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薛強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薛強(?—?),字威明河東郡汾陰縣(今山西省運城市萬榮縣)人,出自河東薛氏西祖,前秦後秦官員。

生平

薛強的祖先從川蜀地區遷徙到河東郡汾陰縣,因此定居在那裡。薛強的父親薛陶與族人薛祖薛落等人分別統領部眾,所以當時號稱三薛。薛強又襲位統領部落,而薛祖、薛落的子孫暗劣昏憒,薛強於是總領三營。薛強從小就有大志,胸懷軍國謀略,他善於安撫,百姓歸附。薛強與北海王猛是志同道合的好友,桓溫北伐進入關中時,王猛以平民的身份前去拜見。桓溫說:「江東沒有比得上您的人,三秦地區一定有許多奇人,像您這樣的還有多少人?我想要他們和我一起回到南方。」王猛說:「您尋找與自己撥亂拯救時局的人,我的朋友薛威明正是此類。」桓溫說:「我早就聽說過他。」於是向薛強傳達東晉朝廷的任命。薛強聽說後,從商山前來拜見,和王猛一起被任命為軍謀祭酒。薛強察覺到王猛雖然有大志卻難成功業,就勸說王猛不要追隨桓溫,不久桓溫就失敗了。等到苻堅稱帝,王猛被委以重任。前秦的平陽公苻融寫信,準備派車馬去徵召薛強做官,王猛認為薛強不會屈就,苻融才取消了計劃。等到苻堅到河東郡討伐張平,親自帶了數百騎兵前往薛強的塢堡,要求與薛強相見。薛強讓主簿責問苻堅,並借着機會慷慨激昂的說:「這座城最終也不會有活着投降的臣民,只有為節義而死的將士。」苻堅的將軍們請求進攻,苻堅說:「等我平定了東晉,他自然會反綁雙手來降。現在放過他以鼓勵那些忠於君主的人。」後來苻堅攻打東晉,軍隊失敗,薛強總領宗族的精兵,聲威震撼河東和三輔,在陳川擊敗了慕容永。後秦姚興聽說後忌憚薛強,派遣使者攜帶重禮任命,薛強引導姚緒從龍門渡過黃河,進攻蒲阪,柳恭等人見大勢已去,都請求投降[1][2]。薛強後擔任右光祿大夫七兵尚書,封馮翊郡公,又轉任左戶尚書,在虛歲九十八的時候去世,後秦贈予輔國大將軍司徒公,諡號[3][4]

其他

《北史》河東薛氏的列傳中,在《魏書》的基礎上增補了一部分史料,其中提到薛強曾經與王猛商討不要追隨桓溫。海南熱帶海洋學院人文社會科學學院李文濤副教授指出,在《晉書·苻堅載記》中,王猛是詢問自己的老師要不要追隨桓溫,與《北史》不同,《晉書》「載記」部分取材自《十六國春秋》,司馬光《資治通鑑》中就大量引用《十六國春秋》,薛強建議王猛不要見桓溫一事,司馬光在《資治通鑑》中並沒有記載,清人在《十六國春秋輯補》有關王猛傳記部分中也未採用,李文濤認為該事可信度並不高。李文濤認為《北史》中所增加河東薛氏的史料,《資治通鑑》並沒有採用,可知其可信度並不高。參與修《晉書》的有河東薛強的後裔薛元超,《晉書》中有關河東薛氏的記載是可信的;《晉書》中沒有記載薛強與王猛之間的關係,大致可以判斷二者之間沒有多大交集,故《北史》中增加河東薛氏 資料並不可靠,從《北史》有關河東薛氏增補情況來看,其所增加列傳的史料主要表明河東薛氏是漢人後裔,但史料價值不高,基本不可信;研究北朝河東薛氏,史料還是以《晉書》、《魏書》為主[5]

家庭

祖父

  • 薛興,西晉尚書右僕射、冀州刺史、安邑莊公

父親

  • 薛陶,西晉梁州刺史、安邑忠惠公

兒子

  • 薛辯,北魏并州刺史、大羽真、汾陰武侯

參考資料

  1. ^ 《晉書·卷一百十七·載記第十七》:慕容永既為慕容垂所滅,河東太守柳恭等各阻兵自守,興遣姚緒討之。恭等依河距守,緒不得濟。鎮東薛強先據楊氏壁,引緒從龍門濟河,遂入蒲坂。恭勢屈,請降。
  2. ^ 《資治通鑑·卷一百八·晉紀三十》:西燕既亡,其所署河東太守柳恭等各擁兵自守。秦主興遣晉王緒攻之,恭等臨河拒守,緒不得濟。初,永嘉之亂,汾陰薛氏聚其族黨,阻河自固,不仕劉、石。及苻氏興,乃以禮聘薛強,拜鎮東將軍。強引秦兵自龍門濟,遂入蒲阪,恭等皆降。
  3. ^ 《魏書·卷四十二·列傳第三十》:薛辯,字允白。其先自蜀徒於河東之汾陰,因家焉。祖陶,與薛祖、薛落等分統部眾,故世號三薛。父強,復代領部落,而祖、落子孫微劣,強遂總攝三營。善綏撫,為民所歸,歷石虎、苻堅,常憑河自固。仕姚興為鎮東將軍,入為尚書。
  4. ^ 《北史·卷三十六·列傳第二十四》:父強,字威明,幼有大志,懷軍國籌略。與北海王猛,同志友善。及桓溫入關中,猛以巾褐謁之。溫曰:「江東無卿比也,秦國定多奇士,如生輩尚有幾人?吾欲與之俱南。」猛曰:「公求可與撥亂濟時者,友人薛威明其人也。」溫曰:「聞之久矣。」方致朝命。強聞之,自商山來謁,與猛皆署軍謀祭酒。強察溫有大志而無成功,乃勸猛止。俄而溫敗。及苻堅立,猛見委任。其平陽公融為書,將以車馬聘強,猛以為不可屈,乃止。及堅如河東伐張平,自與數百騎馳至強壘下,求與相見。強使主簿責之,因慷慨宣言曰:「此城終無生降之臣,但有死節之將耳。」堅諸將請攻之,堅曰:「須吾平晉,自當面縛。捨之以勸事君者。」後堅伐晉,軍敗,強遂總宗室強兵,威振河輔,破慕容永於陳川。姚興聞而憚之,遣使重加禮命,徵拜右光祿大夫、七兵尚書,封馮翊郡公,轉左戶尚書。年九十八,卒。贈輔國大將軍、司徒公,諡曰宣。
  5. ^ 李文濤, 《《北史》列传中河东薛氏增加史料问题探析》, 《史志學刊 》 (06期), 2017年, (06期): 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