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青島師範學校

座標36°09′02.5″N 120°25′05.8″E / 36.150694°N 120.418278°E / 36.150694; 120.418278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36°09′02.5″N 120°25′05.8″E / 36.150694°N 120.418278°E / 36.150694; 120.418278 山東省青島師範學校,通稱「李村師範」,是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山東省青島市李滄區九水路176號的一所中等師範學校,其前身為建於1930年的青島市市立李村初級中學,1936年改名青島市市立李村師範學校抗日戰爭期間一度停辦,1951年改名山東省青島師範學校,2014年併入青島藝術學校

校史

青島李村地區歷史上曾有多所師範學校。1914年日軍占領青島後,為培養日語教師,創辦創辦李村特科師範,招收私塾教師,學制2年,畢業後分配至各校任日語教師或翻譯,僅辦一班即停辦。1922年青島回歸以後,地方士紳曾於1924年在李村開辦私立師範講習所,學制2年,學生30餘人。1926年,因軍閥混戰軍警闖入講習所,致所長被殺,同年該所因經費拮据停辦,僅畢業1屆學生[1][2][3]

李村中學校舍舊影

1930年11月14日[2]青島市政府創辦青島市市立李村初級中學,招收普通初中班學生95名,學制3年,為當時青島市郊唯一一處中學[1]。該校最初借用李村小學、李村普濟分院、國民黨區黨部房舍,1931年從李村農林分所農場(今青島市農科院)西南劃地14.21畝新建校舍[2],1932年10月初步建成,之後數次擴建,由農林分所增撥土地8畝9分,1934年春全部竣工[3]。1932年,該校有普通初中班5個,學生210人。同年8月增設鄉村師範班、師範速成班各1個,鄉村師範班招收小學畢業生,學制4年,師範速成班學制1年,學生共83人。當年該校共有7個班,學生293人,教職員30人。同年秋改名青島市市立李村中學[2]。1933年,該校開設後期師範班,將原設於市立中學的師範科併入[2],招收初中畢業生,學制3年。1936年秋,該校改名青島市市立李村師範學校,成為中等師範專業學校[3][4]

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後,李村師範停課。當年12月青島市政府撤離前夕實行「焦土抗戰」政策,將台柳路兩側包括李村師範在內的所有公共設施焚毀。1938年1月日軍第二次占領青島後,李村師範校舍被日軍占為兵營。有資料提及,1938年5月15日,日偽控制的華北農事試驗場接收青島李村農事試驗場及李村師範,開設青島支場[5]。1944年,嶗山國民黨李先良部(青島保安總隊)在嶗山東部曉望村成立青島市市立簡易鄉村師範學校[6]。1945年抗戰結束後,李先良部接收青島市區,簡易鄉村師範學校於1946年4月遷至李村師範校址,6月復名青島市市立李村師範學校。1949年,該校有11個教學班,學生近500人,教師39人[3]。1949年青即戰役前夕,包括校長王桂渾在內的師生反對學校南遷,並成立護校委員會、糾察隊武裝保護學校免遭戰火破壞[4][6]。6月2日,該校師生在李村歡迎解放軍先頭部隊入城[1]

1949年,該校改名青島市市立師範學校。1950年改稱山東省省立青島師範學校。1951年改稱山東省青島師範學校。1961年,青島工讀師範專科學校和青島師範專科學校先後撤銷併入該校。1962年原青島幼兒師範學校撤銷併入。1966年文革開始後,該校一度停止招生,教學秩序遭到破壞。1967年以後歷屆學生多以推薦方式入學(包括1972年至1976年的工農兵學員),學制1年至2年半不等,較文革以前的3年學制有所縮短。1977年起,該校恢復考試招生制度,1978年所招七七級新生大多為高中畢業,培養目標初定為初中教師,學制2年。同年秋新招學生分高中畢業與初中畢業兩部分,培養目標一律為小學教師,不再實行分科學習,高中班修業2年,初中班修業3年。1981年起,該校恢復從初中畢業生中招收新生,培養目標為小學教師,學制3年,重新走上正規中等師範學校軌道[4]。1992年,該校由國家教委確定為全國首批培養專科程度小學教師試點學校。2002年,該校有30個教學班,全部為5年制大專(中師3年、大專2年),在校生1213人,教職工133人[3]

