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禹
鄧禹 | |||||||
---|---|---|---|---|---|---|---|
太傅 | |||||||
時代 | 西漢→新朝→東漢 | ||||||
主君 | 劉秀 | ||||||
姓 | 鄧 | ||||||
名 | 禹 | ||||||
字 | 仲華 | ||||||
職官 | 前將軍持節→大司徒→右將軍→太傅 | ||||||
封爵 | 酇侯→梁侯→高密侯 | ||||||
封地 | 高密、昌安、夷安、淳於 | ||||||
籍貫 | 南陽新野 | ||||||
出生 | 元始二年(2年) | ||||||
逝世 | 永平元年五月(58年) | ||||||
諡號 | 元侯 | ||||||
| |||||||
鄧禹(2年—58年),字仲華,南陽新野人。東漢初年軍事、政治人物。他最早以帝王功業勉勵漢光武帝,向光武帝進言「延攬英雄,務悅民心,立高祖之業,救萬民之命」,被認為有定策之功,光武帝恃之為蕭何。鄧禹參與了東漢統一戰爭,「既定河北,復平關中」[1],又推舉了吳漢、賈復、寇恂等人,為漢光武帝平定天下立下汗馬功勞,是「雲台二十八將」之首。天下平定後,他與賈復兩人率先配合劉秀「偃干戈,修文德」的政策,一同削減軍隊,推行儒學,為在「退功臣而進文吏」的局面下仍然能夠參與討論國家大事的三位列侯之一。
生平
投奔光武
鄧禹十三歲就能背誦《詩經》,後至長安學習,認為同在長安遊學的劉秀是非同尋常之人,而與其友善。在遊學數年後,鄧禹返回家鄉。
更始元年(公元23年,新莽地皇四年),劉玄被擁立為皇帝,是為更始帝。當時許多豪傑人物舉薦鄧禹,鄧禹不肯聽從,而聽到劉秀奉命平定河北後,立即策馬北渡,終於在鄴見到了劉秀,向其提出「延攬英雄,務悅民心,立高祖之業,救萬民之命」的方略,劉秀十分高興,並令左右稱他為「鄧將軍」,並認為鄧禹的意見能幫助自己成就大業,無人可比,常常與他商略計策,把他當作蕭何般的賢臣來倚重[2]。
略定北州
王郎起兵後,劉秀從薊前往信都,途經南宮,遇到大風雨,劉秀拉車入道旁空屋避雨,馮異拾柴,鄧禹生火,劉秀對着灶台烘乾衣服。劉秀命令鄧禹徵發得到應急部隊數千人,並令鄧禹統帥該部隊前往攻打樂陽。當時王郎大將李育屯兵在柏人,漢兵不知情,結果鄧禹與偏將軍朱浮被李育擊破,丟失了許多輜重,劉秀聽說後收集兩人的散兵,在郭門擊破李育,收回李育之前所獲,李育退守城池,一時不能克,轉而攻破廣阿[3]。鄧禹前往廣阿,光武帝在城樓上指着地圖對鄧禹說:「天下郡國如此之多,今天才得到了其中一郡。你之前說我不用擔心天下不能平定,這是為何?」鄧禹回答:「過去能興盛的君主,取決於他們的德澤是否深厚,不是由佔有地方的大小決定。」光武帝十分高興。當時任用派遣將領,大都向鄧禹諮詢,而鄧禹每次舉薦的人,如賈復[4]、吳漢[5]、寇恂[6]等,都才職相稱,光武帝認為其知人。
之後,鄧禹受命另外率領騎兵,和蓋延等一同在清陽攻擊銅馬軍。蓋延等人先於鄧禹趕到,但作戰失利,退保城池,被敵人所圍困。鄧禹於是進兵與敵人作戰,擊破敵軍並生擒其大將。跟隨光武帝追擊敵軍直到蒲陽,接連取得重大勝利,北州得以大致平定。
