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亞特麗絲一世 (勃艮第)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貝亞特麗絲一世
勃艮第女伯爵
統治1148年1月22日 — 1184年11月15日
前任雷納德三世
繼任腓特烈一世勃艮第伯爵奧托一世
神聖羅馬皇后、德意志王后、意大利王后、勃艮第王后
在位1156年6月9日 — 1184年11月15日
加冕1167年8月1日,羅馬
1178年8月,維埃納
出生1143/5年
逝世1184年11月15日(1184歲—11—15)(40—41歲)
茹村多勒附近
安葬
配偶腓特烈一世1156年結婚)
子嗣
其他……
王朝伊夫雷亞
父親瑞諾三世
母親洛林的雅加特
宗教信仰羅馬天主教

勃艮第的貝亞特麗絲一世(法語:Béatrice Ire de Bourgogne,1143年—1184年11月15日),自1148年起為勃艮第女伯爵,因嫁給腓特烈一世,同時也是神聖羅馬皇后,父親是勃艮第伯爵瑞諾三世英語Reginald III, Count of Burgundy。1167年8月1日,她在羅馬由對立教宗帕斯卡爾三世加冕為皇后,1178年8月在維埃納加冕為勃艮第王后。

貝亞特麗絲是神聖羅馬帝國歷史上僅有的兩位曾經被俘虜的皇后之一,另一位是她的兒媳科斯坦察皇后

生平

貝亞特麗絲是雷納德三世和洛林的雅加特唯一存活的孩子,[1]故為勃艮第伯國的繼承人,得名於祖母勃艮第伯爵夫人洛林的貝亞特麗絲。1148年喪父後,她繼承了廣大的勃艮第伯國,並成為行宮女伯爵。因此,她成為法蘭西最被追求的結婚對象之一。她的叔父馬孔伯爵吉約姆三世攝政,意圖剝奪她的權利,乃至一度囚禁了她。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腓特烈一世阻止了他,並向她求婚。

婚禮

腓特烈一世提議結婚,可能是因為勃艮第會給他一個布倫納山口的替代品和一個對米蘭有戰略價值的位置,也因為更多的勃艮第騎士部隊可以參加他的戰爭。[2]

貝亞特麗絲與腓特烈的婚禮在1156年6月9日在維爾茨堡舉行。[3]婚禮後,特里爾主教對貝亞特麗絲施以王后塗油禮。

約作於1162年的詩《腓特烈一世皇帝在倫巴底的同一首歌》描述結婚當天的貝亞特麗絲:

維納斯沒有這位處女的美麗,
密涅瓦沒有她聰明的頭腦
朱諾沒有她的財富。
除了聖母瑪利亞,再沒有別人了
貝亞特麗絲很高興她能超越對方。」

吉約姆三世死後,腓特烈對吉約姆三世的長子埃蒂安和次子日拉爾授以爵位以為補償。埃蒂安出席了婚禮。

皇后

大約1161年在弗賴辛大教堂的浮雕,描述貝亞特麗絲和腓特烈。

他們結婚後,腓特烈通過妻子的權利控制了勃艮第伯國,並成為共治者。儘管貝亞特麗絲是正式的共治者,但在1166年之前,管理勃艮第事務的憲章中很少有貝亞特麗絲的名字,此後,貝亞特麗絲和腓特烈作為勃艮第的共治者,以他們的名義頒布了更多的憲章。她是否真的參與了勃艮第的統治還不得而知。被任命為勃艮第的繼承人的是她較年幼的兒子奧托,而不是她的長子。[2]

貝亞特麗絲在整個帝國的旅行和戰役中陪伴腓特烈。傳說1158年貝亞特麗絲來到腓特烈剛征服的米蘭,遭米蘭人突襲被俘,被迫以倒騎驢子示眾的羞辱性方式穿越城市直到出城。這個傳說的一些出處稱,1162年腓特烈攻破米蘭後為了報復這一侮辱,強迫該城市的地方官員只用牙齒從驢子的肛門上摘下一個無花果。[4]另一個出處說,腓特烈把他的憤怒發泄在城市裡的每個健全人身上,他們口中所拿的不是無花果,而是驢糞。更受侮辱的是,他們不得不口含驢糞宣稱「看無花果」。據說用大拇指夾在中指和食指之間握拳的侮辱性手勢(稱為fico)就是起源於這一事件。[5]

貝亞特麗絲至少有一次在戰爭中發揮了作用:在1159年7月克雷馬之圍期間,她能夠從自己的勃艮第伯國向皇帝提供急需的增援,並於同年7月20日在獅子亨利、大主教奧格斯堡的康拉德和1200名騎士的陪伴下抵達克雷馬,為他提供了所需的增援。[2]

