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陸錦娟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陸錦娟(1932年7月),生於上海越劇女演員,擅長小生,名伶,列《中國越劇大典》名人卷,早在20世紀50年代,就獲報刊雜誌以「著名演員」稱之。戲迷贊其為「頂級冷面小生」。

簡歷

1941年,入陶葉科班,後因病離開。[1]
1947年,入金龍女子科班學戲。其師為越劇男班名小生裘鳳山。[2]
1949年,參加越劇姐妹班,為頭肩小生。後在合作劇團、光明越藝社、合眾越劇團、天明越劇團等處演出。在當時已經擁有了她自己的戲迷群。<[3]
1953年8月,組建飛鳴越劇團,擔任團長和主要演員。[1]
文革期間,被迫離開越劇團。
1980年,加入虹口越劇團,為主要演員,演出《山河戀》、《盤妻索妻》等劇目。但因演出《盤妻索妻》時,觀眾鮮花踴躍而引起風波,最終被禁演。1980年12月5日文匯報頭版刊登《虹口區文化科個別負責人無視黨的知識分子政策強行剝奪越劇演員陸錦娟演戲權利》揭露事實真相併聲援陸錦娟的合法合理要求,但此事終究不了了之,陸依舊沒能返回虹口越劇團。[4]
1981年,至浙江省嘉興市越劇團,演出《盤妻索妻》一劇,引起轟動,並在杭嘉湖巡演,此劇在陸離開之後,被嘉興市越劇團小生演員張薇所繼承。[5]
1983年,至浙江舟山地區越劇團,演出《盤妻索妻》與《啼笑因緣》,再次引起轟動,巡演至杭州,由浙江電視台攝錄全場視頻,浙江電台錄製選場錄音。後攝錄之全場視頻被出版為VCD碟片,陸版盤妻以貼切小動作和準確角色定位著稱,廣為流傳。至2010年9月止,江浙一帶越劇民間職業劇團演出之《盤妻索妻》,大致依據此VCD版排演。[6]
1986年,在上級領導的干預下,終於重返虹口越劇團,再次在上海共舞台演出《盤妻索妻》,盛況空前。同年,上海文化藝術報6月27日版刊登《風雅小生陸錦娟》,對此進行報道。但終因種種原因,陸錦娟息影越劇舞台。[7]

藝術成就

在她的舞台生涯中,陸錦娟共演繹了近200個劇目,其中最著名的代表作有越劇《啼笑因緣》、《三請樊梨花》、《牆頭馬上》、《山河戀》、《盤妻索妻》等。「尤其她飾演《啼笑》中樊家樹一角,爐火純青,獨樹一幟,在越劇界除了四十年代姚水娟、李艷芳演出時那種盛況外,再無人可與倫比。《啼笑》在飛鳴越劇團不僅成為保留劇目,而且1957 年,1962年二度演出,每次演出達四、六個月之久,有時一天兩場,連演連滿。1983年陸錦娟去舟山越劇團(後改建稱舟山小百花越劇團)在杭嘉湖一帶又演出了《啼笑》,盛況依然如舊。」[8]

代表作品

參考資料

  1. ^ 1.0 1.1 《中國越劇大典》,錢宏主編,《中國越劇大典》編委會編著,浙江文藝出版社 浙江文藝音像出版社2006年版。
  2. ^ 《飛鳴越壇陸錦娟》,作者陸錦娟俱樂部,陸錦娟俱樂部編印,2010年9月版,第13頁。
  3. ^ 《飛鳴越壇陸錦娟》,作者陸錦娟俱樂部,陸錦娟俱樂部編印,2010年9月版,第14頁。
  4. ^ 《飛鳴越壇陸錦娟》,作者陸錦娟俱樂部,陸錦娟俱樂部編印,2010年9月版,第215頁。
  5. ^ 《飛鳴越壇陸錦娟》,作者陸錦娟俱樂部,陸錦娟俱樂部編印,2010年9月版,第216頁。
  6. ^ 《飛鳴越壇陸錦娟》,作者陸錦娟俱樂部,陸錦娟俱樂部編印,2010年9月版,第131頁。
  7. ^ 《飛鳴越壇陸錦娟》,作者陸錦娟俱樂部,陸錦娟俱樂部編印,2010年9月版,第217頁。
  8. ^ 《風雅小生陸錦娟》,作者孫懷山,《上海市虹口區文化史志資料選輯》(第七一八合輯),虹口區文化史志辦公室編印,第3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