平定河東
更始三年(公元25年)正月,光武帝劉秀想趁赤眉軍、綠林軍反目之際兼併關中,因為鄧禹深沉有大度,所以授予他西征戰略,拜為前將軍持節,分給他麾下精兵二萬人,令其西入關中,並讓他自行選拔偏、裨以下的人與其同去。鄧禹於是以韓歆為軍師,李文、李春、程慮為祭酒,馮愔為積弩將軍,樊崇為驍騎將軍,宗歆為車騎將軍,鄧尋為建威將軍,耿訢為赤眉將軍,左於為軍師將軍,準備西進。
鄧禹率軍自河內進至箕關(今河南濟源西),然後進軍河東郡。河東都尉守關,鄧禹進攻十日,終於攻破,獲得輜重千餘乘。接着進軍圍攻安邑(今山西夏縣西北)數月,沒能攻克。更始帝劉玄派樊參前去進攻鄧禹。樊參以數萬兵力進攻鄧禹。鄧禹在解縣(今山西虞鄉西)敗之,斬殺樊參。
劉玄再派王匡﹑成丹﹑劉均等合軍十餘萬,圍攻鄧禹。鄧禹大敗,手下大將樊崇戰死。韓歆等將領勸鄧禹撤退,鄧禹不允,隔日為六月癸亥日(公元25年8月9日),王匡認為此日為「六甲窮日」,不吉,宜避戰,故按兵不動,鄧禹得以休整軍隊。次日(公元25年8月10日),王匡全軍出戰,鄧禹下令諸軍不得妄動,直到王匡抵達營下才擂鼓進攻,最終擊敗王匡。鄧禹將俘虜抗威將軍劉均,河東郡守楊寶,中郎將弭強等人全部處斬,獲得六根節杖、五百印綬和大量兵器,徹底平定河東郡,奉詔拜李文為河東太守,更置屬縣令長以安撫河東。
七月辛未(公元25年8月17日),已經於六月己巳(公元25年7月22日)即位的光武帝劉秀拜年僅二十四歲的鄧禹為大司徒,封為酇侯[註 1],食邑萬戶,下詔褒揚[7]。但當時鄧禹出征在外,因而以司直伏湛行大司徒事[8]。
名震關西
平定河東後,鄧禹渡過汾陰河,進入夏陽。更始中郎將左輔都尉公乘歙,率領部眾十萬人,與左馮翊的軍隊一同在衙抵抗鄧禹,被鄧禹擊破。此時,赤眉也攻入長安。三輔連戰皆北,赤眉軍對所過之處大肆殘害,百姓不知所歸,聽說鄧禹接連取勝而且軍紀嚴明,都對鄧禹部隊望風相迎,每日都有上千人歸降,號稱達百萬之眾。鄧禹每到一處總是停車住節,慰問、勸勉前來的人。於是父老童稚,重發戴白,擠滿在其車下,無不心悅,於是名震關西。光武帝多次賜書褒美鄧禹。十二月,更始帝被張卬縊死,鄧禹奉詔將其埋葬在霸陵。
各將領豪傑勸鄧禹直攻長安,但鄧禹認為自己部隊雖多,但能作戰者並不多,而且補給不足,難與新勝的赤眉軍爭鋒,不如依託上郡、北地、安定三郡的物資,待敵自斃。於是鄧禹引軍北上,抵縌邑(今陝西旬邑)。鄧禹擊破各地赤眉軍,郡邑都開門歸附。西河太守宗育派兒子捧着鄧禹的檄文投降,鄧禹遣他前往京師。劉秀見關中尚未定,而鄧禹久不進兵,於是下敕命令鄧禹進兵。鄧禹仍堅持前意,派軍攻取上郡諸縣,留下將軍馮愔、宗歆守栒邑,自統主力平定北地。
鄧禹走後,馮愔、宗歆二人爭權相攻,馮愔殺害宗歆,反而攻擊鄧禹。鄧禹遣使將此事告知劉秀,劉秀問使者馮愔最要好的人是誰,使者回答說是護軍黃防。劉秀猜測二人不能久和,便說:「逮捕馮愔的人,一定是黃防。」於是鄧禹派尚書宗廣拿着符節招降黃防。鄧禹屯兵雲陽,馮愔向西進攻天水,在高平被隗囂擊敗,輜重盡失[9]。月余,護軍黃防擒拿馮愔,率領其部隊自首服罪。鄧禹受制命封隗囂為西州大將軍,允許其專制涼州、朔方事[10]。馮愔反叛後,鄧禹軍威受損。
長安敗績