1162年腓特烈攻破米蘭後,米蘭人向他求饒無果,就轉向貝亞特麗絲求情,貝亞特麗絲不見他們,他們就在窗前丟下十字架。據《熱那亞年表》,最終在貝亞特麗絲的建議下,在米蘭城被摧毀的情況下米蘭人的生命和財產得到了保全。[6]

同年,意大利編年史家阿塞爾博·莫雷納在家鄉洛迪看到了貝亞特麗絲,說她:

「中等身材,金黃的頭髮,美麗的臉龐,潔白的牙齒,端正的姿勢,小嘴巴,端莊的面容,炯炯有神的眼睛;當別人對她說迷人的奉承的話時,她很害羞;她有一雙最漂亮的手,身材苗條;她完全順從她的丈夫,把他當作自己的主來敬畏,把他當作自己的丈夫來愛;她識字,忠於上帝;正如她被稱為貝亞特麗絲一樣,她實際上是幸福的(Beata)」。[2]

1167年8月1日,在腓特烈一世攻占羅馬後,貝亞特麗絲在羅馬被對立教宗帕斯卡爾三世加冕為神聖羅馬皇后。隨即軍中發生瘟疫,撤退時在蓬特雷莫利遭到敵軍的襲擊,皇后也用兩座盾牌武裝自己,幾乎未能免於箭雨,也有稱她在當時持單盾、持劍自衛。[7]他們到達帕維亞後又遭到襲擊,皇帝逃脫,[2]皇后則在充滿敵意的蘇薩呆了一段時間直到次年,可能是被囚禁直到獲准離開,並無詳細記載她在此期間受到了何種對待。[6]

腓特烈和貝亞特麗絲在一枚硬幣上,大約1170-1180年。皇帝和皇后的聯合描繪在德國中世紀的硬幣肖像中是一種創新,顯然是在腓特烈一世時期引入的。[8]賈斯珀斯認為,鑄幣是為了顯示這對夫婦是共同統治者。[9]

在有爭議的1168年康布雷主教選舉期間,貝亞特麗絲支持康布雷的皮埃爾當選,並應他的請求成功阻止了菲利普大主教將康布雷主教區從大都會裡姆斯省轉移到科隆的企圖,得到了大主教美因茨的克里斯蒂安和獅子亨利的支持。[2]

貝亞特麗絲和腓特烈之間的關係傳統上被描述為幸福的,沒有任何跡象表明他曾經對她不忠。英格蘭編年史家狄克托的拉爾夫在談到他們的關係時說:「儘管腓特烈在逆境中總是最為穩定,但他仍被許多人認為是奢侈的……沒有關於她的嫁妝或經濟情況的信息,但值得注意的是,皇室恩惠的接受者和所有恢復受惠的個人不僅要給腓特烈本人,還要給貝亞特麗絲個人禮物,其中許多就像給皇帝的金銀禮物一樣都有記錄。[2]薩爾茨堡大主教康拉德二世就曾以錢財和禮物許諾,希望皇后居中調停讓他重獲聖寵。[6]

晚年

腓特烈後來五次征戰意大利時,貝亞特麗絲仍然隨軍,但不在軍營而是在城市。腓特烈想讓她遠離謀殺和暴行。1174年腓特烈掠奪蘇薩,為妻子復仇。[6]維特博的戈弗雷說貝亞特麗絲這座敵意的城市的毀滅而高興。[2]

1176年的萊尼亞諾戰役中,貝亞特麗絲在攻取托爾托納後保全了城中的個人財產。因獅子亨利拒絕援助,腓特烈向貝亞特麗絲求援,但最終戰敗。成功逃脫的騎士們聚集在帕維亞,把腓特烈的死訊告訴貝亞特麗絲。貝亞特麗絲與整個帝國哀悼皇帝的死亡,本人也穿上了喪服,但三天後皇帝回來了。[6]

1177年《威尼斯和約》後,根據和約,貝亞特麗絲在公共檔案中將不再被稱為皇后,因為她的加冕禮是由一位對立教宗主持的,因此被宣布無效。[2]和約還規定,如果腓特烈駕崩,年幼的海恩里希繼位而由貝亞特麗絲實際統治,則貝亞特麗絲母子仍然要遵守和約。[6]沒有關於這一規定實際執行情況的記錄。[10]

