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討論:武漢大學標本館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本條目頁屬於下列維基專題範疇:
武漢專題 (獲評未知重要度
本條目頁屬於武漢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武漢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未評級未評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尚未接受評級。
 未知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尚未接受評級。

這段是筆誤吧?

其中動物館是中國最早、最大的標本館之一,規模和種類僅次於中國社會科學院。社科院怎麼會有動物標本館呢?--雪鴞◎海德薇 看看雪鴞 (talk) 01:17 2005年8月20日 (UTC)

去掉了,傳說中武大動物館是全國第二的。但第一是誰沒確認。55 --玉米^ō^麥兜 11:59 2005年8月21日 (UTC)

不過不少地方都看到這種說法:

估計是中科院的筆誤,社科院怎麼可能有全國最大的動物標本館呢。說句題外話,把南唐寫了吧,北劉我已經寫了--雪鴞◎海德薇 看看雪鴞 (talk) 10:55 2005年8月27日 (UTC)

這兩篇文章還有一個筆誤(除非這位有兩個姓):

  • 1949年之前,動物標本製作界並非一直唐家獨大。曾幾何時,有「南唐北李」之說,李家即是華北製作動物標本著稱的李樹方家族。
  • 標本這一行,過去有「南唐北李」之說。北李指華北李樹方家族,採用日本技法,現已退出江湖。

但又說這些話好像確有其事一樣:

  • 唐仕敏不願評價先人和前輩的差別,只說李家技法源自日本,他這一輩人出道時,李家已經沒落。

要是寫南唐的話,那還真是一個龐大的體系,我先把巴斯德寫了。--玉米^ō^麥兜 11:29 2005年8月27日 (UTC)

汗啊,這篇文章水平真是夠可以的,北劉的標本製作是科班出身,技術上是從德國技師那裡學來的,怎麼成了源自日本啦--雪鴞◎海德薇 看看雪鴞 (talk) 12:59 2005年8月27日 (UTC)

放點史料在這裡

1933年,葉雅各任武漢大學代管平漢路農林委員會主任。他在接收代管並整理擴充該路沿線苗圃時,將河南雞公山鐵路林場從美國引種的池杉(當時叫池柏)轉引人武漢大學校園栽植。留存的池杉母樹,為武漢市、湖北省和中國沿長江中下游諸省的水網湖區、平原丘陵廣泛發展池杉奠定了種源基礎。

武漢大學校區綠化堪稱葉雅各而立之年的傑作,也是武漢三鎮綠化典範。從其《武漢大學綠化過程及措施的歷史》一文中可見一斑:規劃設計有林場、果園、植物園、校園、苗圃以及四旁植樹,整個綠化面積占校區總面積的2/3。林場是個大片相連的混交林,針葉與闊葉樹數量大致相等。山林植樹以馬尾松、小葉麻櫟為最多,次為杉樹、楓香等,因鳥多而從未發生過松毛蟲。果園占地約600畝,廣植桃、梨、杏、蘋果、花紅、櫻桃等。植物園占地150畝,有木本植物300種。大小道路占地200左右,樹種繁多,主要由樟樹、楓楊、懸鈴木、梧桐、白楊、銀杏、柳樹、烏桕、重陽木、泡桐、洋槐等生長較速,樹形較好,成蔭較快的樹木組成。四旁則以常綠的圓柏、刺柏、檜柏和櫻花、梅花、桂花等花卉相輝映。校園以常剪的草坪為主,四圍各樣喬木環繞,中間有灌木小叢錯雜其中。山林保護以結合地形的道路網,在造林前修6尺寬的生土化防火路,每條相隔約300尺,即使火災發生也能控制在15畝以內。其設計之科學和精緻,獨具匠心。如詩如畫的綠化環境,使全校師生在遊憩之時,在森林美景、庭軒幽趣中有所啟迪,潛移默化,產生愛林興林思想。

放點資料在這裡

從李達像周圍的樟樹林,到小操場邊的紫藤、野柿子,小花園的金桂、法國梧桐、梓樹、紫薇(俗稱痒痒樹)、枇杷、積枸(拐棗),櫻園路上的櫻花、苦楝,湖濱路上的海桐、銀杏、中國梧桐、luan(?)樹、石楠、白蠟樹、榔榆、刺槐、中國槐、柞樹、杜英、金剛櫟,人文館後面的栓皮櫟、五倍子、龍柏、女貞、厚朴、丹桂……數不清的樹種,以及習見蓼、八棱麻、水花草、蕁(qian)麻、野芝麻、牛膝、接骨草等等花草。

桂花有金桂、銀桂、丹桂、四季桂四種。櫻花有常瓣櫻、早櫻、重瓣櫻、日本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