建武二年(公元26年)春正月庚辰(2月22日),鄧禹改封梁侯,食四縣,博士丁恭認為梁侯鄧禹與廣平侯吳漢封地達四縣,違背強幹弱枝之理,不和法制,光武帝以「未嘗聞功臣地多而滅亡者」回復[11]。此時長安糧盡,赤眉軍焚燒宮室,西走扶風。鄧禹率兵南入長安,駐紮在昆明池,犒勞將士,選吉日拜謁高廟,收十一帝神主,派遣使者送往洛陽,因而巡視園陵並派遣士卒守護。鄧禹領兵和延岑戰於藍田,不能取勝。不久,赤眉軍在西進被隗囂擊敗後,來到陽城、番須中,遇到大雪,許多人凍死,於是返回挖掘諸陵墓,並侮辱了呂后的屍體,鄧禹於是派兵在郁夷(今陝西省寶雞市西)攻擊赤眉軍,但反而被其擊敗,於是鄧禹離開長安前往雲陽。
接到鄧禹向劉嘉傳達劉秀的旨意後,在妻兄來歙的鼓動下漢中王劉嘉前往雲陽拜見鄧禹投降,其相李寶倨慢無禮,鄧禹將其斬殺。李寶弟弟收李寶部曲攻擊鄧禹,並殺害其將軍耿訢。
不久後,赤眉軍折回長安,鄧禹敗走高陵,軍士飢餓,只能食棗菜。光武帝於是令鄧禹返回,並敕令其不要妄動,令馮異率兵接替鄧禹平定三輔。鄧禹因為受命討賊而不能成功感到十分慚愧,多次率領飢餓的士兵交戰,不能取勝。
建武三年(公元27年)春正月甲子(公元27年2月1日),鄧禹與車騎將軍鄧弘在華陰不聽馮異勸阻攻擊赤眉軍,赤眉軍佯敗,扔下表面蓋有豆子卻裝滿土的大車,鄧弘部隊因飢餓而爭相奪取,鄧禹、馮異同往救援,赤眉軍稍稍退卻,鄧禹不聽馮異之言繼續進攻,在回溪大敗,只得與二十四騎返回宜陽[12]。閏月乙巳,鄧禹引咎交上大司徒、梁侯印綬。光武帝下詔歸侯印綬。數月後,拜為右將軍。
建武四年(公元28年)二月,右將軍鄧禹率復漢將軍鄧曄、輔漢將軍於匡在鄧擊敗延岑,追擊延岑至武當,再次擊破敵軍,延岑逃往漢中,其餘部眾全部投降。
勛成智隱
建武十三年(公元37年),天下平定,鄧禹被封為高密侯,食高密、昌安、夷安、淳于四縣。弟鄧寬也因鄧禹之功被封為明親侯。同年,賈復知曉劉秀想偃干戈、修文德而不想讓功臣擁兵京師,因而鄧禹與左將軍賈復一同削減軍隊,勸導儒學,於是不再設左、右將軍,鄧禹以特進職銜朝見[13]。當時,分封為列侯的功臣中只有高密侯鄧禹、固始侯李通、膠東侯賈復能夠與公卿一同參議國家大事[14][15]。
建武十五年(公元39年)三月,劉秀詔羣臣商議分封皇子之事,於是鄧禹與大司空竇融、固始侯李通、膠東侯賈復、太常登[註 2]等一同上書,奏請劉秀分封皇子,劉秀下詔同意了他們的意見[16]。
中元元年(公元56年),代理司徒,跟隨皇帝巡視山東,到泰山築壇祭天。
中元二年四月丙辰(公元57年6月15日),初即位的漢明帝因鄧禹輔佐先帝功居第一,拜為太傅,朝見時面朝東,尊寵非常。
自光武帝去世後,鄧禹傷心,以至於吐血,還因此生病[17]。永平元年(公元58年)鄧禹病重,漢明帝多次親臨詢問病情,並以子男二人為郎。五月病逝,諡元侯。
評價
- 劉秀:「言何謙也!卿鄧氏子,志行修整,可掾功曹」[18]。
- 范曄《後漢書》:「禹內文明,篤行淳備,事母至孝。天下既定,常欲遠名勢。有子十三人,各使守一藝。修整閨門,教養子孫,皆可以為後世法。資用國邑,不修產利。」「夫變通之世,君臣相擇,斯最作事謀始之幾也。鄧公嬴糧徒步,觸紛亂而赴光武,可謂識所從會矣。於是中分麾下之軍,以臨山西之隙,至使關河響動,懷赴如歸。功雖不遂,而道亦弘矣!及其威損邑,兵散宜陽,褫龍章於終朝,就侯服以卒歲,榮悴交而下無二色,進退用而上無猜情,使君臣之美,後世莫窺其間,不亦君子之致為乎!」「元侯淵謨,乃作司徒。明啟帝略,肇定秦都。勛成智隱,靜其如愚。」
