪良出任中華人民共和國駐阿爾及利亞大使。1971年8月,出任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尼日利亞大使。1973年9月,回國任外交部政治部主任。1979年8月,出任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葡萄牙大使。1983年12月離休。[1]

2003年9月21日,楊琪良在北京病逝,終年89歲。[2]

家庭

1943年與白淑貞結婚,育有四女一子,女楊延林、楊津林、楊蘭蘭、楊曉林、子楊平平。鳳凰衛視記者秦楓是其外孫女。

參考資料

  1. ^ 沈建; 沈力. 五星红旗下的大使们. 新中國大使叢書. 南京: 江蘇人民出版社. 1993: 77-78. ISBN 978-7-2140-1138-1. 
  2. ^ 楊琪良同志逝世.《人民日報》2003年10月11日第4版
外交職務
前任:
首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葡萄牙大使
1979年8月—1983年12月
繼任:
陸濟新
前任:
首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尼日利亞大使
1971年8月—1973年8月
繼任:
馮於九
前任:
曾濤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阿爾及利亞大使
1969年7月—1971年5月
繼任:
林中
前任:
白認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摩洛哥大使
1961年8月—1967年1月
繼任:
張偉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