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音樂生理學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音樂生理學(德語:Musikphysiologie),是在音樂家醫學系統音樂學的科學學科背景下,那些以應用為導向的身體治療和心理技術等領域的總稱。它為預防和治療音樂家的身心疾病,以及記錄音樂製作中的心理與生理過程,提供了理論和實踐的基礎。

內容

音樂生理學的核心,是在於教學和研究製作音樂的生理基礎,以及典型音樂家疾病的預防。後者既包括記錄音樂家受傷疼痛的原因,也包括研究如何預防製作音樂——比如練習、演奏和教學——時所產生的疼痛。在其實用學科中,音樂生理學有助於提高自我感知能力以及與人體工程學經濟相關的運動方式的優化。

分支領域

  • 解剖學生物力學,即肌肉工作的功能運動理論以及音樂製作時全身的功能。
  • 身體和心理疾病及其康復
  • 怯場和恐懼
  • 放鬆程序和應對恐懼的心理技巧
  • 適當的身體強化和恢復的基礎
  • 調和練習、訓練、熱身及將其融入日常工作的技能
  • 器樂演奏的感覺運動技能
  • 樂器和樂器製造的人體工程學
  • 聽力保護措施
  • 在製作音樂和上課時分析與優化姿勢、呼吸和運動
  • 聲音聽覺生理

歷史

克里斯托夫·瓦格納(Christoph Wagner)是一名醫生和音樂家,被認為是德語地區音樂生理學的先驅。1974年,他被聘為音樂生理學教授,並於1979年在漢諾威音樂與戲劇學院成立了第一個「音樂生理學研究所」,將音樂家醫學和音樂教育結合在一起。該研究所由埃卡特·阿爾滕米爾(Eckart Altenmüller)接手。1974年,鋼琴家兼呼吸老師Hilde Langer-Rühl(1911–1990)在維也納音樂與表演藝術大學為樂器演奏者開設了呼吸、聲音和運動訓練課程。現在,該主題已整合到許多音樂學院的教學和研究中。另外,還有針對音樂家和音樂老師的特別培訓課程。

1994年成立了「德國音樂生理學和音樂家醫學學會」,1998年成立了「瑞士音樂醫學學會」(SMM),2009年成立了「奧地利音樂醫學學會」(ÖGf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