家族
兄弟
- 鄧寬:鄧禹弟,因鄧禹功勞巨大,受封明親侯。
子女
有子十三人,其中名稱、事跡可見於史料的如下。
- 鄧震:鄧禹長子,嗣爵為高密侯[註 3]。鄧震死後,子鄧乾嗣爵。
- 鄧襲:鄧禹死後,獲爵昌安侯[註 4]。鄧襲死後,子鄧籓嗣爵。
- 鄧珍:鄧禹死後,獲爵夷安侯[註 5]。鄧珍死後,子鄧良嗣爵。鄧良死後,無後,弟鄧康襲嗣爵,參見鄧康詞條。
- 鄧訓:鄧禹第六子,官至護羌校尉。
- 鄧陔:鄧訓之弟[19]。
- 鄧鴻:鄧禹少子,官至行車騎將軍,後下獄死。
後裔
三國時期蜀漢重臣鄧芝[20]和魏國重臣鄧颺[21]是他的後代。
相關
傳說
- 民間傳說中,認為雲台二十八將上應二十八宿,而鄧禹則對應角木蛟。
- 據傳說,鄧禹後來轉世投胎到宋朝一范姓人家中,其母在夢中得知所生的兒子是鄧禹的轉世,遂將其兒子命名為「范祖禹」,字「夢得」,此事載於《宋史》[22]。
影視
注釋
延伸閱讀
[在維基數據編輯]
參考文獻
引用
- ^ 陳亮《酌古論·酌古論二》:連兵西討,所當者破,既定河東,復平闗中。威聲響震,敵人破膽。
- ^ 何去非《何博士備論·鄧禹論》:昔日漢武帝被命更始,安集河北,始於鄧禹於徒步之中。恃之以為蕭何者,以其言足以就大計,其智足以定大業,且非群臣之等夷也。
- ^ 《後漢書·光武帝紀第一》:時王郎大將李育屯柏人,漢兵不知而進,前部偏將朱浮、鄧禹為育所破,亡失輜重。光武在後聞之,收浮、禹散卒,與育戰於郭門,大破之,盡得其所獲。育還保城,攻之不下,於是引兵拔廣阿。
- ^ 《後漢書·馮岑賈列傳第七》:復遂辭嘉,受書北度河,及光武於柏人,因鄧禹得召見。光武奇之,禹亦稱有將帥節,於是署復破虜將軍督盜賊。
- ^ 《後漢書·吳蓋陳臧列傳第八》:漢為人質厚少文,造次不能以辭自達。鄧禹及諸將我知之。數相薦舉,及得召見,遂見親信,賞居門下。光武將發幽州兵,夜召鄧禹,問可使行者。禹曰:『間數與吳漢言,其人勇鷙有智謀,諸將鮮能及者。』即拜漢大將軍,持節北發十郡突騎。
- ^ 《後漢書·鄧寇列傳第六》:光武南定河內,而更始大司馬朱鮪等盛兵據洛陽,及并州未定,光武難其守,問於鄧禹曰:『諸將誰可使守河內者?』禹曰:『昔高祖任蕭何於關中,無復四顧之憂,所以得專精山東,終成大業。今河內帶河為固,戶口殷實,北通上黨,南迫洛陽。寇恂文武備足,有牧人禦眾之才,非此子莫可使也。』乃拜恂河內太守,行大將軍事。
- ^ 《後漢書·光武帝紀第一》:秋七月辛未,拜前將軍鄧禹為大司徒。
- ^ 《後漢書·伏侯宋蔡馮趙牟韋列傳第十六》:時,大司徒鄧禹西征關中,帝以湛才任宰相,拜為司直,行大司徒事。
- ^ 《後漢書·光武帝紀第一》:建武二年,大司徒鄧禹西擊赤眉,屯雲陽,禹裨將馮愔引兵叛禹,西向天水,囂逆擊,破之於高平,盡獲輜重。
- ^ 《後漢書·光武帝紀第一》:於是禹承制遣使持節命囂為西州大將軍,得專制涼州、朔方事。