1178年7月30日,腓特烈在普羅旺斯的阿爾勒加冕為勃艮第國王。貝亞特麗絲在場,但她沒有和他一起加冕。然而,1178年8月15日,貝亞特麗絲在維埃納加冕為勃艮第王后。貝亞特麗絲在維埃納加冕的原因不得而知:據推測,這是作為一種補償,因為《威尼斯和約》已經以由一名對立教宗所執行為由正式將她作為皇后的加冕禮作廢,但這也可能是為了表明她作為勃艮第的行宮女伯爵的新角色,如從這年起,她似乎一直留在勃艮第,而不是繼續追隨腓特烈。[2]

這件事標誌着貝亞特麗絲的生活發生了變化。當年晚些時候,腓特烈離開了勃艮第,但沒有跡象表明貝亞特麗絲陪他回到德國,或者繼續跟隨他週遊整個帝國。此後,她被證實只去過三次德國:1179年的聖彼得和保羅節,1182年和1184年的五旬節宮廷。相反,貝亞特麗絲似乎留在了勃艮第,這是她第一次獨自管理這個伯國:她有一些1181年以前的現存的憲章,但從那一年到她去世之間有9個,都是關於勃艮第事務的。她的許多勃艮第憲章都是由她指定的勃艮第的行宮伯爵繼承人小兒子奧托和他顯然也和她在一起的老師見證的。事實上這是與腓特烈的分割,他們不和的原因在一件事實上有暗示:與她的配偶相反,貝亞特麗絲在憲章中繼續稱自己為皇后。[2]生活在等級森嚴的中世紀社會的貝亞特麗絲並非淡泊名利,她和同時代的其他皇后一樣有着嚴格的等級觀念及重視名譽。[6]

藝術贊助人

貝亞特麗絲在生前被譽為一位有教養的公主。

1163年,阿塞爾博·莫雷納寫了一篇關於貝亞特麗絲的讚美詩,稱讚她是一個「literata」(一個精通拉丁語的女人)。根據16世紀的記載,她墓碑上由八首詩組成的拉丁墓志銘的作者是她自己。她是一個藏書家,正如她送給克萊門斯·瑪格麗特夫人的那首富有的詩篇所表明的那樣。[11]

德國戀歌傳統的早期發展與貝亞特麗絲和她帶到巴巴羅薩宮廷的法國游吟詩人有關,尤其是普羅萬的居約。[12][13]阿拉的高蒂耶為她獻上了他的《伊利與加萊倫》的長版。[14]

去世

1184年,貝亞特麗絲在茹村因不明疾病而病倒,很快去世,享年40歲左右。她被葬在施派爾主教座堂,但她的心葬在茹村的舊本篤會修道院。腓特烈為她早逝而悲痛,1189年4月還在參加十字軍東征前一個月為此捐助了貝桑松的聖埃蒂安教會。[6]

子女

她有如下的孩子:[15]

  1. 碧翠絲(1162年末/1163年初——至少1174年初/1179年)。西西里國王古列爾莫二世向她求婚,但婚約未能達成。她在1173年嫁給了沙龍伯爵吉約姆二世,是沙龍女伯爵碧翠絲的母親。[16]
  2. 腓特烈五世(帕維亞,1164年7月—1170年11月28日),夭折
  3. 亨利六世(尼美根,1165年11月—1197年9月28日)[3]
  4. 康拉德(莫迪利亞納,1167年2月—阿卡,1191年1月20日),兄長死後改名腓特烈六世[3]
  5. 吉塞拉(1168年10/11月—1184年末)。她與普瓦圖伯爵理查(後來的英格蘭國王)訂婚,但在婚前去世。
  6. 勃艮第伯爵奧托一世(1170年6/7月—被殺於貝桑松,1200年1月13日)[3]
  7. 士瓦本和羅騰堡公爵康拉德二世(1172年2/3月—被殺於杜拉赫,1196年8月15日)
  8. 雷納德(1173年10/11月—1174年4月前/1178年10月後不久)。
  9. 威廉(1175年6/7月—1178年10月後不久)。
  10. 菲利普(1177年2月/3月—被殺於班堡,1208年6月21日),1198年為日耳曼國王[3][17]
  11. 阿格妮絲(1179年初—1184年10月8日)。她與匈牙利國王伊姆雷訂婚但在婚前去世。

反應

記錄貝亞特麗絲政治活動的材料相對較少,尤其是與奧托皇朝和薩利安皇朝的皇后和王后相比。然而,最近的研究表明,皇后在當時政治生活中的作用比之前估計的要重要得多。這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在同時代人通過皇后影響皇帝決策的努力上。例如,當巴巴羅薩在1162年拒絕聽取米蘭的求饒請求時,這座城市轉向了貝亞特麗絲。[18]她傾向於代表與她個人有聯繫的人以及教堂、修道院和醫院進行干預。她作為巴巴羅薩信任的政治夥伴的地位也體現在當時的各種表現中,包括硬幣上。[19][20][21]

