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轆角莊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轆角莊》是白族民間傳說,又名《金橋銀路》,載於《南詔野史》。

該故事講述了大理地名轆角莊的由來:南詔閣羅鳳有個美麗的公主白圭。父王要給她招個女婿,她不願意,向國王要求:「我要反騎在牛背上,隨牛自己走,不管牛走到職家,不管那家人貧富貴賤,我就原配給那家人的兒子。」南詔王心裡不願,但對女兒又無辦,只好答應了她。白圭即倒騎在牛背上,順着莫殘溪朝洱海走去,走到一戶人家。這戶人家外面是兩堵石搞,大門也是石頭砌的,門口巷道很電水牛角進不去,把它的角彎了又彎,轉了又轉,才進去了。她到了這戶窮人家,就嫁給了農婦的兒子。白圭同棧夫結親後,她請國王去認親,南詔王說:「除非你造條金橋銀以把金磚鋪到王宮門前,我就到你家認親。後來,農婦得了危白圭拿出金人讓核夫去買藥。樵夫見了金子,說他打柴的山上多得很。第二天,樵夫拿回一些,白圭一看果然是金子。夫妻倆就去背了許多金子,鋪成金橋短路。南記王只好領着百官來認親,認農婦為親家母,封核夫為樵夫。人們把這個村子叫轆角莊,作為紀念。

轆角莊傳說表達了白族人對自由戀愛的嚮往,塑造了公主白圭這樣一個不貪慕榮華富貴、敢於走出宮廷的理想人物,結局中封樵夫為駙馬也表達了對統治者貪慾和等級制度的諷刺。「天婚」習俗在故事中也有所反映。[1]

參考

  1. ^ 白族民间传说故事. [2012-06-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1-18). 

參考文獻

  • 張文勛,張福三、博光宇(1983年).白族文學史.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