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衛生史
此條目需要擴充。 (2013年6月3日) |
上海在開埠之前與其他縣城一樣,設有中醫診所與中藥鋪,創立各級衛生機構並不斷完善。開埠後,隨着國際交流的增多,上海一度成為中西方醫學交流的中心。中華民國前期,上海的衛生有序改革,但到中國抗日戰爭時期,上海的衛生事業遭破壞。中國抗日戰爭勝利後,不久爆發國共內戰,使剛剛從中國抗日戰爭中出來的醫療事業再次陷入混亂之中。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開展了大量關於醫療事業發展的行動,並培養了很多新的衛生人員,到80年代末使得上海的衛生達到了發達國家的水平。在2003年的,非典型性肺炎疫情中,上海出色的防治工作,受到大部分人的肯定。
開埠前
唐朝時已設醫行診,經過宋朝、元朝期間不斷發展,到明朝、清朝時已經非常興盛。其中在1454年至1642年先後發生大疫10次,在1662年至1910年先後發生大疫44次。1277年,上海地區設立最早的衛生行政機構崇明州官醫提領所。
開埠後
清朝
1844年,中國醫院(仁濟醫館)開辦,是上海首家西醫醫院。到1910年,上海地區19所醫院共有2100多張床位,佔全國醫院總數8.4%。1880年,聖約翰書院首設醫科,為上海最早的醫學堂。1886年,中國博醫會成立。20世紀初,上海不斷對外交流學習,成為了當時中西方醫學交流的中心。
中華民國時期
1916年3月,中華衛生教育聯合會成立,該會被稱為上海「全面的衛生事業的起點」。1926年8月,淞滬商埠衛生局成立,工作重點放在整治環境衛生,先後頒佈《清潔違章條律》、《食品衛生條例》等。1927年7月9日,上海特別市政府衛生局成立,不久改稱上海特別市衛生局、上海市衛生局。1928年4月,上海市衛生局舉辦衛生運動,為全國首次。1929年,上海市衛生局提倡新法接生,並實行免費注射霍亂疫苗和種痘,在農村試辦農村衛生。1935年,開始建設上海市立醫院,1932年開始受理生育登記。至1936年,上海地區108所醫院共有9000多張床位,佔全國醫院總數5.9%,以及18所高等醫學院校。52個醫學團體中很多的總部都設在上海。在此期間很多名醫都在上海行醫,同時開展各種醫學研究。但在20世紀20~30年代,中醫和西醫之間曾爆發爭論,爭論的焦點為中醫是存還是是亡。中國抗日戰爭時期,上海市衛生局被迫停止工作,並於1941年3月,成立上海特別市衛生局。在此期間多數醫院被破壞或關閉。大量難民的湧入上海使疫病迅速蔓延。中國抗日戰爭勝利後,國民政府於1945年9月12日,接收上海市衛生局,同時整頓,改組日本佔領下所有的醫院。1946年,由於霍亂、天花的大規模流行,從是年5月份起,上海市衛生局連續兩年開展霍亂、天花等疫苗的大規模注射,同時開展環境整治行動。 至1949年5月,上海市358所醫療衛生機構中共有10033張床位, 12983名衛生技術人員,但由於此時國共內戰導致醫療覆蓋面低,所以使得人口死亡率高達20‰,平均預期壽命35歲左右。
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
1988年春季,上海市爆發了甲型肝炎大流行,造成超過30萬人感染,共31人死亡,疫情過後上海市逐步完善了突發傳染病疫情的防控預警機制以及應急處理預案[1]。同年9月15日,上海藥膳協會成立。[2]
2003年中國爆發了SARS事件,上海市政府的得力防疫工作使得上海未發生大規模疫情,獲得各界的肯定和好評[3][4]。
2013年長三角地區爆發了H7N9流感疫情,上海衛生部門反應迅速,迅速撲殺相關市場內的禽鳥以切斷傳染源[5],並定期公佈疫情。
2022年,由於奧密克戎亞型變異株BA.2的流行,上海封城。
參考文獻
- 《上海衛生志-總述》
- ^ 曹景行,復旦大學口述歷史研究中心. 亲历:上海改革开放30年.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8. ISBN 9787532625895.
- ^ 書名: 《上海社會團體概覽》作者: 馬伊里,劉漢榜主編 當前第:178頁
- ^ 聚焦:上海为何至今未大范围爆发非典(组图). 新華網. [2013-04-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6-10).
- ^ 上海如何防疫情 从“甲肝大流行”中吸取经验. 南風窗. 2003-05-16 [2013-04-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24).
- ^ 上海连夜关闭一处活禽市场 扑杀所有禽鸟. 鳳凰網資訊. 2013年4月5日 [2013-04-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04).