- ^ 《資治通鑑·漢紀三十二》:庚辰,悉封諸功臣為列侯;梁侯鄧禹、廣平侯吳漢皆食四縣。博士丁恭議曰:「古者封諸侯不過百里,強幹弱枝,所以為治也。今封四縣,不合法制。」帝曰:「古之亡國皆以無道,未嘗聞功臣地多而滅亡者也。」
- ^ 《後漢書·馮岑賈列傳第七》:會鄧禹率車騎將軍鄧弘等引歸,與異相遇,禹、弘要異共攻赤眉。異曰:『異與賊相拒且數十日,雖屢獲雄將,餘眾尚多,可稍以恩信傾誘,難卒用兵破也。上今使諸將屯黽池要其東,而異擊其西,一舉取之,此萬成計也。』禹、弘不從。弘遂大戰移日,赤眉陽敗,棄輜重走。車皆載土,以豆覆其上,兵士饑,爭取之。赤眉引還擊弘,弘軍潰亂。異與禹合兵救之,赤眉小卻。異以士卒饑倦,可且休,禹不聽,復戰,大為所敗,死傷者三千餘人。禹得脫歸宜陽。異棄馬步走上回谿阪,與麾下數人歸營。
- ^ 《後漢書·馮岑賈列傳第七》:復知帝欲偃干戈,修文德,不欲功臣擁眾京師,乃與高密侯鄧禹並剽甲兵,敦儒學。帝深然之,遂罷左右將軍。
- ^ 《後漢書·馮岑賈列傳第七》:是時,列侯惟高密、固始、膠東三侯與公卿參議國家大事,恩遇甚厚。
- ^ 《後漢紀·光武皇帝紀卷八》:朱祐等薦腹宜爲宰相,世祖方以吏事責三公,故遂不用功臣。是時列侯唯膠東侯賈復、高密侯鄧禹、固始侯李通與公卿參議國事。
- ^ 《後漢書·光武帝紀第一》:三月,乃詔羣臣議。大司空融、固始侯通、膠東侯復、高密侯禹、太常登等奏議曰:「古者封建諸侯,以藩屏京師。周封八百,夾輔王室,尊事天子,享國永長,為後世法。故詩云:『大啟爾宇,為周室輔。』高祖聖德,光有天下,亦務親親,封立兄弟諸子,不違舊章。陛下德橫天地,興復宗統,襃德賞勳,親睦九族,功臣宗室,咸蒙封爵,多受廣地,或連屬縣。今皇子賴天,能勝衣趨拜,陛下恭謙克讓,抑而未議,羣臣百姓,莫不失望。冝因盛夏吉時,定號位,以廣藩輔,明親親,尊宗廟,重社稷,應古合舊,厭塞衆心。臣請大司空上輿地圖,太常擇吉日,具禮儀。」制曰:「可。」
- ^ 《後漢紀》卷14:與叔父邠及諸兄語,常問祖父禹為布衣佐命時事。邠為說結髮殖業,著名鄉閭。遭世祖龍飛,杖策歸德,征伐四方,天下大定。功成之後,閉門自守,事寡姊盡禮敬,訓子孫有法。遭光武皇帝憂,悲哀吐血,因發病薨。
- ^ 《後漢紀·光武皇帝紀卷第七》:上嘗與功臣宴飲,歷問曰:「諸君不遭際會,與朕相遇,能何爲乎?」鄧禹對曰:「臣嘗學問,可郡文學。」上笑曰:「言何謙也!卿鄧氏子,志行修整,可掾功曹。」
- ^ 《後漢書·皇后紀第十上》:後叔父陔言:『常聞活千人者,子孫有封。兄訓為謁者,使修石臼河,歲活數千人。天道可信,家必蒙福。』
- ^ 《三國志·蜀書·鄧張宗楊傳》:鄧芝字伯苗,義陽新野人,漢司徒禹之後也。
- ^ 《魏略·曹爽鄧颺丁謐畢軌李勝桓範何晏傳》:鄧颺字玄茂,南陽宛人,鄧禹後也。
- ^ 《宋史·卷三百三十七·列傳第九十六》:祖禹,字淳甫,一字夢得。其生也,母夢一偉丈夫被金甲入寢室,曰:「吾漢將軍鄧禹。」既寤,猶見之,遂以為名。
來源
- 正史:
- 《後漢書·鄧寇列傳第六》
- 《後漢紀·光武皇帝紀》
- 《資治通鑑·漢紀》
- 其他:
- 本文之公曆和農曆轉換參考自中央研究院兩千年中西曆轉換網站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