該校擁有「全國語言文字規範化示範學校」、「山東省規範化學校」、「山東省藝術教育示範學校」、「青島市教育改革十面紅旗學校」等榮譽稱號。自建校起約80年內,該校已有17000名學生畢業[7],為青島市、膠東地區及山東內地輸送了大批中小學教師人才[4]。2009年,山東省要求教師三級培養(中師培養小學教師,專科培養初中教師,本科培養高中教師)制度向兩級培養過渡,取消中師層次的小學教師培養,今後不再接收中專層次人員進入教育崗位。因此,青島師範學校自2010年起停止招收師範生,2014年最後一屆在校生畢業後併入青島藝術學校。現該校原校址為青島藝術學校所使用[8]

校舍

青島師範學校建校紀念碑

李村師範舊址,2022年2月,中央碑亭內為建校紀念碑
李滄區文物保護單位
地址浮山路街道九水路176號
分類近現代重要史跡
時代1934年
編號第二批,編號6
認定時間2011年12月26日

李村師範學校舊址建於1930年代,占地面積4342.8平方米,平面為「日」字形兩進四合院落,磚木結構平房,紅瓦坡屋頂,院內環繞木製迴廊。1997年曾拆除部分房屋,現存房屋曾為校史館。院內存一1934年6月所立建校紀念碑,通高228厘米,寬87厘米,厚19厘米[9]。2011年12月26日,建校紀念碑列入第二批李滄區文物保護單位[10]。2017年3月9日,青島市立李村師範學校舊址列入李滄區第一批一般不可移動文物[11]

2014年撤併以前,青島師範學校校舍占地面積56萬平方米,建築面積35萬平方米[12],除1930年代舊校舍外,曾於1985至1988年新建教學大樓、階梯教室、教工宿舍樓、音樂樓等,1997至2000年由市政府、市教委及學校三方籌資進行校舍改造及環境美化[3]

青島師範學校校園內原有一處磚木結構單層建築,占地面積114.31平方米,花崗岩砌基,黃色水刷牆面,紅瓦坡屋頂,室內木地板。該建築被認為是德華大學農科實習地舊址,曾為李村農事實驗場、青島市農科所使用,後為青島師範學校體育器材室,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期間列為新發現不可移動文物[9],約2016年校舍改造時拆除。

參考資料

  1. ^ 1.0 1.1 1.2 魯海 魯勇. 《青岛老校故事》. 青島: 青島出版社. 2016. ISBN 978-7-5552-1803-6. 
  2. ^ 2.0 2.1 2.2 2.3 2.4 翟廣順. 《半个世纪风雨——1891-1949青岛教育大事记述》. 青島: 青島出版社. 2009. ISBN 978-7-5436-5437-2. 
  3. ^ 3.0 3.1 3.2 3.3 3.4 3.5 青島市李滄區教育志編篡委員會 (編). 第五章 中高等专业(职业技术)教育. 《青岛市李沧区教育志(1898~2002)》. 北京: 中國出版社. 2005. ISBN 988-97236-1-1. 
  4. ^ 4.0 4.1 4.2 4.3 青島市史志辦公室 (編). 第五篇 中等专业技术教育,第二章 中等师范教育. 《青岛市志·教育志》. 北京: 新華出版社. 1994 [2023-07-15]. ISBN 7-5011-2608-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7-15). 
  5. ^ 青島市史志辦公室 (編). 第七篇 农业教育与科技,第二章 农业科学研究,第一节 农业科研管理. 《山东省志·农业志》. 北京: 新華出版社. [2023-07-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7-15). 
  6. ^ 6.0 6.1 山東省嶗山縣誌編纂委員會 (編). 第二十七篇 教育,第六章 中等专业和职业教育. 《崂山县志》. 青島: 青島出版社. 1990. ISBN 7-5436-0476-0. 
  7. ^ 臧旭平. 青岛师范学校将与青岛艺校合并 迁建获批复. 青島新聞網. 2014-07-15 [2023-07-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7-15). 
  8. ^ 徐美中. 青岛师范并入艺校 禁用中专学历 新校将迁建李沧. 半島網. 2014-07-15 [2023-07-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7-15). 
  9. ^ 9.0 9.1 青島市文物局 (編). 《今古和声:青岛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新发现辑录》. 北京: 文物出版社. 2011. ISBN 978-7-5010-3369-0. 
  10. ^ 李滄區人民政府. 关于公布李沧区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 李滄區政務網. 2011-12-26 [2024-04-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3-27). 
  11. ^ 李滄區文化新聞出版局. 关于公布李沧区第一批一般不可移动文物名录的通知. 李滄區政務網. 2017-03-09 [2024-04-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3-27). 
  12. ^ 青島市李滄區地方史志編纂委員會 (編). 第十九篇 科技 教育,第二章 教育. 《李沧区志(1994-2004)》. 北京: 方志出版社. 2009 [2023-07-15]. ISBN 978-7-80238-69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