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東壁樓集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台灣語言寫法及拼音
漢字東壁樓集
注音ㄉㄨㄥ ㄅ一ˋ ㄌㄡˊ ㄐ一ˊ
台語羅馬字Tang-piah-lâu Tsi̍p

《東壁樓集》延平王鄭經於1664年-1674年此期間所著的古典詩集。鄭經在位時,築有潛苑(Tsiâm-uán),自號潛苑主人。其中又有東壁樓(Tang-piah-lâu)之設,因此取名為《東壁樓集》。[1]

原書藏於日本內閣文庫(編列番號:漢書16875,函號16-5),影本可見於日本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美國普林斯頓大學葛斯德圖書館、臺灣國家圖書館漢學研究中心、臺灣中央研究院傅斯年圖書館[1]:212

出處及內容考證

《東壁樓集》由明史研究者朱鴻林所考證確認,他在1994年發表〈鄭經的詩集和詩歌〉,藉由書中〈自序〉的生平簡述及最後的署名「式天氏」篆刻,確認作者為鄭經[1]。並由此佐證「潛苑主人」是鄭經的別號之一[1]:213-214

朱鴻林等學者認可此為鄭經於1674年6月西征初捷時在泉州的首刊本[1]:214[2]。惟臺灣文史研究者楊永智認為,鄭經軍中有刻工,且也曾出版《大明中興大統曆》,相對於戎馬倥傯的泉州,應該還是在臺灣出版更為可能[3]:24

內容及評價

《東壁樓集》主要抒發「西方美人之思」,並寓含憂國、思君之意。全集共八卷,約480首詩作,計有五言古詩88首、七言古詩60首、五言律詩104首、七言律詩89首、五言排律41首、七言排律21首、五言絕句24首、七言絕句53首。每卷以創作時間先後排序。[1]:212[4]:105-106

詩歌以律、古占大宗,從題材來看,抒情、寫景較多,征戰、詠物次之[5]:50;數量較諸當時其他東寧作家為多,甚至超過沈光文相關詩作。其次,詩集言情寫志,充分流露鄭經在台時的所思所想,有助後人掌握其歷史事蹟與功績外的情性面向。 其內容主要抒發「西方美人之思」,並寓含憂國、思君之意。全集共八卷,約480首詩作,詩歌數量較諸當時其他東寧作家為多,甚至超過沈光文相關詩作。其次,詩集言情寫志,充分流露鄭經在台時的所思所想,有助後人掌握其歷史事蹟與功績外的情性面向。《東壁樓集》是第一部全然以台灣為背景和題材的著作,[5]:49彭國棟評鄭經的詩作說:「語有思致,非僅存六朝形骸者。聞其嗣位後,頗事吟詠,而集中所收僅如此,知其遺落尚多也。」[6]龔顯宗則認為說:「其詩秀爽俊逸,淡雅有味,部分作品氣格雄放,雖然學唐,卻更富晉人風味。在君王作家中不太說門面話、謊話,較能流露個性與真情。[5]:50

參考資料

  1. ^ 1.0 1.1 1.2 1.3 1.4 1.5 朱, 鴻林. 鄭經的詩集和詩歌. 明史研究 (合肥:黃山書社). 1994, 4: 212-230. 
  2. ^ 施, 懿琳 (編). 《全臺詩》第壹冊. 國立臺灣文學館、遠流. 2004. 
  3. ^ 楊, 永智. 明清時期臺南出版史. 臺北: 學生書局. 2007. 
  4. ^ 黃, 騰德. 鄭經詩歌研究──以《東壁樓集》為探討重點.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 2010. 
  5. ^ 5.0 5.1 5.2 龔, 顯宗. 從《東壁樓集》看鄭經與台灣. 歷史月刊. 2002, (173): 49-54. 
  6. ^ 彭, 國棟. 廣臺灣詩乘.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1956: 27. 

參考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