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東南小香雞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黔東南小香雞中華人民共和國貴州省黔東南所產的一種,主產於黔東南州從江榕江黎平縣及鄰近地區,以小、土、香著稱,有遺傳穩定、適應性和抗病力強、耐粗飼、能飛善跑等特點,其肉味香、肉質細嫩、營養豐富,有較高的保健、經濟和食用價值[1]。黔東南小香雞已經被列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畜禽品種資源保護目錄和貴州省家禽基因庫保護品種[2]。2006年黔東南小香雞被列入國家品種資源平台建設項目[3]

黔東南小香雞所在產地貴州省月亮山區經濟、文化、飼養技術落後,交通閉塞,耕作方式原始,糧食產量低。當地布依等各少數民族經過長期自然選育,逐步形成了現在的雞種。黔東南小香雞擁有體型小、能走善飛、行動敏捷、覓食能力強、消耗飼料少、易飼養、生活力強、抗病力強、適應性廣、肉質細嫩、肉味鮮香等特點[1][3]

參考資料

  1. ^ 1.0 1.1 樓立峰 范京輝 張成先 陳賢惠 王歡歡 李慶海. 地方品种——黔东南小香鸡. 杭州農業與科技. 2014, (6): 32-33 [2019-12-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2-22). 
  2. ^ 標準號《DB52/452-2004小雞》
  3. ^ 3.0 3.1 薛達元. 滇黔桂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调查与研究. 北京: 中國環境出版社. 2013: 103–110. ISBN 978-7-5111-14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