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塞艦隊
戰爭與軍事 |
---|
要塞艦隊(Fortress Fleet)是海軍戰略理論之一,指一支海軍艦隊對某一片海域施加影響力,但本身攻擊力並不強大而是依賴岸基要塞的火力共同作戰,形成完整作戰系統。
這一概念最早出現在馬漢的海權論著作中。他在分析日俄戰爭時,將艦隊分為兩種類型:要塞艦隊和存在艦隊。其指出存在艦隊理論理解為可完全脫離基地、要塞而存在,僅將要塞視為艦隊的供應基地,要塞艦隊則是更弱的艦隊,配合岸上火力共同作戰的配合者角色。這兩種艦隊都不夠強大進行遠洋決戰而都在近海範圍內活動,配合岸上設施形成威攝的防禦優勢,屬於守勢。
由於火炮時代的射程極度有限,要塞艦隊的活動範圍非常狹小。[1]
實例
日俄戰爭時旅順艦隊是要塞艦隊的典型代表。其牽制了聯合艦隊在旅順口外對其進行了幾乎一年的圍攻戰,不敢主動進入攻擊。
甲午戰爭於黃海海戰後,李鴻章令艦隊以要塞艦隊形式停泊威海衛不出,以牽制日本方面的聯合艦隊。
21世紀後岸基飛彈長足發展達到百公里射程,尤其中國解放軍宣布服役了世界上第一種反艦彈道導彈,射程高達2000公里以上,日本外交學者雜誌就提出理論[2],認為中國是在利用新型要塞艦隊戰術,只要在岸上超遠程火力之內,一支小得多的海軍就能嚇阻西方艦隊不敢進入中國近海作戰。[3]
參考
- ^ A “Fortress Fleet” for China (PDF). [2017-06-24].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5-04-04).
- ^ 日媒稱中國用二流海軍可抗美軍主導西太
- ^ China’s Fortress Fleet-in-Being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Japan’s Security (PDF). [2017-06-24].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21-10-28).
參考書目
- 保羅·維瑞利奧, Speed and Politics: An Essay on Dromology New York: Semiotext(e), 1977 [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