文學形象

貝亞特麗絲是翁貝托·埃科的小說《波多利諾》中的一個人物,主人公深深地愛上了她——這段愛情僅限於一個吻。

2009年電影《巴巴羅薩》(又作《戰爭之劍》與《巴巴羅薩:圍城之主》),西西·卡塞爾英語Cécile Cassel扮演主角之一的貝亞特麗絲。[22]

參考

  1. ^ Commire & Klezmer 1999,第390頁.
  2.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John B. Freed (2016), Frederick Barbarossa: The Prince and the Myth (Yale University Press).
  3. ^ 3.0 3.1 3.2 3.3 3.4 Gislebertus (of Mons), Chronicle of Hainaut, transl. Laura Napran, (Boydell Press, 2005), 55 note245.
  4. ^ Walford,Cox & Apperson (1885), p. 119
  5. ^ Novobatzky & Shea (2001)
  6. ^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Frauen der Staufer, K Görich
  7. ^ Von Pavia nach Rom, p. 78, Werner Goez, 1976.
  8. ^ [18217710] Deutsches Reich: Friedrich I. und Beatrix. Museum-digital. [15 July 2023]. 
  9. ^ Jasperse 2020,第44頁.
  10. ^ Görich 2006,第47頁.
  11. ^ Aurell, Martin. The Lettered Knight: Knowledge and Aristocratic Behaviour in the Twelfth and Thirteenth Centuries. Central European University Press. 31 March 2017: 195 [15 July 2023]. ISBN 978-963-386-105-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7-15) (英語). 
  12. ^ Taruskin, Richard. Oxford History of Western Music: 5-vol. set.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7 July 2009: 217 [15 July 2023]. ISBN 978-0-19-981369-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7-15) (英語). 
  13. ^ Gioia, Ted. Love Songs: The Hidden Histor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4 January 2015: 151 [15 July 2023]. ISBN 978-0-19-935759-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7-15) (英語). 
  14. ^ Tether, Leah; McFadyen, Johnny. Handbook of Arthurian Romance: King Arthur's Court in Medieval European Literature. Walter de Gruyter GmbH & Co KG. 26 June 2017: 121 [15 July 2023]. ISBN 978-3-11-043246-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7-15) (英語). 
  15. ^ Erwin Assmann: Friedrich Barbarossas Kinder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In: German Archives for Research into the Middle Ages, Vol. 33 (1977), pp. 435–472, footnote p. 459.
  16. ^ Kinkade 2020,第183頁.
  17. ^ (ES)Acercamiento Mutuo de Espana y Alemania, Jaime Ferreiro Alemparte, España y Europa, un pasado jurídico común, ed. Antonio Pérez Martín, (Cometa S.A., 1986), 181.
  18. ^ Görich, Knut. Fössel, Amalie , 編. Frauen der Staufer. Gesellschaft für staufische Geschichte e.V.: 48. 2006 [9 July 2023]. ISBN 978-3-929776-16-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7-09) (德語).  |contribution=被忽略 (幫助)
  19. ^ Jasperse, Jitske. Medieval women, material culture, and power: Matilda Plantagenet and her sisters. Leeds: ARC Humanities Press. 2020: 44 [9 July 2023]. ISBN 978164189145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7-09). 
  20. ^ Görich 2006,第48頁.
  21. ^ Uebach, Christian. Die Ratgeber Friedrich Barbarossas (1152 - 1167). Marburg: Tectum-Verl. 2008: 237–243 [2023-08-16]. ISBN 97838288958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7-09). 
  22. ^ AllMovie上《Barbarossa》的資料(英文)

資料

外部連結

維基共享資源上的相關多媒體資源:貝亞特麗絲一世

貝亞特麗絲一世 (勃艮第)
出生於:約1143年逝世於:1184年11月15日
統治者頭銜
前任者:
雷納德三世
勃艮第的行宮女伯爵
1148年11月22日 – 1184年11月15日
腓特烈一世同時在任 (1156-1184)
繼任者:
腓特烈一世勃艮第伯爵奧托一世
王室頭銜
空缺
上一位持有相同頭銜者:
諾特海姆的麗琴莎英語Richenza of Northeim
神聖羅馬皇后
意大利王后

1156年6月9日 — 1184年11月15日
空缺
下一位持有相同頭銜者:
西西里的科斯坦察
空缺
上一位持有相同頭銜者:
伏堡的阿德萊德英語Adelheid of Vohburg
阿爾勒王后和日耳曼王后
1156年6月9日 — 1184年11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