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長孫儉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長孫儉(492年—569年12月19日),本名慶明,後改名儉,河南洛陽人,北魏北平王長孫嵩五世孫。

生平

其先世為拔拔氏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後,改鮮卑姓名為漢姓,遂改為長孫氏。少時為人端正,年十八,解褐員外散騎侍郎,尋授輕車將軍、羽林監,追隨爾朱天光擊破隴右,賜爵索虜侯。後在夏州宇文泰的錄事參軍事,賀拔岳被殺後,隨宇文泰前往平涼接手,為其參謀劃策,平定侯莫陳悅,留儉為秦州長史、防城大都督,委以後事,別封信都縣伯。渭州刺史可朱渾元投奔東魏李弼令長孫儉暫時鎮守渭州。後轉任夏州刺史,大統元年(535年)招降東魏西夏州刺史許和,遂授持節、西夏州刺史,加散騎常侍,總統三夏州諸軍事。大統五年(539年),遷使持節、鎮東將軍、都督東北三夏州諸軍事、西夏州刺史,增邑千戶,改伯為公。

大統六年(540年),宇文泰將他調到南方荊襄,授使持節、都督三荊、二襄、南雍、平、信、江、隨、郢、浙一十二州諸軍事,荊州刺史,東南道行台僕射,鎮守荊州侯景之亂時與楊忠共擊柳仲禮於漴頭,大破之,柳仲禮被俘。屬下鄭縣縣令泉璨,被百姓控告暴虐。長孫儉不對泉璨治罪,反而肉袒自罰。在荊州七年,深得百姓愛戴,屬下官吏上表請求為他建造清德樓,立碑紀念。大統九年授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大統十二年(546年)宇文泰將他召回任大行台尚書,兼相府司馬,並將他名字改為儉,字慶明。十三年加開府。十四年除尚書右僕射,加侍中,進驃騎大將軍

大統十五年(549年),長孫儉再次被任命為東南道行台僕射,都督十五州諸軍事,荊州刺史,十一月,與開府楊忠率兵擊敗梁柳仲禮,攻克隨郡,將柳仲禮長史馬岫包圍於安陸。大統十六年春正月,柳仲禮率軍來援安陸,楊忠、長孫儉與之戰於漴頭,大破之,柳仲禮被擒,馬岫在安陸投降,長孫儉增加都督東南道三十六州諸軍事。

西魏恭帝元年(554年),與燕國公于謹等出兵江陵,攻下江陵後,由長孫儉鎮守,恭帝二年進爵昌寧郡公,授大將軍。恭帝三年移鎮荊州,授總管荊襄等五十二州諸軍事、行荊州刺史,增邑萬戶。

557年,北周建立後,二月楚國公趙貴等人圖謀誅殺權臣宇文護,長孫儉長子長孫僧衍參預其事,事情敗露後,長孫儉受連坐被判處以死刑,宇文護以其功臣,免罪授小冢宰。保定二年(562年)任浦州(治今重慶萬州)刺史,檢校六防諸軍事,四年(564年)任襄州(湖北襄陽)刺史,仍授柱國大將軍,天和元年(566年)調任陝州刺史、都督八州二十防諸軍事,解荊州總管。天和四年(569年),以病重回京,冬十一月二十五日辛亥(公曆12月19日)死於京城府第[1],年七十八。北周武帝宇文邕下詔追贈太保,涼、夏、靈、銀、長、原、河、鄯、甘、瓜十州諸軍事,涼州刺史,諡曰文,陪葬宇文泰皇陵。天和六年,追封鄫國公。


家族

高祖

曾祖

  • 長孫地汾,安東將軍、臨川公

祖父

  • 長孫酌,恆州刺史

父親

  • 長孫戫,員外散騎侍郎,早卒

子女

  • 長子:長孫僧衍,孝閔帝元年二月,與趙貴、万俟幾通、叱奴興、王龍仁等以謀反案被殺,僧衍一房斷絕。
  • 次子:長孫隆,官司金中大夫。天和二年,從長潮公元定討伐陳朝,戰死江南。
  • 三子:長孫平

延伸閱讀

[在維基數據]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周書·卷26》,出自令狐德棻周書

參考書目

  • 周書·列傳第十八長孫儉等
  1. ^ 周書》:冬十一月辛亥,柱國、昌寧公長孫儉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